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ily Kame Kngwarreye, Song of the Emu, 1991 Synthetic polymer on linen, 47 7/8 × 83 7/8 inches (121.5 × 213 cm) © Emily Kame Kngwarreye/Copyright Agency.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20. Courtesy Gagosian
全部,这就是全部。我的梦幻时代“Awelye”、长薯“Arlatyeye”、澳洲魔蜥 “Arkerrthe”、草籽“Ntange”、梦中的小狗“Tingu”、鸸鹋“Ankerre”、鸸鹋喜欢的食物“Intekwe”、青豆“Atnwerle”和长薯种子“Kame”。我所画的就是这些:所有东西……
高古轩香港即将举办历来首场以当代澳洲原住民艺术家为主题的艺术展览。该系列展览曾在2019年于纽约、洛杉矶举行,广获好评。该系列的第三场展览「澳洲沙漠原住民艺术家:两世代」由高古轩与来自墨尔本的澳洲原住民艺术市场专家D’Lan Davidson携手策划。

Emily Kame Kngwarreye, Desert Ceremony, 1994 Synthetic polymer on linen, 48 × 119 3/4 inches (122 × 304 cm) © Emily Kame Kngwarreye/Copyright Agency.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20. Courtesy Gagosian
澳洲原住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超过6万年前,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现存文明。虽然遥远的澳洲原住民艺术与其他现代艺术形式不乏相似之处,但在相对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发展而成的独特艺术,却源自世上最古老、流传至今的艺术传统。展览旨在向本地观众首次介绍部分来自澳洲偏远地区的著名原住民艺术家的珍罕作品,并精心挑选两代艺术家的佳作,包括已故的埃米莉·凯米·宁瓦瑞(Emily Kame Kngwarreye)、马坚蒂·娜巴南卡(Makinti Napanangka)及比尔·韦斯奇·贾帕加利(Bill “Whiskey” Tjapaltjarri),以及玉柯媞·纳潘加蒂(Yukultji Napangati)、乔治·通古拉里(George Tjungurrayi)及沃林宾亚·贾帕加利(Warlimpirrnga Tjapaltjarri)等在世艺术家。
Bill Whiskey Tjapaltjarri, Country and Rockholes near the Olgas, 2006 Synthetic polymer on linen, 59 7/8 × 72 1/8 inches (152 × 183 cm)© Bill Whiskey Tjapaltjarri
宾土比(Pintupi)、路里加(Luritja)、瓦尔皮瑞(Warlpiri)和阿伦特(Arrernte)族人在1950年代被迫迁移到澳大利亚北领地的帕潘亚图拉(Papunya Tula)定居后,部落成员便开始集体创作场地特定的画作。这些集体艺术创作参考人体装饰、沙画、树皮雕刻及典礼舞蹈等古老仪式,最终演变成个别艺术家利用画布创作的独立作品。为了守护原住民文化独有的仪式,艺术家利用多变的抽象图案隐藏神圣的标志和智慧,只有原住民才能解读。作品展现的专注和节奏鲜明的笔触,创造出视觉效果极其复杂的迷人作品,包括点彩法星座图、自由流动的线性形态、不断扩大的同心图案、拓扑几何空间和令人目眩的波纹,代表原住民的“梦幻时代”(Dreaming)或世界观,为澳洲原住民营造一种有序的现实感,构成一个让他们理解和解读世界及人类在世上位置的框架。这些有关人类生命的珍贵知识包括求生策略、祖宗历史、地球的神话及宇宙。
Emily Kame Kngwarreye, Anooralya–My Story, 1991 Synthetic polymer on linen, 47 7/8 × 83 7/8 inches (121.5 × 213 cm) © Emily Kame Kngwarreye/Copyright Agency.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20. Courtesy Gagosian
