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同一藏家倾情七件珍藏 呈现李可染的艺术世界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020年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之际,非常荣幸获得来自资深藏家倾情支持,珍藏多年的七件精彩李可染书画即以专题呈现,此番释出质量齐整,原为李可染家属及亲人收藏,多见于重要画册收录,曾借展李可染重要大型展览中,堪称本季拍卖中最令人关注与期待的李可染作品专题拍卖。

李可染 山林之歌
设色纸本 镜心 1987年作
67×46cm
题识:
山林之歌。一九八七年岁次丁卯冬十月上浣,白发学童李可染作于师牛堂。
钤印:
李、可染、所要者魂、在精微
已知著录:
1.《李可染中国画集》,图54,大业公司出版,1990年。
2.《李可染:中国画新语言的探索者》,图8,李可染画院。
3.《李可染中国现代山水画》,第45页,天津杨柳青画社,2001年。
4.《李可染画集》,第388-389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
5.《所要者魂》,第31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
6.《可染画刊》,2013年8月试刊号,第16页,李可染画院,2013年。

《山林之歌》绘制于1987年,正是可染先生晚年“密林烟树”山水的代表之作。八十岁高龄的李可染依然称“不能满意自己的作品”,以“白发学童”自我勉励,执着勤奋地探索中国传统山水画继承与发展。
1987年,李可染八十岁生日,学生在师牛堂为其祝寿。《山林之歌》画面经营上“密林烟树”,只见满密山林,不见山体轮廓,左侧一道瀑布自顶部飞泻而下,穿过茂密山林,呈静穆雄强之势。他以积墨法进行构境,笔从烟里过,清新静谧,渺渺漠漠,美如梦境,轻而不浮,重而不浊,虚中见虚,流动着宜人的山岚清气。 李可染抓住逆光条件下景物呈现出的特殊效果,对山、水、树、亭进行层层积墨,表现出错杂交互的相对位置。逆光条件下,背光的景物面积较大,所以画面整体呈现出的是暗黑的色调,密林、瀑布、亭台、人物笼罩在一个稳沉的暗色调中,而暗黑的色调对于层次的表现来说,难度是极高的。

李可染 山林之歌(局部)
对此,李可染在构图中考虑到了画面的层次与明度、墨色的关系,如图中亭台、瀑布的明度最亮,其次是透着光亮的树木边缘,然后是树木边缘向内的浅灰色调,接着是表现深度和厚度的深黑色,最后是树干的黝黑点缀。这种明度的递变、加深,使画面富有了笔墨与光色的秩序,层次丰富,空间感强。另一方面,他在画幅的不同位置,穿插以留白,用亭台、瀑布之虚拉开了密实的山林距离,使得作品在缜密中有疏朗,布局满满的画幅呈现出整体浓重深厚却又明亮的特征。
李可染 山林之歌(局部)
上世纪50年代,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曾以云南山区民歌为素材,融入他对所经历山林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种种感受,创作了一部脍炙人口的交响组曲《山林之歌》。他十分激赏李可染山水画,敬选其山水一帧作为自己“大型演奏会节目单”封面图。当年曾对李可染说过这样一句话:“画黑是为了亮”,李可染深为感动,推许马思聪为知音。可染先生曾将一幅山水画视为一首音乐,要有统一的旋律,因此笔调要统一。

(左)李可染 山林清音圖 90×55cm 1984年作
(中)李可染《山靜瀑生喧》92.5x58.5cm 1988年作
1956年,李可染曾以“山林之歌”画过一幅山水写生,1987年又再绘《山林之歌》,前后跨度三十余年,从当年“改造中国画”而尝试山水写生到晚年的“写意造境”,《山林之歌》体现着可染先生坚守中国绘画的“东方既白”努力,亦是一生孜孜不倦进行中国山水画探索心路历程最佳呈现。
李可染 苏州的河流
设色纸本 镜心 1956年作
40×48.5cm
题识:
可染。
钤印:
李
展览:
“江山如此多娇——李可染水墨写生画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1959年。
已知著录:
1、《江山如此多娇——李可染水墨写生画展》折页目录,第48号。
2、《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集》,图31,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3、《李可染画集》,第64页,台湾学苑文化事业出版社,1983年。
1956年,李可染写生
1956年3月,李可染在学生黄润华陪同下赴江南、西南写生,历无锡、苏州、杭州、雁荡山、绍兴、宁波、上海、株洲、武汉、三峡、万县、奉节、重庆、成都、灌县、峨眉山、乐山、阳平关、略阳、宝鸡、嘉陵江、岷江,过栈道,越宝成铁路的万里写生行程两万余里,画了大量写生稿,11月回校后在中央美术学院礼堂举办了山水写生画展,得到美术界的好评。

李可染 苏州的河流(局部)
《苏州的河流》便是画家当年途径苏州写生之作,描绘了江南水乡苏州地域河网纵横,当地百姓日常行船生活景象。画面构图视野开阔,占据画面主要部分河流由左下向右上蜿蜒,沿岸河沟交错纵横,最后一同流入远处的湖泊,黑色瓦片覆盖的屋顶被压在右下角。摇着船桨,升起帆,驾着行船依次沿着河道,由近至远向入湖口驶去。李可染是在对景写生的状态进行绘制,画面笔墨十分简练、明确,地貌、树木、屋顶以瞬间印象迅速直观描写,水面留白处理,船底、坡岸上略作皴染以表现水中倒影,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

