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昊美术馆「HOW夜读」系列每期将由一位推荐人录制一本书籍、一首诗歌或一部电影的节选段落,与每一双渴望艺术的耳朵分享TA的见解。听众、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的形式与推荐嘉宾进行互动,在无法见面的日子里借由声音、文字、图像拉近我们的距离。

本期内容由昊美术馆实习生Phoebe推荐,为大家带来美国关于城市、人与开放空间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威廉·H·怀特的代表作《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该书通过直指问题核心的思维方式,讨论了一些城市公共空间何以运转良好,何以在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注入生机。1970年,怀特建立了一个叫做“街头生活项目”(Street Life Project)的研究小组,观察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如纽约市的公园、游戏场地和街区中非正式的休闲场地等。怀特用十余年的观察证明,城市中无所不在的小空间,会对城市生活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人们聚会的场所,而不仅是工程项目。因此,在我们设计或改造新小城市空间时,必须充分考虑和把握人的使用。





Vol.12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朗读者按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相信你所看到的,并相信这样一个事实:使用城市的人往往远远领先于设计城市的人——这就是怀特教给我们的,也是他热衷于公民参与、社区建设和城市生活启蒙的核心所在。”


——保罗 · 戈德伯格

2020注定将是写入历史的一年,刚刚过去的疫情,其影响范围之大、后果之深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它对世界政治、经济已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大冲击,甚至世界为之而陷入短暂的“静止”。在过去的数月中,城市中随处可见封闭的小区、临时关停或限制流量的商场或公园,曾经熙攘热闹的场景一时之间也不见了踪影。但我们的城市中也不乏乐观的人们,他们总有办法“苦中作乐”,于是云广场舞、阳台音乐会等自发的形式相继出现。在开放喧嚣与封闭清冷的强烈对比中,我们会常思考,这些城市空间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1969年,威廉怀特协助纽约市规划委员会(New York City Planning Commission)介入该市的全面计划。他致力于记录最近规划的城市空间的进展,并获得了一笔赠款,用于研究纽约和其他城市的街头生活,即所谓的“街头生活项目”。怀特与一群年轻的研究助手一起,手持照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对行人行为和城市动态进行了开创性调查与研究。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以尽可能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观察看着城市中的人们,并使用延时摄影来记录行人无意间的选择,通过分析得极具人情味的、有趣的观点。他们的研究范围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城市空间——纽约市的公园、游戏场地和街区中的非正式休闲娱乐场地,到最拥挤的街道,再到室内空间。他与小组成员试图用观察来找寻这一答案,让那些公共场所中显而易见但却常未被注意到的影响因素浮出水面,并将观察的结果凝聚、提炼于这本书中。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威廉怀特对于城市空间的悉心观察和心得体会仍然对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社会学研究等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城市公共空间中, 设计不仅塑造了城市肌理、建筑空间、景观形态,也塑造了社会关系、集体认同感与归属感。可以想见,在由盛夏转入爽秋的傍晚,城市中的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家务,在广场上安坐闲聊。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便自然而然地开始融入并使用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如此,一座城市的真正魅力才得以突显。

公共空间被誉为建立城市意识的关键点。公共空间应该具备些什么?一个成功的公共空间绝不只是在某个地方种几棵树,摆放上几条长椅而已。社区建设代表的是人际关系的增强,拥有灵活的身份特征,培养出人们对空间的参与感与归属感并拥有去接纳新成员的信心。在城市中,一些适应性强、功能复合、自主性高、干扰性小的弹性城市空间适用于多种街区与公共空间的改善。它们有助于提升传统街区的宜居度,盘活传统街区的固有属性,同时加强地区身份的认同感。随着不同功能公共空间的形成,喧嚣却不失秩序的街头将成为人们聚集交流、休闲嬉戏的场所。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一种 “社会舒适”,即 “群体和个人有更多独特的空间可以利用,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选择感”,以彰显一种 “自主和满意”。不同情境下的坐凳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休憩需求,更与场地所具有的情感治愈、文化传递等功能相辅相成。当一个人选择了自己的座位,并将自己置身景观之中时,他也就成为了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他也就处于一个更广阔的文脉(context)之中。不论是让原本所有人可使用的空间变得更加包容,还是为所谓“不受欢迎的人”(见书中第六章)开辟属于他们自身的空间,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必定能够让空间发挥应有的作用。塑造城市中更好的空间,最终得以塑造更好的人。

