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意主义丨王非的“非水墨”:非常状态下的空间吐纳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展览地点:西安崔振宽美术馆(2/3/4/5/6/7/8/9号厅)主办单位: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陈九 崔振宽 顾黎明 郭全忠 侯珊瑚 胡又笨 金锋 李惠昌 梁绍基 刘庆和 刘西洁 邱振中 隋建国 孙大壶 王冬龄 王非 王舒野 王小信 王昀 吴冠南 吴国全 夏福宁 于振立 张大我 张方白 张浩 朱金石陈孝信 程征 陈剑澜 贾方舟 鲁虹 刘礼宾 牛宏宝 皮道坚 彭德 王林 夏可君 殷双喜 杨卫 于洋 参展艺术家 丨 王 非

王 非,1964 年生于安徽临泉。1986 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1999 年创办并主编首家私人媒体《艺术状态》杂志。2016 年创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非当代水墨创作班。现生活、工作于北京,致力于水墨创作和理论研究。◆ 近 年 展 览
2019 第二届武汉水墨双年展 武汉美术馆 湖北 武汉
2019 水墨是一种哲学 艺画廊无用空间 中国 上海
2019 出格——墨化艺术第二回 艺术粮仓 中国 北京
2019 时光的水——聚集零晕的墨化艺术 大象艺术空间馆 中国 台湾
2018 40 年:中国水墨大展 1978-2018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中国 北京
2018 非关系 王非个展 艺米空间 中国 北京
2018 新现代水墨艺术宣言 贵点艺术空间 中国 北京
2008 北京第三届国际美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中国 北京
2007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 墙美术馆 中国 北京
1993 王非绘画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 中国 北京
水墨艺术从来都没有自身的本质,无论其自然性中隐含的变化无常,还是艺术从来就没有现成固定的本质,追求变化的中国文化进入现代性还渴望变异,“变化”与“变异”的双重要求,本来应该给水墨艺术打开更多的可能性,只是囿于传统绘画的程式化操作与模仿西方艺术的窘迫感,无论是实验水墨还是新水墨,反而让水墨艺术没有打开足够的空间,要让水墨艺术重新从根性上被唤醒,这就是让水墨绘画平面走向器物感,走向空间。展览现场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8 号厅
这是检验水墨艺术当代化的两个标志:是否足够地向着具有历史文化精神厚度的“器物还原”——这不同于西方当代材质感的概念化操作,是否足够向着外在“空间敞开”——这也不同于西方装置艺术放弃绘画性。但如何保持绘画平面的自我限度,还能够回应器物的历史性,还可以打开空间的神秘感?这是挑战,是水墨必须施行的转换。当然如此打开水墨的方式,必然让水墨处于一种“非常状态”,看似平面绘画,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平面的正常状态,进入“非常态”——这正是王非水墨新作极为超常的探索与形而上的哲学气质。

王非的水墨艺术,他最近几年的《异形》与《异域》系列,是一种“非常状态”下的水墨艺术,形成了自己的“非常水墨艺术”,此“非常水墨艺术”具有哪些“非常态”呢?1,非常水墨的“生命”非常状态,王非的水墨艺术触及了生命的生死边界或鬼魅的非常态。画面的漆黑浓度,白色空白的纯粹,形态的幽灵状态,纪念碑式的块状硬度,来自于安徽而带有楚文化的巫魅气氛萦绕在画面上,接近于“死墨”的气息,第一次被当代水墨艺术捕捉到了,不是以具象与抽象的方式,而是一种“余象”萦绕不散的气氛。王非赋予水墨极大的勇气去接纳死亡与黑暗的元素,让黑白艺术具有了哀悼与叹息的品质,那是在艺术中赋予其生命的余存。水墨并非去表现某种传统习惯化的命题,也非材质的表现力,而是面对生命本身的有限性,使之在余存状态中还有着无比鲜活的质地,这是把生命的余存与材质的余存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余象,体现出黑白艺术新的生命感受力。

