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

对话嘉宾:彭德、李勇、任钊、杨西、凯伦·史密斯

对话时间:2020/9/20,15:30-17:00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对话嘉宾(左起):杨西、李勇、彭德、任钊



//关于“沣水研究计划”

杨西对话文字节选

展览的主题“沣水研究计划”其实是基于OCAT西安馆的新展厅,它在沣河以东的位置,离这条河非常近。西安这个地方,有深厚的历史文脉,但是跟大多数人的关系并不大。通过在地的历史文本或考察,以这样的方式邀请到不同的艺术家,来把它转换成一个当代的视觉文献,或者以当代艺术的视角来重新看待我们这个城市,我们生存的地方。希望拉通这种关系,把这种所谓的误区或误解消解掉。尤其是现在的阶段,我们随着这种全球化的进程,到了今天,我觉得我们是应该提供一种内容的输出,这种内容的输出在越来越同质化的情况下,我觉得更像于一种地方化的口音。


基于这样的整体状态,我们就有了今天的对谈内容——“会走路的河”,河被拟人化,一方面它是象征的这种地理的迁移,就是我们会知道这个河床它不断地在变化。另一方面它又象征着一种人心理的位移,就是更强调一个心理地理学的概念。


以前这个地方作为所谓“丰镐两京”,其实是周代的都城,随着城市的迁徙,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地理即现有生活的“西安”的概念,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又回到这里。一个原因是这种所谓的城市的推移,更重要的其实是希望去通过这样的展览开发出它的一个新的历史的概念,然后通过当代艺术的表述或发生延展,然后将这样的历史跟现代全球化的进程相互融洽在一起,其实这个才是我们今天应该谈的内容。不然的话所谓的这种艺术问题它是空洞的,历史问题它是空洞的,包括所谓的这种城市化的进程,它也是空洞的。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会走路的河”对话现场,OCAT西安馆



//关于“六双眼睛看丰水”

彭德对话文字节选

丰水发源于终南山,注入渭河,全长80多公里,尽管它在中国的水系里面可能要排到1000名以后,但是它奠定了中国3000年文明的基调,也就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基调。


所谓“六双眼睛看丰水”,包括上帝之眼,帝王之眼,神灵之眼,术士之眼,富豪之眼,文人之眼。术士就是巫术,当然我主要是写了丰水,丰水的“丰”和沣河的“沣”不是一个字,看丰水也就看于阴阳家之言。


先说上帝之眼,在丰水的周边,世界七大宗教都留下了遗迹或历史文献上的记录。儒教的纪念地周公庙;老子隐居的楼观台,那是道教的纪念地。第三是法门寺,是中国所有佛寺里面排名第一的佛教圣地,因为这个地方埋葬了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这是三大宗教。另外第四个宗教是基督教,在唐代的时候,基督教叫景教,在西安碑林有一块碑,和帝王的碑是一样大的,碑额写着这样几个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下面还有叙利亚文,记载了当时的东罗马也是对应唐朝的东罗马帝国,他们的传教士在西安的活动情况。第五个宗教是拜火教,以及叙利亚的明教,也就是摩尼教,这是比所有宗教都早的两个宗教。最后一个是晚出的宗教就是伊斯兰教,都在丰水周边留下了遗迹,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没有先例。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左:周公庙;右:法门寺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碑额,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世界三大文化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托罗斯山脉、终南山脉。终南山脉横亘八百里,秦岭的精华地段终南山脉下面建了四个都城,就是周秦汉唐的都城。当然还不包括一些局部的朝廷,一共有13个王朝都曾经在这里建都。中国的农科所,在丰水的北边20公里的地方。在三原县有一个坑,这个坑在谷歌地球上能够看得到,直径接近于250米,深40米。据考证是汉代的天齐祠所在的地方,天齐即天脐,就是相当于人的肚脐,大地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测量的中心就在天齐祠的附近,所以至少从汉代一直到当代,中国的地理中心就在丰水北岸几十公里的地方,所以这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地域。


丰水曾经出现了几个帝王,第一个是周文王,他重新改写了或者改编了《周易》,将《易经》变成《周易》。然后是周公,周武王死的时候,继位的王子非常年幼,周公是摄政王,我说帝王之眼其中包括周公,他设计了周王城。中国古代历代的王城都是以周王城作为设计的一个参照,是他首先设计的,这是帝王之眼。然后我们说神灵之眼,它里面很多神话,包括大禹治水的神话,包括牛郎织女的神话,这都是跟神灵有关系的。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周王城图,后世都城营造的参照


第四是术士之眼,就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所有人都没有研究过的。周文王在沣西建立了都邑,他的儿子周武王在沣东建立了都邑,秦始皇是在都邑的东北处建的,说起来很复杂,从来没有在都城的西边去建城,这就涉及到古代风水的一个原理,东益宅和西益宅。东主生,西主杀。古代营宅,都是在原宅之东营造。第五个是富豪之眼,富豪之眼我举了一个例子,吕不韦。吕不韦就像战国的四君子一样,他养士三千,其中有一批知识分子给他写了一本书,叫《吕氏春秋》,然后把书稿挂在咸阳城门外,让天下文人自由修改,号称一字千金。没有人改动一个字,我们现在去看,《吕氏春秋》确实很难改,你改了也超不过他。最后一个是文人之眼,文人之眼就是历代的文人在丰水或者遥望丰水或者想到丰水,写过很多文章和诗篇。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经说过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话,“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同样中国也不可能总是沿着一条河流往前走。中国有很多的河流,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面对河水,他说:逝者如斯”,就是说历史就像东流的水一样的,一去不复返。这样具有哲理性的话,放在当代,就是我们不可能沿着丰水这样一条单一的线索往前走,中国必须在一种多元的状况下,把自己的文化向前推进。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会走路的河”对话现场,OCAT西安馆



