

中国嘉德香港2020秋季拍卖会
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
10月9日|上午10:00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展览厅3DE

2017年,中国嘉德(香港)曾举办「谢张情谊」——「午憩楼」藏谢稚柳、张大千书画展,二位艺坛巨擘各时期的罕见精作引起多方关注。藏家于美国学成回港,从事实业,工余之暇,志趣高尚,醉心中国书画。山水自元四家入手,所作笔墨精粹,意境深远,不落时人窠臼。花鸟画有宋人意趣,不落凡响,累年积月,已非凡手可及。藏家半世纪以来醉心艺事,早年师从彭袭明、周士心及谢稚柳等名师,经历岁月,大有所成。庋藏丰富,与多位艺坛大家皆有交游。今次,再度承蒙午憩楼主人厚爱,「午憩楼」所藏之多件谢稚柳、张大千精作将于此专题中呈现。此辑有张大千没骨花卉《芍药》,娇艳欲滴;有谢稚柳四十年代写赠李秋君《桃花小鸟》,文雅清新;又有谢稚柳《王子猷看竹图》、谢稚柳七十九岁之作《峦容树色图》,管窥谢张二人数十年绘事之卓越面貌。
谢稚柳(1910-1997)
王子猷看竹图
立轴 水墨纸本
出版:《谢稚柳》,第3页,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年版。
XIE ZHILIU
WANG HUIZHI ADMIRING BAMBOO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83 × 87 cm
王子猷为王羲之五子,东晋名士、书法家,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黄门侍郎,才华横溢却放诞不羁,不拘于官职之束缚,而后辞官居山阴。其爱竹成痴,后人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纵观谢稚柳一生所作人物画较少,因而弥足珍贵,传世每一件均为精品。自四十年代始便多次演绎王子猷看竹图这一题材,足见其对此典故之乐道,借故抒己怀,以追慕桀骜洒脱之文人逸士。
抗战时谢稚柳居渝州江北,寓所后竹林一片,对竹写生,绘竹成癖。归沪后曾于自家小院内种竹,多不能成活,自讽「苦篁」,进而将其居所命为「苦篁斋」。谢稚柳早岁随张大千奔赴敦煌研究壁画一年,归来后透过追摹古人开其先河,逐渐确立全新人物画风格和艺术样式。此作虽未署年款,但据款中题诗应为早岁其由敦煌归来所作。整幅作品呈现出敦煌之行后之典型风格,画中高士修竹,颇有魏晋之风骨气韵。只见王子猷竹荫策杖,古装造型雅逸脱俗,风吹鬓有飘逸之姿。画家写眉目则着重突出人物的古朴儒雅。服饰线条勾勒严谨,领边、腰带、袖边皆小心收拾,再现高士品格中之高雅洒脱。整幅作品墨色氤氲,细观其绘墨竹笔法精绝。竹叶以没骨法一蹴而就,看似乱头粗服却深见其笔墨功力。修竹中每一片竹叶错落有致,浅墨为被深墨为面,浓淡干湿变化应手随意,凸显竹林生机万千宛若神巧,与秀逸的人物融为一体,可谓腕底生灵。
谢稚柳(1910-1997)
致李秋君桃花小鸟
立轴 设色纸本
丁亥(1947年)作
上款:“秋君董事长” 即李秋君(1899-1973), 名祖云,字秋君,斋名欧湘馆,别署欧湘馆主,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初随兄习书作画,后师从女画家吴淑娟。因兄与张大千为至交,遂与之相识,得张指点,画技大进。1933 年在沪合创中国女子书画会任主任,与何香凝、经普椿、汪德祖等为画友。
出版:《谢稚柳》,第17页,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XIE ZHILIU
BIRD AND PEACH BLOSSOMS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86.5 × 47 cm
本幅完成于丁亥,时谢稚柳由重庆江北白鹤林寓所返沪第二年,作品上所钤「迟燕草堂」即谢稚柳居室之名,亦为同岁取意唐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成。是作写赠大千至友李秋君。李氏自幼精琴棋书画,毕业于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校——上海务本女中,作为一名著名海派女画家,其享誉民国画坛。她亦为国画教育家,除创办近代美术史影响最大之中国女子书画会外,亦曾为上海灾童教养所所长兼校长,并经营沪上学校,如上海正中女子中学等。此件据题识,亦为谢稚柳志庆秋君董事长之新校创立而作。
