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坛是2020年浙江美术馆重磅推出的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专题系列学术计划,由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共同主办,从同期举办的齐白石、黄宾虹、吴茀之、张书旂、汪曾祺等具体展览出发,对中国传统迄今的花鸟画创作与理论研究进行深入探究,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邀请三十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齐聚观物,讨论花鸟画的创作及其相关研究,思考与花鸟画密切相关的哲学、美学以及文学等领域的问题。
系列学术讲坛将打破空间阻隔,与公众在线上线下共同展开讨论,构建无墙的学园。系列讲坛还将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名论文集,梳理专家学术观点,并通过浙江美术馆“盒子里的美术馆”项目在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开展大众美育普及。

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专题
“观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坛
第十七讲
缘物之意
——花鸟画的史脉衍变与当代画学延展
时间:2020年9月17日(周四)19:00
主讲人: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
· 参 与 方 式 ·
扫描海报右下角二维码
进入直播间在线听讲
美术馆之友可于当日直播开始前半小时
[ 在直播间扫码 获取签到积分 ]

主讲人介绍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兼任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美术史博士、艺术学博士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合计100余万字,出版专著、合著多部。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年度优秀论文奖“啄木鸟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论、中国画学研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及当代美术批评与展览策划。曾担任“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学术主持、2016、2018年“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总策展人、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总策展人,于2015-2017年策划连续三届“齐物见心”当代花鸟画专题学术展。
本讲概要
中国文化葆有久远的“格物”传统,《礼记·大学》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实有万物常被认为是玄虚精神的发源。正因如此,“物”与“我”、造化与心思从一开始就成为一对不可分开、互相转化与延伸的范畴。文人形态的传统花鸟画重在以花鸟草木寓兴传神,观物取象以写逸趣,凝聚了写意精神的神髓。花鸟画的当代拓展,更将中国传统画论中“造物”“造化”的理念,与西方哲学对于“万物”(universe)概念的阐述相融合,增益与丰富了传统笔墨物象的内涵。
通过这种以小窥大、一叶知秋的观察、描述与呈现方式,花鸟画艺术的创作理路连同其方法论,都构成了画家对于自然、对于“物”的主体化观照。从传统中生长与拓进的花鸟画艺术的文化贡献与当代价值,正在于其通过花鸟物象与笔墨韵致的表达,重启我们对于自然、对于季节的朴素的感知,使我们对于世界万物的观照,回归于纯净而富饶的本心。
本讲座从花鸟画科的形成及其画史发展简脉谈起,从画史画论经典叙述中“花鸟”画科内涵与外延的解读,到近现代花鸟画研究文献的整理,再到当代花鸟画创作生态的思考,结合主讲专家的近现代中国画学研究经验与花鸟画专题策展经历,对于花鸟画的“缘物”属性、伦理观照,及其当代画学价值进行了崭新而深入的阐析。

供稿:陆艺儒 杨可涵
编辑:洪子又
责编:公共教育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