1959年,“江山如此多娇——李可染水墨写生画展”折页目录,红色方框作品即《苏州的河流》。
《苏州的河流》收录在1959年《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集》中
《苏州的河流》是李可染山水写生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一件。1959年9月-10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王府井帅府园的美术展览馆为李可染 “江山如此多娇”水墨写生画展,《苏州的河流》也参与展出,显示着李可染对于此画的重视,视为中国画山水写生探索的代表作品之一。
◆◆◆
李可染 绿天庵醉僧书蕉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86年作
122×68cm
题识:
绿天庵醉僧书蕉图。怀素字藏真,长沙僧人。唐代大书法家。精勤学书,埋笔成塚。寺内种蕉,万株儿蕉叶代纸练字,名所居曰绿天庵。好饮酒,醉后挥洒,如狂风骤雨,旋转飞舞而法度森严。前人谓其草书继张颠而有所发展,称谓以狂继颠,又称颠张醉素。傅世书迹自序、苦笋诸帖,为稀世国宝。一九八六年岁次丙寅,可染并记。
钤印:
李、可染、峰高无坦途、学不辍、识缺斋、白发学童
题签:
绿天庵怀素书蕉图,李可染画并题。
钤印:
可染
说明:
画家自题签。
已知著录:
《李可染:中国画新语言的探索者》,图34,李可染画院。

晚年李可染作画
《绿天庵醉僧书蕉图》绘画的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故事。唐代陆羽的所撰《僧怀素传》称“怀素疏放,不拘细行,万缘皆缪,心自得之。于是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五代至北宋时的陶谷在《清异录》中则记载得略为详尽:“怀素居零陵,庵之东植芭蕉数亩,取蕉叶代纸学书,名所居曰‘绿天庵’”。

李可染 绿天庵醉僧书蕉图(局部)
《绿天庵醉僧书蕉图》作于1986年,李可染已届人生的晚期却正攀登艺术创作的巅峰期。所画怀素在蕉叶上写字的场景,画中人物的神态尽在一个“醉”字上,定格的这一“醉相”,给人无限的惬意和想象。书家喝醉酒与常人并无两样,所以画中怀素给人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而非通常所谓“书圣”的不可亲近。另一个细节是蕉叶上并无字,这绝非可有可无,若有字便不会那么耐人寻味。远处蕉叶下孩童研墨的神态也仿佛是怀素的分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同构关系,构思极为巧妙。人物线条圆厚而涩重,力量感很强。整幅画看似信笔挥洒,实则他行笔缓慢。画芭蕉叶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力平而留,到处可收,挥洒自如。空白处满题书法,扎实老辣,稳健劲挺,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有计划地研习汉代和北魏时期书法的成果。


懷素 苦筍帖 上海博物館
1986年4月,“李可染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主办,李可染在画展前言中自谓“我是一个苦学派”、“无涯唯智”。即将年届八十高龄的李可染,作《绿天庵醉僧书蕉图》一图,画中勤奋写书的怀素亦正是其自我的真实写照。
李可染 倚石觅句图
设色纸本 立轴
63×45cm 1982年作
题识:
何事柴桑翁,倚石觅新句。松风飒然来,悠悠澹神虑。石涛和尚有此句,偶写之。壬戌可染。
印文:
可染、李、陈言务去
著录:
1.《国画大师精品展目录》(编号63),徐州李可染艺术馆,1999年。
2.《李可染作品精选》,第21页,天津杨柳青画社,2008年。3.《李可染的世界·人物篇:画龙点睛》,第184-185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
李可染人物画的成就一直被山水所掩,因为“李家山水”独树高峰,辉煌而耀眼。此幅《倚石觅句图》,一株松树,一块立石,高士徜徉其间,陷入沉思,脑海中正搜寻构思新句。可染先生以石涛诗意入画,不尚修饰,见朴实浑厚,素淡自然,洋溢着一片文人意趣。笔力沉着,呈大巧若拙之妙。画面简约,书法长题于上部空白处,书画相衬,互起呼应,变为构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布局经营往往在不经意间,也是画家笔下人物画的物点。可染先生将人、石、松揉在一起,人似石,似松,松又似人,似石,石又拟人格之品,匠心独运,极具魅力。
李可染 行书刘禹锡诗
水墨纸本 镜心
153×80cm
题识: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唐刘禹锡《出鄂州界怀表诗二首》之一。一九八四年岁次甲子秋九月下浣,徐州李可染书于师牛堂。
印文:

李可染 行书“实者慧”
水墨纸本 镜心
78×42cm 1985年作
题识:
实者慧。天下学问唯诚实而勤奋者得之,机巧人不能得也。一九八五年岁次乙丑春四月上浣白发学童可染于师牛堂。
印文:
李、可染、师牛堂、千难一易
展览:
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暨李小可、李庚作品展,烟台中投艺术中心,2004年7月23日-2007年7月28日。
出版:
《李可染:中国画新语言的探索者》,图33,李可染画院。
说明:
附展览照片。

◆◆◆

李可染 行书
水墨纸本 镜心
57.5×35cm
题识:
拙者巧之极,奇者正之华。李可染。
印文:
白发学童、李、可染、师牛堂
著录:
《李可染:中国画新语言的探索者》,图32,李可染画院。
有一次,一个青年人要我写几个字作为座右铭,我写了“实者慧”三个字,意思是老老实实的人、诚实治学的人,才能有智慧。做学问一定要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争名争利、投机取巧是不会有成就的。投机取巧必然带欺骗性,就好比拿一百元想买两百元的东西,是愚蠢的、不可能的。学艺术一定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想廉价获得是办不到的。投机取巧的人看来很机灵,实际是在欺骗自己。有些青年人摹仿一、两张画,表面看起来差不多,就觉得自己有才气,了不起,就骄傲了。学习的最大障碍是态度不老实,是骄傲自满。骄傲自满是浅薄无知的表现。

❖征集微信(公众号):gdsh_polyauction❖shandong@polyauction.com❖polyyiwu@polyauction.com❖shanghai@polyauction.com❖polyauction2005@gmail.co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