在怀特的总结中,还有其他众多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因素,包括阳光、风、树和水,食品,空间的有效容量,室内空间等等。城市空间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上演,积聚成了个人别样的生活体验。当我们了解了这些城市空间的特征与使用者的需求,再对其施以适当的改造或干预,城市的街头巷尾便会保有生机,迎接城市中更多使用者的到来。保罗·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评价怀特是 “公共领域的先知”。他在《威廉·怀特的精神》(The Essential William H. Whyte)一书中回忆,每每他觉得自己对城市和街道以及其运作方式有了一个想法时,回头一看,发现怀特早已先看到了它。怀特没有以先入为主的眼光去这座城市,而是以观察员的身份来到这里,并以他所看到的东西为基础,建立了开放空间的哲学,对文明的制造城市方式的处方。戈德伯格称怀特为一名“城市人类学家”,并且 “拥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客观性,准备收集证据并加以指导”。在建筑师和规划师凭借直觉进行设计的地方,怀特给了他们事实依据。他怀着深切的热情,相信空间质量的存在,以及我们建造城市的方式可以对这些地方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相信他所珍视的生活质量会因城市经验,街道,公共领域的观念而得到改善。在上一代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所谓的私人领域的胜利,因为商场、中庭和封闭式社区接管了街道,公园和广场。然而怀特相信城市的参与和偶然性的价值,而不仅是由种种概括性的总结而催生的冰冷政策与规划。他教给我们所有人的是以清晰的头脑去看,并相信你所看到的。

如今,身边的社会已在逐步恢复原有的秩序,隔离的日子终将结束。这场牵动着全世界的疫情也让我们反思后疫情时代我们的城市中还有哪些空间需要被更谨慎地改善。自由的日子已逐渐重返——若有时间,不妨去城市中走走,坐坐,看看。

昊美术馆实习生 Phoebe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以下文本摘自片段《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第二章 坐凳空间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摘选




我们想知道,当人们停下脚步交谈时,他们离开主要步行人流有多远?我们特别有兴趣弄清,人们会使用多少通常不使用的紧靠建筑物的缓冲区作为他们交谈的位置。于是,我们安装了几台延时摄影机,俯瞰若干关键的街头巷尾,绘制交谈1分钟以上的空间位置。

当人们“边走边谈”时,他们没有走出步行人流。他们留在人流中或走进人流,大量的谈话恰恰发生在人流中心,使用房地产术语讲,大量的谈话是发生在100%的人流中。两个人“边走边谈”,交替变更谈话角色,也同样发生在人流中。不能否认这类交谈地点的确存在许多明显的变动,但是,如果绘制这类交谈的轨迹,我们会发现,这类交谈通常也是集中在100%的人流中。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怀特晚年在曼哈顿市中心街头

我们一直都不能确定为什么人们的行为是这样的。交谈应该起于主要人流中,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交谈容易发生在步行之中;大部分人都会出现在步行的人流中,所以,彼此相会或告别的可能性最高。不太好解释的是,人们为什么倾向于留在人流里,妨碍别人行走,导致拥挤。这种现象似乎不是一个惯性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直觉的选择,当然,直觉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在人群中间,我们有最大的选择,如同我们在酒会中一样,可以中断,可以继续,边走边谈已经出现得越来越多了。

人们还会坐在人群中。在西格莱姆广场,主要的步行途径在建筑入口到台阶的对角线上。这些路径是自然的交叉点和交换点,通常会有许多活动发生在那里。它们也是人们喜欢坐的地方,在那里吃东西。有时会因为人太多,步行者必须小心翼翼地越过那些台阶。步行者很少抱怨这种情况。有些人会绕道,但是,大部分人会穿过广场。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波士顿5分钱结余银行门前新的小公园
它已经成了波士顿旧城最让人喜爱的聚会场所