2,非常水墨的“绘画”非常状态,非常水墨艺术重建了绘画平面与雕塑立体的关系。非常水墨并非局限于绘画平面上,而是把雕塑的坚实底座,某种布朗库西肯定重力又试图克服的趣味,与水墨冲洗的柔软,以及花边的剪纸,不可思议结合起来。在立体派,抽象画与现成品之间,王非形成了水墨在绘画与装置之间的变异,柔软的变得坚硬,物体的形态变得轻盈。这是在立体与花边,在坚硬与柔软,在块状与拉长,在庄严与琐屑,在优美与戏谑,在平面与越界,水墨在自身的残余与可能的盈余之间,发现了自身转化的辩证法,这是水墨异化的辩证法,这也是为何王非把自己的作品命名为《异域》与《异形》。
3,非常水墨的“魔幻”状态。王非的水墨就体现出水墨罕有的魔力,他几乎成为了一个民间剪纸艺人,或者是一个魔术师与魔法师,他不断地从已有舍弃的边角料或者废弃残余碎片中,捡拾绘画的原料。当你去往他的工作室,你会看到大量的墨色纸条,有着各种诡异的形状,有的特别长,接续了马蒂斯以来的伟大变形传统,有的就是民间剪纸的各种花边,但王非都别出心裁,在平面上形成全然不同的组合形态,但并非直接拼贴,而是通过水墨冲刷的方式——保留水墨自然渗透性与渗化性,来生成不同的形态,再沿着这些偶发生成的墨痕形成花边剪纸形态。
4,非常水墨的“器物感”。文人美学不仅仅是传统的文以载道,还是一种“道不离器”的文物流传,王非的非常水墨试图发现一种“文物”的当代概念,让作品看起来像考古、像文物,这可能是让艺术家成为某种文物工作者,从文物出发,不再只是文人与文化,而是文物的历史流传,把物质感或所谓的物质文明以当代简化与生命感知的方式透显出来,以此打破精英和大众的区分,形成一种大众文化时代的创造,把古代的文物向现代的材质生命感转化。王非非常水墨的形态器物学,有着宋代瓷器与明代家具的形态,但怎么看又不是,但再仔细看好像又隐秘相关,形成了“一种非关系的关系”。王非要做的是文物,而不是绘画,是一种“手艺人”的概念,手艺人有一种把玩,匠人就是劳动,匠人就是重复复制,可是手艺人还有玩味还有思想性。——王非的非常水墨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形态学”与“变形记”:整个中国传统的器形,无论是明代家具,还是唐代几案,无论是机器怪物,还是妖娆的仙女,都被王非简化后,作为基本的形态,但增加的部分,或者重组的部分,都具有一种前现代的装饰性——现代的简化形式——后现代的幻象,具有三重时间的魔幻组合。5,非常水墨的“空间”吞吐,这是对于双重空间的打开与吐纳。王非试图重新打开水墨绘画的二维平面,既然水墨已经是器物,那么,必然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但又不能离开二维平面,否则会走入西方空间装置后而失去艺术形式性与丧失边界的危险,这就是王非在保留二维平面的绘画性的同时,但又要打开虚拟的深度空间,也要进入展览空间,超出墙壁。这是王非非常水墨的双重打开:在最近作品上,一方面,他在绘画平面上加入了镜子,这样观众在观看作品中,竟然进入到了作品之中,似乎被一种幽灵的空间所吸纳,似乎走入了绘画里面;同时,另一方面,他在绘画平面的器物形态及其绘画整体的装裱上,大费周章与煞费苦心,让绘画平面上的器物之器型——比如椅子或桌子的脚,超出绘画平面与画框的限制,带来一种器物的上手感,似乎绘画成为了器物,走入了具体的生活空间,但还是在绘画平面与墙壁上。——进入深度错觉空间又打开外在触感空间,此二者的来回运作,一进一出,就打开了绘画平面的“三度空间”:看起来是一个二维平面的绘画空间——其实有着深度虚幻的错觉深度——但又回到平面而超出平面进入展示空间,此“三度空间”层次的打开,也是非常水墨艺术独特的元绘画语言的建构,也体现了中国当代水墨“黑白艺术”独特的贡献。
王非的“非常水墨艺术”,作为一种魔法式的艺术,把水墨的“墨”和魔力的“魔”,匪夷所思地连在一起了,与中国的鬼神文化和楚文化的巫术性内在联系起来。此非常水墨的魔法关系,既不是“暴力关系”也不是“和谐关系”,而是一种“非关系的关系”,一种非常态的组合关系。此水墨的魔法化,很有魔力,很魔幻,但不是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这个魔幻是大众时代去除巫魅、巫术之后,当代艺术有一个对巫术的回归,或者说一种招魂,楚文化里面是有一种死亡感和招魂,这个物就是招魂的法器,法力无边的器具。王非的作品是一个魔法棒,很魔幻,不是邪气,也不是神秘,而是一种魔法,如同鲁迅写的《魔罗诗力说》,有魔幻式的魔法,有点像哈利波特的神奇,超现实的自动创作去除了理性,但王非的作品却很理性,但又很有魔性,王非的非常水墨艺术把水墨的“墨”和魔性的“魔”完美连在一起,异常吊诡,把器物与绘画不断重组,体现出水墨当代转化的独特形态。
王非的非常水墨艺术,以其诡异乃至于诡谲的异形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古老楚文化的诡秘与巫术,画面上厚重的物象宛若古典的器物,轻盈裁切的剪纸又看似民间的装饰花边,整个画面萦绕着一种鬼魅的超现实气氛,根本不可能和谐并存的世界被巧妙并置起来,带着水墨特有的魔力,这是事物在梦想自身的余存状态,这是对于超现实魔法与物化的重新想象,让画面形制进入外在展示空间,在画面内部玻璃吸呐观看,在进出之间,打开了非常的凝视空间!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