埃米莉·凯米·宁瓦瑞是中部乌托邦地区一位备受尊敬的长老,也是澳洲史上最享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在她离世前的短短十年里,她无拘无束地完成大量画作,肆意探索数之不尽的风格和表达方式。《Anooralya─我的故事》(Anooralya–My Story,1991年作)是埃米莉以早期“鱼眼”点彩法技巧创作的代表作,她利用整个身体投入创作,在画布上画出无数独特的印记。在这幅过去30年鲜有亮相的作品中,精致的圆点汇聚成带有波纹的水池和蜿蜒溪流,令人联想到银河系的宏观宇宙体系,以及野生长薯根部结构中的微观世界,而野生长薯象征丰饶肥沃和埃米莉的梦幻时代。当被问及她的灵感来源时,埃米莉的回答总是:“所有东西。”换言之,每幅作品也代表她所属的整个文化,涵盖她与“国土”(有形的土地及在当中居住的神明)的亲密关系,还有人民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Makinti Napanangka, Untitled, 2004 Synthetic polymer and enamel on linen, 60 1/4 × 48 inches (153 × 122 cm) © Makinti Napanangka/Copyright Agency.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20. Courtesy Gagosian
马坚蒂·娜巴南卡的绘画颂扬宾土比族妇女的表演和仪式传统。自由流淌的琥珀色和紫色颜料令人想起以头髮手工织成的裙“Nyimparra”,以及部落妇女在传统仪式上跳舞时装饰身体的天然赭色。马坚蒂充满力量的构图取材自宾土比族的神话,特别是在Lupulnga创造巨石的女祖先Kungka Kutjarra的旅程。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色彩线条令人想起发丝线裙在舞者跳舞时的律动,还有表演现场炙热土地出现的海市蜃楼。世代以来,这片土地和当中的故事为沙漠画家带来不少创作灵感,启发乔治·通古拉里及沃林宾亚·贾帕加利创作出令人目眩的迷宫和力量澎湃的构图。这些宾土比族男子将传统的绘画技巧(为工具和身体画上配合仪式的图案)融入画布上的颜料,以起伏有致的线条勾勒出充满张力的视觉构图。
George Tjungurrayi, Clayton Site of Mamultjulkulnga, 2000 Synthetic polymer on linen, 60 1/4 × 48 inches (153 × 122 cm) © George Tjungurrayi/Copyright Agency.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20. Courtesy Gagosian
通古拉里的画作通常展现火焰般的色彩,令人想起太阳和大地,而贾帕加利则使用含蓄内敛的灰色颜料,呼应廷加里(Tingari)神话里清爽的沙漠夜晚。贾帕加利的多幅画作也令人想到麦凯湖(Wilkinkarra),女祖先会在入夜后到这个巨大的盐湖进行神圣的膜拜仪式。玉柯媞·纳潘加蒂是贾帕加利的妹妹,她也在麦凯湖附近一个名为Murruwa的水泉出生。在她精致复杂的画作里,她将数以千计的同色系垂直笔触层层堆叠,营造起伏的光影效果,犹如闪闪生光的草原、不规则的沙丘图案,以及来自其国土动物毛皮的纹理。
Bill Whiskey Tjapaltjarri, Country and Rockholes near the Olgas, 2006 Synthetic polymer on linen, 48 × 72 7/8 inches (122 × 185 cm) © Bill Whiskey Tjapaltjarri. Courtesy Gagosian
比尔·韦斯奇·贾帕加利是来自中部沙漠地区的皮詹加加拉族(Pitjantjatjara)艺术家,以独特的制图技巧绘画规模宏大的作品,犹如其先祖曾经以蜡笔在包肉的纸上为白人人类学代表绘制的辽阔国土地图。比尔两幅最大型的作品均称为《国土和奥尔加斯附近的岩洞》(Country and Rockholes near the Olgas,2006年作),描绘乌鲁鲁(又称艾尔斯岩)和卡塔丘塔附近的区域。从深邃的海蓝色到鲜艳的珊瑚色,这些作品的用色细腻,加上复杂的线条轮廓,重新演绎比尔人生中常见的夺目地质现象色彩和独特地形。
Emily Kame Kngwarreye, Yam Dreaming, 1995 Synthetic polymer on linen, 48 1/4 × 84 1/8 inches (122.5 × 213.6 cm) © Emily Kame Kngwarreye/Copyright Agency.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20. Courtesy Gagosian
