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A午夜电台音浪,夜晚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每周一晚11点半,与你相伴到黎明
在“海浪——历届上海双年展文献及作品展”展期内,PSA将特别推出一档播客节目——“午夜电台:音浪”。我们将邀请当年的那些艺术家分享他们爱听的音乐,一同来回看他们的创作历程,回放他们的时代之声,回溯他们的灵感之泉。
更多收听渠道:喜马拉雅、小宇宙、蜻蜓FM
“音浪”第三期的做客嘉宾是“海浪”展参展艺术家邱岸雄,以及与他合作多年的作曲家金望。在这期节目中,你将通过邱岸雄各个阶段喜欢的音乐,了解到80年代风靡全国的霹雳舞、成都的摇滚酒吧“小酒馆”的前世今生,《新山海经》系列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艺术家如何从早年“应该听巴赫”到现在自学弹奏巴赫的心态转变。
邱岸雄,新媒体艺术家,1972年生于中国四川广元,现居中国上海,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作品涉及动画,绘画,装置,录像等不同媒介,为牛津大学博物馆,苏黎世Kunsthaus美术馆,奥斯陆Astrup Fearnley现代美术馆,东京都现代美术馆,美国堪萨斯大学斯宾塞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收藏。
金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博士。2004年,为杨福东多屏作品《Close to the Sea》参加英国利物浦双年展创作音乐《日落日出》,也为《陌生天堂》、《竹林七贤》、《愚公移山》、《断桥无雪》、《第五夜》等重要作品创作音乐,也是邱岸雄作品《新山海经》、《民国风景》、《山河梦影》等水墨动画作品的作曲者。
▶ 看完《霹雳舞》后在画室里扯块布就跳舞
“87年时有个美国的电影,《霹雳舞》。当时一放,全国的小孩都开始跳。在这之前,男孩子都不会觉得自己应该去参加跳舞这个类型的活动,他们可能更愿意参加体育一类的活动。(因为)跳舞是女孩儿的事。但是在那个电影之后,全国年轻人身体里的能量都被释放出来了。我记得我们当时去看那个电影,看完出来都没回家,就直接奔到那个画室,开始跳舞。拿了块黑板就在地上转。只是在后来就是说跳了一段时间以后,有的人继续在跳,有的人就慢慢开始在边上围观了。我就是坚持比较久的那个。”
▶ 成都“小酒馆”的前世今生
“‘小酒馆’最初是我和我的一个朋友,初中发小(开的)。他有个开酒吧的梦想,后来做生意小挣了一点,就说开个酒吧吧。当时,成都玉林地区,很多艺术家,张晓刚,周春芽,都在那里买了工作室。所以我说,我们就在那附近开一个,他们肯定来喝。也是巧合,正好有一家附近的服装店倒闭了。我们就去租了出来。我就帮着装修,弄完后就开了出来。我在门口画了一幅利希滕斯坦的波普的画。一男一女接吻的那种。然后我们就开始了。
开了一年以后,我们每天晚上泡在那里,唱歌。后来很多酒吧歌手,在外面跑完夜场,也会到这里来玩儿。因为他们听说我们这里有人在唱摇滚。其实我们(当时)也很简陋,唱唱崔健,唐朝。后来我那个朋友第二年就去西藏了,让我接手。我有点犹豫,因为管理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正好唐蕾就接下来了,(于是)就给了唐蕾。唐蕾接下来以后,才给了‘小酒馆’真正的生命。她把这里真正做成了一个摇滚基地。不过,她那logo还是我设计的。”
1997年,邱岸雄和沈晓彤(主唱),唐伟(主音吉他),凤雏(贝斯)组建了“菠菜”乐队,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小酒馆”logo,图片来自网络。
▶ 邱岸雄 X 金望:无数次深夜畅谈,彼此启发合作数十年
邱岸雄:“当时我跟杨福东聊了一下想法(想做《新山海经》),他就说,那音乐就找金望做。所以我后来就跟金望联系了。当时金望还到我租的房子来,在上师大那里,上面还修了个葡萄藤,挂着塑料葡萄。当时还养了个小仓鼠。后来仓鼠还被我渴死了,忘了给它喂水。因为太忙了当时,因为我们两经常3、4点钟在那里,谈作品。”
金望:“《新山海经》的想法非常有意思。他当时拿给我看了手稿,漫画一样。我觉得很有趣。《山海经》本身也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所以我当时也很愿意去做。作为音乐上,这个项目的空间很大。这和给一般影视剧做音乐差别很大。他们是艺术家,这有本质上的不一样。这可能是因为艺术家也很理解创作。所以我们的很多状态是不可预期的,这就是空间。但是影视剧,大多数会有规定的场景和套路。比较难出现不常规的情况。”
▶ 选用长达7分钟的《清塘荷韵》作为《新山海经(一)》片尾曲
“‘声音玩具’今年参加《乐队的夏天》,被淘汰了,有点可惜,我觉得他们应该唱这个(《新山海经(一)》片尾曲《清塘荷韵》)啊,这歌多好。欧珈源其实原来是学画画的,我们原来在补习班里一起。他们(乐队)开始还不叫‘声音玩具’,叫‘朝圣者的背叛’,当时在成都是特别扎眼的乐队。其实一开始的《江南错》,也是让他们帮我做的。《新山海经》我请了他们做片尾曲。片尾曲有将近7分钟,双年展的时候很多人就在那里等。有人说你们疯了这么长字幕,我说这么好的音乐,你就听听吧。但是我也听到有人为了听那个曲子,还把动画片看了两遍。”
▶ 《新山海经》三部曲:十年间从描述古代到想象未来
