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慧圭

当你走入四方当代美术馆的一层展厅时必会被展厅中央的那件多彩的百叶帘灯泡装置所吸引,这件名为“俗世手记与无常日子”(Journal of Mundane and Uncertain Days) 的装置作品来自韩国艺术家梁慧圭,她以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日常物件并利用它们作为个人叙事与集体叙事的载体而出名。
不管是电缆、人造植物、灯泡、铃铛、洋葱与大蒜,还是从2006年起开始加入其创作材料的百叶帘,它们均在梁慧圭对“日常”的描摹与呈现中担当着独特的叙事角色与传达媒介。

俗世手记与无常日子
梁慧圭,2013
半自动百叶窗、铝悬挂结构、粉末涂料、钢丝
500 x 606 x 426 cm

197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的梁慧圭于首尔大学雕塑系毕业后去了法兰克福的国立造型艺术学院继续深造,随后一直工作和生活于柏林、首尔两地。她的代表作在多家知名画廊和美术馆展出过,如纽约新美术馆,奥地利布雷根茨美术馆,牛津现代美术馆等。她曾于2009年代表韩国参加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在2012年参加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在2018年她的面孔也出现在了悉尼双年展上,同年里她作为首位亚洲女性艺术家获得了沃夫冈罕奖(Wolfgang Hahn Prize award),北京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也曾在2015年举办她的个展《雨奇晴好》。
The Malady of Death
– Monodrama with Jeanne Balibar
2012



死亡的灾难
梁慧圭,2012


索尔·勒维特
Sol LeWitt

开放式多维数据集结构
Open Cube Structure
梁慧圭的创作深受德国艺术家罗斯玛丽·特洛柯尔(Rosemarie Trockel)和美国的观念艺术家、极简主义流派雕塑家 —— 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的影响,旨在不断探索物件和平庸日常间的关系,并借此进一步解读何为现代生活,即一种不断处于流离状态中(in-betweenness),且无法被准确安放的状态。也正因梁慧圭本人的旅居和工作经历一直处于这种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中,她的作品才能不停地接纳着不同地标上的文化与生活元素,也同时让传统意义的物性(objecthood)在她所塑造的物体空间中被回访和重写。
Sol LeWitt Vehicles
2018



索尔·勒维特动车
梁慧圭,2018

同样对物体和其所处的空间的本质感兴趣的美国观念艺术家——唐纳德·贾德 (Donald Judd)也曾将目光落在“那些看起来乏味且空洞的事物”上。与梁慧圭在某种层面上相似的是,他们的创作不仅解放了这些世俗物件的功能性,更是赋它们以可供被延展到社会生活,乃至政治经济语境中的含义。
梁慧圭于2012年创作的《接纳史诗的离散:论非宣泄性离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件作品中,铝制百叶帘同样作为她所使用的主要元素,搭建出了一处将个人与集体性,历史性的叙事紧密粘连,并互相映衬的话语空间。

法国先锋小说家乔治·佩雷克 (Georges Perec)曾指出,我们口中的“日常”(everydayness)并非是平淡无趣或概念模糊的,它更是一种失明(blindness),甚至是一种麻木的状态(anesthesia)。而在著名的文化评论家,理论家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看来,艺术媒介通过对“世俗(mundanity)”的再现,唤醒的不仅是视觉层面上,更是意识层面上的那些被忽视,与被过滤掉的体验与感知。
就像梁慧圭的稻草雕塑系列——“中间”,通过大量地使用人工制造的材料如人工稻草、金属环,和涡轮通风口,她试图借用此类物品的特性去反思工业化与现代化给“日常”带来的不可逆转的细微变化。
The Intermediates
2015-

沃尔夫冈·哈恩奖,于路德维希博物馆,2018



中间类型
梁慧圭,2015-
Sonic Dances
2013-


有声舞蹈
梁慧圭,2015
于巴巴拉·维也纳美术馆,德国柏林
Mill City Dude
2009

Mill City Dude
梁慧圭,2009
于沃克艺术中心,美国明尼阿波利斯

不仅是物件,材质上的选择,梁慧圭的作品更是通过其对躯体感官和序列逻辑的挑战,以及对语义和符号的表现形式的呈现,展现着“日常”里的丰富可能性。“单一的重复”这一特点就曾多次出现在她的作品里,如在“进入:从未的非过去时态的工程编舞”(Approaching: Choreography Engineered in Never-Past Tense)中,机械的且大量重复移动着的百叶帘就和一种不可名状,甚至使观者战栗的“抽象”(abstraction)视觉语言进行了紧密结合,而由此谱出的诗性也得以将日常物从“世俗”中被剥离开来。
就如文章开头所说,此类对日常物的再现(representation)可将由作品引出的讨论继续延伸和拓展到社会意义的场域,换句话说,让观者为之震慑的不仅是梁慧圭对现代日常生活的凝视,对机械时代,复刻机制的反思,更是其对政治经济和文化时局的重新审视。
Approaching: Choreography
Engineered in Never-Past Tense
2012




进入:从未的非过去时态的工程编舞
梁慧圭,2012
梁慧圭的装置作品“俗世手记与无常日子”目前正于四方现代美术馆内的 “今晚必须梦到这蓝色”馆藏群展 中展出,展期会持续至10月18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_孙佳翎
||当前展览||
今晚一定要梦到这蓝色
Must Dream About Blue Tonight
展览时间 | Exhibition Duration
2020年7月25日 - 2020年10月18日
展览地点 | Venue
四方当代美术馆
湖区票价 | Ticket Price
80元(单人票),40元(优惠票)
如有任何问题,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电话:+86 25 58656360
网址:www.sifangartmuseum.org.cn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珍七路9号
No. 9 Zhenqi Road, Puko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China
欢迎关注微信公共平台:四方当代美术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