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发布会现场
值此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发一周年之际,88岁的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教授、画家刘汉近日将一幅最新画作《拓荒牛》赠予上海临港集团,以表达作为创世纪工程在实干中取得的成绩。以“拓荒牛”隐喻中国企业在国家建设中秉承和延续的时代风貌。
刘汉作品《拓荒牛》
刘汉笔下的第一头“拓荒牛”诞生于1980年代初,背后所蕴藏的开拓精神感染无数改革者,其题跋“风吹雨打不回头,骨瘁筋摧莫怨尤。何必计较鞭加背,此生原是拓荒牛。”还被引为座右铭。延续近40年,耄耋之年的刘汉捐赠《拓荒牛》给临港集团,也寄托着他对临港集团的高速发展和开拓性的期待——就像画中的牛一样,有着一股义无反顾的犟劲、韧劲。
画家刘汉
刘汉先生生于1932年,广东籍贯。启蒙时期得到徐悲鸿大师的多番指导,自幼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并显示出超群的艺术天赋。
在新中国连环画创作的高峰期,刘汉先后创作了《红旗谱》《红色风暴》《海鹰》《两个羊倌》等连环画。其中1963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红旗谱》,一经面世就广受好评。与贺友直《山乡巨变》和王绪阳、贲庆余等的《我要读书》齐名,被誉为建国以来连环画三座高峰之一,并成为美院学生和绘画爱好者临摹学习的范本。
刘汉《红旗谱》内页中的连环画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教授,刘汉先生在具体教学中,始终要求学生在水墨画创作中强化线条意识和线条造型,这也是他从传统绘画、书法中汲取的艺术理念。使得他在中国画水墨大写意领域建立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不管画人物、花鸟还是山水,我都在其中体会线条的千变万化。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是一条长河。线条的韵律,是难以言表的。延伸出来就是‘线条’的表现力、震撼力。”而刘汉先生对书法如何融入到水墨画创作时则表示,书法的线条完全是源自于自我的性格,运用在水墨创作中体现的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审美趣味。
刘汉作品
美术史论家程大利认为,刘汉先生的线自由奔放,兼具力量感和气韵感,中锋、侧锋并用,展现出写意人物画的新魅力;而以书法入画,则为清人碑学中来。清人总结帖学利弊,以强化个性为宗旨,也是他们打开了现代书法的大门。
在刘汉先生看来,近现代以来的中国人物画在努力解决了“应物象形”的薄弱之处时,也要警惕“刻精尽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解决的办法除了强调以书法入画,尤其要注意以山水花鸟的笔法与墨法融入其中,使线形结合,又不拘泥于形。
刘汉作品《少儿》
刘汉先生代表作《拓荒牛》、《昆仑我的脊梁》等无不体现其笔墨圆融自如,“骨法用笔”中线条在虚实变幻中的灵动与韵律。上世纪八十年代,刘汉先生被推举为中国水墨联盟秘书长。在画坛广受美誉的同时,他还得到当时广东省主要领导习仲勋同志的高度认可,被指定为对外交流的代表画家。
刘汉先生现场创作的水墨作品《出浴》
在记者见面会现场,为了响应中央扶贫号召,刘汉先生现场创作的水墨作品《出浴》还将委托主办方拍卖,拍卖所得全部用于扶贫公益事业。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