《新山海经-敖驼》;《新山海经-必图》;《新山海经-亢普四兽》;《新山海经-唐坦》;《新山海经-廷独》;《新山海经-旋鹎》,邱岸雄,水印木刻版画,50×42 cm/件,6件,2008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藏。
“《新山海经》第一部的叙事线是从古代到现代,偏过去式。它描述的议题是能源冲突。我们今天来看就是上个世纪的核心议题,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石油在工业社会里是重要资源。因为这个怪物也是围绕着这个主题产生的,因为那些怪物,飞机大炮,都是需要石油去驱动的,所以它也很自然就围绕这个主题。第二部当时是太空技术与生物技术,这个已经偏向现代和未来了。选这两个是因为太空技术使我们对宏观世界的探索,我们去看宇宙是什么样的。在工业社会之前我们对宇宙只有想象。只能用肉眼的尺度去观察。科学发展,射电望远镜延伸了眼睛,显微镜看到了分子、粒子、原子层面的东西。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生物技术也带来道德和伦理上的危机。第三集就是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它落在对互联网和虚拟世界的议题上。说是未来,但其实它已经延续到了未来。……信息社会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它到底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 “我觉得他会自然地想要跳下去”
“虚拟世界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是更真实的。但是外部世界反而是他不愿意面对或者更虚无的东西。所有人都待在家里上网,没想到这个未来已经来了。……在《新山海经(三)》的开头方案我们想了好几个月,最后定下来就在环球港的星巴克里。有一天突然就想到了那个方案,“跳”并不是一开始的意象。最一开始出来的是云上的建筑。像黄山云海里的山峰。这是虚假的仙境。这是第一个镜头里的基调。(而)人出现在那个地方,他应该做什么?我就觉得他会有很自然地想要跳下去的感觉。我影片里的人物,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要跳下去是要干嘛。他一直没有落地,这是一个未知。他的情绪很复杂,很绝望。……更接近《卧虎藏龙》里面最后的一跳。”
邱岸雄,《新山海经(三)》,2013-2017。动画电影,30分,静帧截屏,图片来自网络。
▶ 从“应该听巴赫”到自学《哥德堡变奏曲》
“(年轻时)主观上还是喜欢听流行。但是古典,(当时)觉得,都考上大学了,你就应该听。所以我就(在外文书店)随便挑了一个。(当时)觉得巴赫这个名字听说过,就选了这个,正好就是《布兰登堡协奏曲》。
……我刚才在练《哥德堡变奏曲》。我听见别人弹了,我当时就想学弹琴。金望还拿了很多曲谱过来。因为特别喜欢《哥德堡变奏曲》,这两年也就反复听,基本听的就是这个。”
海浪——历届上海双年展文献及作品展
Shanghai Waves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Works of Shanghai Biennale
时间:2020年7月31日 - 2020年11月15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2楼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联合主办:中华艺术宫
票价:免费
在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今秋盛大开幕之前,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于2020年7月31日至11月15日隆重推出“海浪——历届上海双年展文献及作品展”,重现51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60余件历届上双参展作品,涵盖绘画、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本次展览作品多来自于中华艺术宫(原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历年来的上海双年展藏品。展览还将设置两条相互对照的文献线索,分别是以大事件串联的时代发展脉络,以及由诸多艺术家提供的私人物件、照片、资料所形成的个体文献。通过将个人记忆汇聚入历史汪洋的叙事框架,展览将谱写出一段独具情感、波涛涌动、奔流不息的上双过往,以期在一个被迫减速与停摆的后疫情时期,给予观者引古证今的感触与启迪。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为:
穆依纳克·比斯瓦思、常青、陈钧德、陈劭雄、陈箴、威廉姆·德·罗杰、丁乙、方力钧、瑞吉娜·侯赛·加灵多、谷文达、洪浩、胡项城、黄永砅、季大纯、莱安德罗·卡茨、梁绍基、梁硕、刘庆元、刘韡、罗永进、毛焰、森村泰昌、鸟头、邱岸雄、曲丰国、Raqs媒体小组、尚扬、苏拉比·夏尔马与特贾斯维尼·尼南贾纳、申凡、加干迪普·辛格、王天德、翁奋、细胞小组、夏俊娜、夏阳、向利庆、萧勤、徐震、严培明、杨振中、张恩利、张洹、张健君、张培力、张羽、张正刚、周长江、周春芽、周滔、周铁海、周啸虎 (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