谢氏花鸟画风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为其取法宋人而走向成熟的时期,亦为谢稚柳细笔花鸟的创作高峰期。作品中的花鸟形象以宋人工笔为特色,但用笔更为潇洒,工写结合,用色晕淡而成,层层烘染,故其画面呈空灵清雅之质感。本幅为折枝花鸟的经典题材。画中绘春日桃花数朵,初叶淡绿的花叶,小鸟栖息于枝头右上方,神情悠然自得。桃花洁白的花瓣与折枝上错落有致的淡红花蕊相呼应,色彩搭配相得益彰,清气逼人。观其所绘之枝上小鸟在造型上严谨精妙,以工笔中带写意的手法绘出,翎羽用墨连勾带染,描绘出率性灵动的情态,恣意传神,足见谢稚柳师古人、师造化之功力已臻化境。
张大千(1899-1983)
芍药
镜心 设色纸本
上款:“遏云大家”即著名京剧艺术家章遏云(1912-2003),原籍广东,别署珠尘馆主,20世纪30年代与新艳秋、金友琴、胡碧蓝合称为“四大坤旦”,驰名南北。
出版:《谢张情谊―午憩楼藏谢稚柳、张大千书画集》,第80-81页,午憩楼、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联合出版,2017年版。
展览:「谢张情谊―午憩楼藏谢稚柳、张大千书画展」,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香港会展中心,2017年9月30日至10月3日。
ZHANG DAQIAN
PEONIES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66 × 33 cm
本幅写赠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章遏云。章遏云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大坤旦」之一,拜在王瑶卿门下,曾向梅兰芳、尚小云等拜门求艺,唱腔清婉柔润,扮相秀丽,身段大方,为艺术舞台留下许多珍贵的资料。遏云方家1948年去香港,1958年定居台湾,受到广泛欢迎,《大成》杂志第206期刊登章女士八十大寿祝寿活动,在空军官兵活动中心布置礼堂,由国防部、教育部、文建会致赠寿幛,王叔铭、陈立夫、宋楚瑜等均前来祝贺,场面空前盛大。
自古以来,芍药便是文人墨客爱以描绘的对象,古人喻仪容不凡女子谓「立如芍药,坐如牡丹」。张大千笔下的芍药以没骨画法,施以淋漓水墨,娇艳欲滴、仪态大方。本幅淡墨着色写意《芍药图》,虽未知其具体创作年份,但从笔墨状态可窥其功力所致,或为其晚年而作。此幅花青与浓淡不同的墨色相融,以没骨法直接写枝叶,叶片起势以勾筋所定,老嫩枯荣形态随笔而走,肆意而为却不失规矩,花瓣以淡墨着花青辅以胭脂、少许汁绿,相间勾勒,用线圆转自由,尽显芍药之姿。
张大千(1899-1983)
松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丙午(1966年)作
出版:《谢张情谊——午憩楼藏谢稚柳、张大千书画集》,第66页,午憩楼、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联合出版,2017年版。
展览:「谢张情谊——午憩楼藏谢稚柳、张大千书画展」,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香港会展中心,2017年9月30日至10月3日。
ZHANG DAQIAN
PINE AND ROCKS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135.5 × 68.5 cm
此作完成于「丙午二月」,时张大千六十六岁,正客居于巴西八德园中。所绘一傲然屹立的巨松,枝干虬曲,形如弯弓,张力十足。画面中松树的描绘简逸而又沉着,物象写实而又生动,画法兼具写生、写意之妙,「所谓妙而真也」。松树鳞状树皮以线勾勒,以草书笔法写出,笔笔中锋,枝干之向背转折及秀劲的松针,亦以轻松的笔法刻画,最后又以浓墨湿笔点苔,圆润浑厚。画面下方为两方随意勾勒的石块,用笔简练,轻松随意,展现出画家高超娴熟的笔墨技巧。整体而言,此作用笔遒劲,墨法精微,笔意简淡,意境荒疏,为大千游戏笔墨的逸笔之作。
松树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向来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题材。二十世纪画坛,有不少画家致力于此,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等均擅长对松的描绘。与张大千惯常的风格相较,此作更为放纵写意,尤其是墨法的运用,可称精妙。其对这种风格的尝试很可能受到了石涛的启发。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喜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来凸显物象的质感。张大千此作亦注重墨法的运用,将温润的墨法与方拙的用笔相结合,展现出缜密空灵,苍润兼济的画面意趣。
谢稚柳(1910-1997)
姜夔词意红荷
镜心 设色纸本
出版:《谢稚柳、陈佩秋的艺术》,第198页,香港临时市政局主办,香港艺术馆筹划,1998年版。
