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周末,《无界艺术周》、《填海记》两场展览开幕活动顺利举行,同期举办了三场分享会、“艺术家critique”、“柒淘秋日艺术市集”等系列活动。两个展览呈现了26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20位艺术家到达现场一起参与了此次活动。不管是艺术家的分享还是市集的售卖,都让现场的观众收获颇丰,现在一起回顾这次的开幕周活动吧!
穆清、胡迪作品展——《填海记》开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对于公路旅行不能停止的唯一原因只有它不能停”
《填海记》(展期9.12-10.8)昨日下午在三影堂厦门正式开幕,这是一组由艺术家穆清和胡迪创作的动画作品。作品由“精卫填海”的典故出发,讲述了一个小石头踏上填海之旅的故事,动画采用拼贴手法,元素大多来自于中世纪欧洲绘本、印度伊朗细密画以及敦煌壁画等。胡迪介绍,作品素材的广泛选择是为了摆脱其本身带有的文化特性。
穆清提到,作品创作源于自己对于公路故事的兴趣,一个不能停下来的石头让人想到“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女娲成功补天,但精卫是否填海成功却是未知”。
无界艺术周开幕
“无界艺术周”(展期9.8-9.20)群展共有24位艺术家参展:陈若璠,程岩峰,冯凌锐,管银霖,郭扬,黄舒萍,黄选阳,Karu Shao,李淑雯,刘巧赛,莫茹杰,邱米,任泠霏,任馨兰,任正楠,宋词,苏景超,王怡然,卫嵬,夏诚安,辛田,余若婕,张吉祥,周佳伟。
开幕式上,18位艺术家在现场为观众讲解了各自作品的创作动机与历程。作为一个多媒介混合的艺术现场,作品类型涵盖摄影、视频、装置和绘画等,每位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解说,包括较为抽象的作品意义与具象直观的创作表达,不管是强调概念艺术的观念作品,还是注重视觉语言的图像和影像,艺术家都发表了自身对于作品理念的表达,让现场观众对于本次展览作品的涵义有所了解。






「从创作到展览」特邀嘉宾分享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览可以成为艺术家独有的艺术语言,当艺术家寻找一种恰当的展览形式时,展览本身也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一部分;在展览的同时,艺术家同样也在重新建构与解读自己的作品”
艺术家陈荣辉与朱岚清在无界艺术周开幕后,给现场观众和艺术家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创作与展览”的分享会。
在分享会上,陈荣辉分享了评判展览“质量”好坏的观点,他认为决定展览好坏的不仅仅只是作品本身的好坏,而与展览环节中每一步都息息相关。他认为作品不应该再局限于墙面,鼓励大家进行更加立体化的表达。 朱岚清则向大家分享了关于摄影展览的想法,她认为展示这一行为对于作品来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展览往往容易产生‘误读’,但这种误读也产生了解读作品的更多可能性”。她也认为艺术家可以借助展览形成他们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通过与艺术家的交流问答,大家也了解到关于“线上展览”、“作品呈现”、“手工书制作”等内容的分享。
开幕式上,18位艺术家在现场为观众讲解了各自作品的创作动机与历程。作为一个多媒介混合的艺术现场,作品类型涵盖摄影、视频、装置和绘画等,每位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解说,包括较为抽象的作品意义与具象直观的创作表达,不管是强调概念艺术的观念作品,还是注重视觉语言的图像和影像,艺术家都发表了自身对于作品理念的表达,让现场观众对于本次展览作品的涵义有所了解。







无界艺术周作品分享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上半场
“作品分享会”于开幕周第二天举行,共有8位参展艺术家进行了作品的分享,他们从摄影本质、创作手法、工艺技术等多个不同角度的方向给出了自己对于摄影的分享。
在分享会上,管银霖通过对作品内容的介绍分享了自己对于梦境的反思,而摄影艺术的创作是他对于表达梦境反思的一种选择,在这种选择下,作品于他而言成为了对梦本身的还原。
郭扬则向大家介绍了蓝晒这一传统摄影工艺的制作流程与反应原理,也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向大家阐述了自己对于照片存在的观念。
Karu Shao分享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来源于过往情感经历的反差,同时对于作品,是一次从自身情感出发探讨宏观生存意义的尝试。
卫嵬通过对作品的讨论分享了自己对于虚拟与现实世界愈发模糊的边界的看法,也让大家了解到他的作品是在用一种轻松的镜头语言表现其深刻的作品内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下半场
本次的秋日“柒淘”市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品牌主理人参与其中。内容涵盖摄影、美食、手作等不同领域的精品好物,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目光,大家都在此次的市集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乐趣,期待下一次的“柒淘”艺术市集!



感谢活动合作伙伴:胖胖啤酒马、防空商店甜品铺

图/ 林灏坤、林禧芮
文/ Chieh
相关阅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