驻足模式相类似。当人们在广场里停下来交谈时,他们通常就站在移动的人流中。他们还显示有靠近某种对象的倾向,如旗杆或雕塑。他们喜欢那些边界清晰的场所,如台阶或喷水池的边沿。他们很少选择驻足在一个空旷的大空间中。

不乏各种各样的解释。人们用某种原始本能来描述这类选择的基础:我们的面前一览无余,但是,我们的后背是封闭的。当然,这种原始本能不能解释,人们为什么成排地站在马路边。一般来讲,他们面朝内,对着人行道,把自己的后背暴露在大街的危险之中。

脚步运动也是一致的。这种脚步运动似乎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群跳街舞的人,谁也没有说任何话。人们在一种温和的宁静氛围中站着,审视着场面。然后,这群人里有一个人慢慢地、有节奏地摇晃起来:先是脚底,然后是脚跟。他停下来。另一个人开始相同的脚步运动。有时,还会彼此呈对应姿势。一个人向右转一半。然后,在一个节奏间隔中,另一个人向左转一半。似乎有某种交流发生,当然,我始终没有解开这个密码。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广场人群分布示意图

无论人的移动可能意味着什么,广场上的最大景象之一就是人的移动。我们没有在建筑照片上看到人的运动,建筑照片一般是不包括生命的,很少有人分享他们拍照片的角度。建筑照片是一种很具有误导性的东西。在人的平行视线水平上,具有运动和色彩的景色鲜活起来——有人大步流星,有人步履蹒跚,有人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台阶,人们在广场里穿梭,交织出 一种穿行的模式,还有人跟着人群走,或快或慢,随遇而安。广场里有一种令人回眸的美, 只有广场的使用者自己懂得广场的意义。在公众把他们自己安排在台阶上和水池边沿的方式 中,我们也看到了这种美。他们常常很优雅地做这些安排,他们也一定感觉到了这种优雅。西格莱姆广场的色调是灰棕色的,特别是在下雨时,广场里点缀一把或两把雨伞,就像柯罗画上的那些红点,让西格莱姆广场的景色更美了。

这种模式在多大程度上是纽约特有的?我们当时设想,其他城市的人的行为可能会有点不同,随后的比较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关键变量是城市规模。正像我会较详细讨论的那样,在比较小的城市,人口密度一般会低一些,步行者以比较缓慢的步伐运动,交通拥堵地区的社会活动特征要少些。除此之外,步行模式的其他方面相似。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怀特在用相机记录城市

其他国家的观察者也提到过这种自己挤自己的倾向。在研究哥本哈根的步行者时,建筑师盖尔所绘制的簇团模式几乎与纽约可以看到的模式一致。乔维克(Matthew Ciolek)对澳大利亚的购物中心做了研究,结论相似。乔维克提出:“与一般的预期相悖,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选择的社会交往地点就在或非常靠近交通线与广场交叉的地方。相对很少有人把他们的聚会地点放到用来通行的空间之外。”

在世界最大的城市里,我们找到了最大的相似性。在这些世界最大的城市里,人们的行为更 像其他国家与之对等城市的人们的行为,倒是不太像自己国家小城市里人们的行为。就这一 点而言,大城市的人走路都快些,他们会自己挤自己。在我们完成了纽约研究后,我们对东 京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在百货大楼的进出通道,繁忙的街头巷尾等地方, 人们驻足交谈的倾向与纽约别无二致。对于所有的大城市而言,虽然有文化上的差异,但是, 公园和广场的布局模式非常相似。米兰广场跳街舞的人群,其行为模式类似于纽约服装中心 跳街舞的人群。最谨慎的结论是:假定城市中心的基本要素给定,如步行人数很多,各种活动集中且混合,那么,一个地方的人的行为一般会与另一个地方的人的行为非常相似。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

/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本书原版影片可在b站搜索
“小型公共空间的社会生活”观赏