展览:「谢稚柳、陈佩秋的艺术」,香港临时市政局、香港艺术馆主办,1998年8月11日—11月15日。
XIE ZHILIU
RED LOTUS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79 × 51 cm
谢稚柳的「壮暮堂」中曾迎面挂着一幅自作墨荷,足见其对荷花之醉心。他笔下荷花,有冷艳淡彩、石绿朱砂之重彩的,亦有墨气淋漓、烟雾缭绕之水墨的;而笔法上或用工笔、或泼墨、或工写兼用,可谓姿态万千,风格变化多端。谢稚柳早年曾师陈老莲,而后又直溯宋元。自四十年代开始至七十年代,他师古而不汲古,成就了自我独特而成熟的艺术面貌。谢稚柳虽受张大千影响,但二者写荷虽有共通之处,却仍有截然不同的气息。若张大千笔下的荷花可谓舒展中见飞扬,而谢稚柳的荷花佳构则属于含蓄中见潇洒,更为凝气高洁、恬润清丽。刘旦宅曾以人喻其笔下荷花「清气逼人,犹如高雅素净的李清照」。
本幅写朱荷墨叶,用笔用墨苍劲有力。背景以大写意浓墨铺成荷叶,后方泼以淡墨为池塘,色墨相融,气魄宏大。在一片氤氲湿润中,墨韵相成,表现效果甚佳,极得荷花之清逸气息。构图上,池中左上方朱荷以工笔写其怒放之态,远处穿插两朵朱荷于墨叶之中,简极生神。主角朱荷有西画的光影效果,花心以藤黄点蕊,色彩明艳亮丽,甚得亭亭玉立之姿,在敦厚凝重的画面中尤为活色生香。
谢稚柳(1910-1997)
三十六陂秋色图
立轴 水墨纸本
出版:《谢稚柳、陈佩秋的艺术》,第197页,香港临时市政局主办,香港艺术馆筹划,1998年版。
展览:「谢稚柳、陈佩秋的艺术」,香港临时市政局、香港艺术馆主办,1998年8月11日—11月15日。
XIE ZHILIU
BIRD AND LOTUS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55 × 50 cm
清丽脱俗的荷花自古为文人雅士吟咏之对象,亦为其寄托情怀的文人画题材。谢稚柳同样倾情于演绎荷花小鸟的题材。相较其所作之重彩荷花,本幅承其一贯之典雅画风,所绘之墨荷更显静谧幽雅。画中构图层次分明,沉静典雅的荷花柔婉多情,在水墨交融之中描绘出一片雾合烟围、恬静悠然的荷塘。荷花在左下方泼墨的映衬下如此顾盼多姿。由左侧伸出的荷茎上停落的小鸟温婉可亲,黑白相间的羽毛与荷花相映成趣。
谢稚柳(1910-1997)
峦容树色图
镜心 设色纸本
戊辰(1988年)作
XIE ZHILIU
SPLENDOUR OF NATURE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69.5 × 137.5 cm
这幅作品作于1988年,画家时年79岁,当是画家晚年的精品之作,更是画家成熟风格的典型代表。本幅作品,画家自题:「冶南北宋画源于一炉,写此峦容树色图」。近观这幅迎面一块巨石横亘在画面之前,裸露的岩石泛着土黄色,岩石上面点缀低矮丛树,画家以非常轻松自如的笔墨大胆皴擦出石头的肌理和明暗,岩石左边部位用石青涂染,非常突出耀眼,成为本幅画的重点。谢稚柳的兴趣,体现在在同一幅画中水墨与丹青的并举。正是受到敦煌壁画的影响,谢稚柳不远放弃传统水墨趣味的同时,也想兼得色彩沈厚浓重的高华。而水墨与色彩的并举正是传统小青绿山水画的特色,我们能够从《浮玉山居》、《鹊华秋色》等名作中很清晰的看到。
本幅中,暖黄的岩体,青绿重彩的局部岩石,以及精致的红叶矮树,秀逸冷峭的岩松等等共同成为了画面的重点和主题,树木的技法是比较典型的范宽式风格,岩石的造型可能也是从某幅宋画中演变而来的,只是做了局部的放大和突出;而后景中的远山,流水,飞瀑虽然体势巨大,绵延宏阔,更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但依然成为背景。画家把这样突出且极近的近景和遥远又宏阔的远景组合在一幅画中,在传统的构图法中是没有先例的。既是谢稚柳的大胆尝试,也能看出他对经典古画的元素技巧的驾轻就熟和顺手拈来。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各擅胜场的岭南诸家

联络方式
中国嘉德(香港)
电话
+852 2815 2269 | +852 3959 5400
电邮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北京总公司
电话
+86 10 85928288

分支机构
上海
电话:+ 86-21 5466 0508
广州
电话:+ 86-20 3808 8589
南京
电话:+ 86-25 8670 2356
杭州
电话:+ 86-571 8535 9925
台湾
电话:+ 886-2 2757 6228
日本
电话:+ 81-3 6206 6682
美国
电话:+ 1 212 308 8889
+ 1 888 799 8830
加拿大
电话:+ 1 778 865 3308
+ 1 778 372 8358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