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坛是2020年浙江美术馆重磅推出的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专题系列学术计划,由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共同主办,从同期举办的齐白石、黄宾虹、吴茀之、张书旂、汪曾祺等具体展览出发,对中国传统迄今的花鸟画创作与理论研究进行深入探究,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邀请三十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齐聚观物,讨论花鸟画的创作及其相关研究,思考与花鸟画密切相关的哲学、美学以及文学等领域的问题。
系列学术讲坛将打破空间阻隔,与公众在线上线下共同展开讨论,构建无墙的学园。系列讲坛还将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名论文集,梳理专家学术观点,并通过浙江美术馆“盒子里的美术馆”项目在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开展大众美育普及。

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专题
“观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坛
第十六讲
花鸟画画什么
——当代花鸟画的传承及创作
时间:2020年9月16日(周三)14:00
主讲人:张立辰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人:杨振宇
地点:浙江美术馆1F多功能厅
人数:80人

线上直播入口
主讲人介绍

张立辰,号渔人,1939年生于江苏沛县。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从学于潘天寿、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等名师。曾任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画学科主任,教授博导;中国美院荣誉教授博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院艺术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上海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
本讲概要
花鸟画画什么?
当代花鸟画创作存在工艺化、符号化、制作化等弊端,有些已逐渐偏离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者对于花鸟画的哲学基础及本质特征,以及由此导出的花鸟画创作所应遵循的“意象造型观念”和“画气不画形的创作观”理解不足所致。因此,导致当代花鸟画创作走向:重形不重意,重制作不重书写,重画面效果不重视笔墨境界的素描式花鸟画创作模式。
此次讲座,张立辰先生将主要从三个方面予以讲述:一是谈中国花鸟画的特殊性及本质特征以及它特有的观物方式;二是中国花鸟画非常重要的“画气不画形”的创作观念;三是结合历代经典作品分析,以及张先生自己的笔墨实践经验予以解读花鸟画的造型观念和创作规律。

供稿:杨海霞 孙梓钧
编辑:洪子又 庞舒蕙
责编:公共教育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