书目简介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作者:[美]威廉·H·怀特

译者:叶齐茂、倪晓晖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04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原著出版于198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与2016年出版此书。

本书的问世缘于“街头生活项目”这一研究。该研究其实是纽约自1961年开始实施的分区规划条例之城市公共空间部分的实施评估。这一研究在当时颇具开创性。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对人的精细的直接观察,通过海量的一手资料客观展现公共空间使用情况。研究成果指导制定了《纽约市开放空间分区规划修正案》,注重可操作性,不仅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还通过“积分奖励制度”对开发者予以激励。1980年《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以及与此相伴的影片出版,从此,人们发现,通过观察和访谈等基本方法,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大量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宜居的办法。怀特为改变公共空间建设和规划方式的重大思潮奠定了基础。与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样,威廉·怀特的《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至今仍然是许多国家城市规划协会推荐的必读经典。



关于作者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威廉·怀特

威廉 · 怀特(William H. Whyte),1917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99年在纽约逝世。他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新闻记者和人类研究学家;是美国关于城市、人与开敞空间方面最有影响力和最受尊敬的评论家之一。

威廉·怀特的家乡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东部,他在1939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二战中曾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官员在瓜达康纳尔岛参战。战后不久,他成为纽约《财富》杂志的编辑,开始了对战后郊区文化、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研究,并在1956年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有组织的人》。他在这篇著作中提出,住宅、停车、院落和公共空间的空间布局是一个关键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交往,有助于表达友善的或隔离的空间模式。从此,威廉怀特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探索,更深入地了解人们如何在共享空间或公共空间中相互交往。威廉·怀特于1959年离开了《财富》杂志,寻求更为广泛的发展城市计划的机会。他的研究成为后来加利福尼亚、纽约、康涅狄格、马萨诸塞和马里兰等各州制定开敞空间条例的参考原型。他曾担当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有关城市土地问题一人智囊团的角色,在洛克菲勒中心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威廉怀特还是约翰逊总统保护自然景观工作组的成员,保护自然景观会议的主席,纽约规划委员会主席。通过他的著作,特别是《有组织的人》、《最后的景观》和《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威廉怀特教育了一代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




朗读者简介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Phoebe


建筑学本科五分之四在读
求学于北京

-

* 非特别注明图片均源于网络

文字整理 / Phoebe(实习)
编辑 / Yuru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昊美术馆(上海) 

HOW ART MUSEUM (SHANGHAI)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图片©昊美术馆

昊美术馆(上海)是具备当代艺术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功能的全新文化机构,坐落于上海浦东,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昊美术馆首创“夜间美术馆”的运营模式,常规对外开放时间至夜间10点,目前特殊时期开放时间为上午11点至下午6点(周二至周日)。此举能让更多观众在工作之余前来美术馆观展,昊美术馆也举办“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户外电影节”、“雕塑公园”等国际交流项目和户外活动,以此建立全新的艺术综合体和浦东新地标。


特殊时期开馆时间
周二至周日 11:00-18:00
(每周一闭馆)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图片©昊美术馆

昊美术馆(温州)延续昊美术馆(上海)的“夜间美术馆”运营模式,是浙江省首家"夜间美术馆",常规对外开放时间至夜间10点,目前特殊时期开放时间为下午1点至夜间8点(周二至周日)。昊美术馆(温州)将持续为公众呈现丰富的公共教育及户外艺术项目,引领融合艺术、设计、科技的全新生活方式。


特殊时期开馆时间

周二至周日 13:00-20:00

(每周一闭馆)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 🙋‍♂️
想要获得更多艺术信息?
添加“昊美术馆官方号”为好友
更有美术馆活动&分享群
邀你加入!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暗号:进群


正在展出 Current


昊美术馆(上海) 

HOW ART MUSEUM (SHANGHAI)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即将展出 Upcoming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HOW 夜读 | Vol.12 威廉·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HOW 怀特 威廉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Vol.12 昊美术馆 系列 书籍 诗歌 电影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