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我们邀请到2020年第十二届三影堂摄影奖入围的两位艺术家柳川隶和白杉为大家带来为期4天的摄影创作课程,让学员们充分了解到图片筛选、纸张选择、排版、输出等一系列图片输出与编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柳川隶 ——
影像:关于作品载体的二次可能性
第一堂课中柳川隶老师带大家了解艺术品复制作为作品呈现的寄生媒介的重要性,它一方面以其介质的特性决定了照片输出呈现的方式,另一方面,它也客观地给予我们重新审视作品的机会。
除此之外, 柳川隶老师带来了自己新系列作品,一边讲述自己创作转变历程,一边用干货满满的PPT激活大家对照片二次创作的兴趣。

课上导师一直强调我们应正确意识到于图像而言,摄影师的创作意图与摄影载体的有效性结合是作品完成的关键一步。
午休后一同前往798专业微喷工作室,详细了解艺术品输出如何构建起自己的图像语言。
当学员们对专业的微喷流程已经有了初概念,接下来就可以体验真正的输出环节了。

第一步:挑选自己的作品
第二步:预设想要的相纸效果
第三步:比对同一张照片用不同的纸输出的效果
第四步:正式输出一张X寸的微喷摄影作品(以上都是含在学费里的)
情不自禁的第五步:一个来了才能体会的美妙环节(替学员保密)

柳川隶干货时间
1.传统工艺是否有弊端?
有。时间/经济/容错率
2.影像输出的方式到底有哪些?
古典工艺/传统暗房/激光银盐/C-print/艺术微喷/UV打印等
3.艺术微喷的媒介多样性有哪些?
相纸、美术纸、油画布、丝绢、纱、菲林片等
4.二次创作流程图
电子文件(相机拍摄或扫描)——电脑处理(后期修图调色、调整尺寸等)——作品输出——实物调整(结束或继续)——扫描翻拍——电脑处理——作品输出
白杉——
如何用摄影书编辑的思维提升你的作品
上午,白杉老师带来了他的四本摄影集: 《31》、《永珍》、《横断步道》、《白日梦》,分别从编辑、设计、传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做了详细的讲解。 各式各样的题材,不同类型的表达,让摄影的呈现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制作摄影集绝非把照片罗列放在一起那么简单。

下午,摄影集出品人白杉老师以自身持续四年制作发布的摄影集的切身经验,带领学员们一对一实战,解决大家在拍摄、排版中遇到的问题。

接下里的2天课程,导师不仅细心讲解InDesign软件的使用,帮助大家优化照片组合的关系,梳理编辑线,而且一同前往专业印刷店等待每一本摄影书样书的呈现,为学员们后续制作提供更多的建议。
每位学员在课程结束后都积极与导师继续保持联系,将作品不断完善。

白杉干货时间
1.首先要确定开本及尺寸
2.可以尝试找一张白纸模拟书的感觉
3.需要充满整面的照片要从出血开始做缩放,以保证裁剪整齐
4.照片用蓝框做遮罩式裁剪(可逆),不建议在PS里裁剪
必收藏的白杉老师金句
1.一本好的摄影书不是自己觉得好,也不是老师觉得好,是书自己好。
2.旅行时就要明确自己的画面,相信万有引力,匹配的符号就在前方。
3.保持符号的连续性,在裁剪后找到彼此的联系,形成自我的观看,在空间的放大或者压缩中找到自己的摄影语言。
4.在一个选题下如何找到自己的思路?先从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入手。
5.摄影书是对艺术家阶段性作品很重要的梳理。
6.照片之间既独立又相连,摄影书并不需要太多照片,关键是要通过一个视角或者一种裁剪找到色彩定调或编辑定调。
7.摄影书是你和当下所发生的人、事、环境以及时代共同编辑出来的。
8.一定要问清自己做书的目的,是传播还是投稿?这会决定作品的走向。
9.做书需要休息,有些作品可以放一下再看,一本摄影书,其实三五张就定型了,虽然每个画面都有故事,但当所有画面堆到一起时叙事上会不够简洁,摄影就是要做减法。

【三影堂教育计划】是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主要部门之一。担负着学术研究、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功能。凭借北京三影堂艺术中心和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的优秀品质和丰富资源,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先锋人才成长基地。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