埃米莉·凯米·宁瓦瑞(Emily Kame Kngwarreye,1910–1996)是Anmatyerre部落的长老,也是最赫赫有名的澳洲原住民艺术家,她于晚年才开始在乌托邦地区的Alyawarra社区绘画。她以快速和系统性地探索不同风格和创新形式而著称,大部分作品也呼应妇女的仪式活动。她早期的圆点画作从自己制作传统蜡染布的经历取材,后来画作逐渐变得更着重姿势,细节更简单,形态特色则更自由奔放。埃米莉的作品经常在澳洲和日本大型博物馆展出,更成为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焦点展品。马坚蒂·娜巴南卡(Makinti Napanangka,1930–2011)生于北领地和西澳边界的金托尔(Kintore)社区,她居于Haasts Bluff社区,其后移居帕潘亚图拉,展开多产的绘画生涯。在1999年,马坚蒂接受了大型白内障手术,其后她的画风渐趋成熟,出现富有表现力的粗线条和更加鲜明的色彩。
Yukultji Napangati, Untitled, 2011 Synthetic polymer on linen, 59 7/8 × 72 1/8 inches (152 × 183 cm) © Yukultji Napangati/Copyright Agency.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20. Courtesy Gagosian
玉柯媞·纳潘加蒂(Yukultji Napangati,1943年生)是“九个宾土比人”(Pintupi Nine)的其中一员,他们是最后一批以传统狩猎和采摘野果为生的原住民部落。纳潘加蒂在1984年脱离这种生活,开始接触现代澳洲社会。作为画家的纳潘加蒂依然展现主动觅食者的本性,相信她是在1966年开始于奇威尔库拉(Kiwirrkura)绘画。她的独特画风源于代代相传的祖先神话或梦幻时代,在大幅画布上交织出强烈而细致的印记,形成呼应自然现象的慑人视觉体验。乔治·通古拉里(George Tjungurrayi,约1947年生)是宾土比族人和帕潘亚图拉成员,热爱其文化的仪式传统,特别是来自其国土的廷加里神话故事。通古拉里创作出一种抽象语言,将他与这些神圣之地的关系细节升华,也将这些地点的资讯融入以单一精准线条(而非汇聚的圆点)绘画的动感线性构图之中。他曾在澳洲及悉尼双年展举行个展,将作品放在地上和挂在墙上展出。
Warlimpirrnga Tjapaltjarri, Untitled, 2008 Synthetic polymer on linen, 48 × 48 inches (122 × 122 cm) © Warlimpirrnga Tjapaltjarri/Copyright Agency.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20. Courtesy Gagosian
沃林宾亚·贾帕加利(Warlimpirrnga Tjapaltjarri,约1958年生)是“九个宾土比人”的成员之一。他观摩亲戚于西澳偏远社区奇威尔库拉(帕潘亚图拉艺术家已在当地建立合作社)绘画后,在1987年开始利用亚克力绘画。贾帕加利最早期的画作被买下并捐赠予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此后,他亦曾经参与德国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等大型展览。比尔·韦斯奇·贾帕加利(Bill Whiskey Tjapaltjarri,约1920至2008)是一位著名的医治者(Ngankari),其昵称源自他浓密的胡须。他在奥尔加斯(Olgas)附近的Pirupa Akla出生,并在北领地利比格山附近的Haasts Bluff社区居住。他在85岁时开始绘画,直到四年后离世。他的作品曾在澳洲以至欧洲、亚洲等地展出。原为私人艺术商兼拍卖行专家的D’Lan Davidson于十年前在墨尔本创业,曾在澳洲及美国举办偏远澳洲原住民艺术展览且为其制作精美展览图录。D’Lan Contemporary恪守严格的道德政策,展出的所有作品均拥有清晰的社区艺术中心来源,并透过他创立的“自愿转售版税”计划,协助澳洲原住民社区的经济发展。该计划邀请卖家将转售收益的2.5%回赠予作品的艺术家或遗产委员会,然后他亦会相应捐出同等金额。

香港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7楼
7/F Pedder Building, 12 Pedder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T. +852 2151 0555
F. +852 2151 0853
hongkong@gagosian.com
开放时间: 周二-周六,11am-7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