//关于“寂静时刻的两端”

李勇对话文字节选

“沣河”是我很少去关注的一条河流,我实际上对这条河是没有概念的。真正到了这个地方以后,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关于正在发生的真实现场,和我们现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东西不太一样——它要建立一个新区,开发它过去的历史,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断裂面,时间在这个地方是被切断的。


所以我从“作为地理或地理层面的沣河”、“作为文化研究的沣河”出发展开工作。“地方”这个词其实是一个参照性的词语,有相对的中心,才会有“地方”,“地方”是一个不断被时间和文化累积的复杂综合体。所以我觉得今天也好,历史也好,我们都无法去回溯或者去真正的再现。只有不断的在网上和在现场去捕捉或者去搜索我需要的部分。


搜索的过程中一则秦岭养蜂人离世的新闻让我找到了切入点,我并不想去做一个跟社会现实有关的或者直接去对应的作品,而是从秦岭的蜂蜜出发,结合这个新闻,最后再加入文学剧本。最后把所有的材料,这种社会新闻、蜂蜜、声音、图像,文字写作杂糅在一起,做成一个彼此关联的叙事的现场。


展览现场有一个玻璃杯里面装了蜂蜜水,我让展厅的工作人员每天朝里面调点蜂蜜水放在那个地方,它可能只是代表了某一个生活的碎片,因为我觉得很多大的历史不会描述一个当代普通养蜂人这种生活,所以我觉得它应该有很多被遮挡的东西,就像地方一样,“地方”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往往是被遮蔽的,不会谈论的,但是它其实恰恰是一个缝隙,是被主流话语所遮蔽的一种真正的现实。所以我觉得我不是去再现真正的历史的现场,我讲的是一个关于当代的故事,甚至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只是这个未来被提前到此时此刻所发生。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李勇 | 寂静时刻的两端,展览现场,OCAT西安馆


现场还有一个水泥的装置,胡俑被嵌在水泥柱子,水泥柱子做了一些处理,戛然而止的这种状态也是有人性的位移。胡俑它本身是去交流的,它是来回商贸运货的这样一个概念,然后同时接口做了一个USB,其实也是一种交流交互,一个电流的导入性,是能量的导入,包括胡俑的这种传递状态,它也是一种能量的输入跟输出。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下突然戛然而止,也是对这种现场或者是对这种历史感的一个呼应。同时在布展中发现它其实对应了彭德老师文献中的“帝王之眼”,我们完全没有想到展厅里这种空间的暗合,就是在这种历史跟当下之间它变成了一个切片,瞬间呈现在了展厅里,所以大家可以仔细的去阅读这个展览。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李勇 | 寂静时刻的两端,展览现场,OCAT西安馆



//关于“水镜”

任钊对话文字节选

一开始接到这个展览的时候没有太多预设,作为个体去实地考察的时候,自己的感受和故事,对于漫长的历史的长河来说,可能显得非常的渺小。但是对于自己而言,它又是非常重要的。随之我就想在如果把这些细小的东西串联在一张画上,会不会从视觉上能够看到一个整体的自己?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创作。


《细水长流》是从今年暑假开始,沿着沣河考察以后,我选择用西安的地图结合沣河的地图这样来做。这会给观众有一种代入感,有一种相对亲近的感觉。而在地图对应的位置,我将自己在那所看到的东西,和感兴趣的图像串在一起。然后我在画面里虚设了天地人三个空间,凸显个体的渺小,展望了很多自己的想象和故事。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任钊 | 细水长流,纸本水墨,490×130cm,2020   


另外一张《佳期如梦》,主题是“牛郎织女”这个神话故事。爱情故事常常让人产生很多幻想,听说斗门有两尊汉代的牛郎织女雕像,没见到时觉得他们特别吸引人。但实际上到现场后,发现跟自己的脑海中的设想差别非常大,自己臆想的情景跟实际去现实看到的情景这种巨大的落差,其实也很有意思、很浪漫。我将斗门这边考察的东西都放在了画里头,在古人的想象当中,沣河对应天上的银河,在银河两岸有牛郎和织女。我根据这个想象布置画面,在中间放入鹊桥的形象,在左边放置了牛郎的实像,以及跟男性雄性有关的一些图像;在右边是织女的相关形象,包括柳树等给人一种阴柔的感觉。最有趣地是,没有太多的预设去展开我的故事和想象,反而最后出来的结果是非常有意思的。


《而立前夕》是展览前创作的,出于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包含我特别中意、非常喜欢的东西,我的年纪可能已经接近人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但是我还是不太了解自己。所以我就想把我很感兴趣的东西全部都放在一起,会不会能够出现一个更完整的从视觉上能给我反馈的作品。但也不是在寻求一个被规定的结果,其实有点像我这次这个展览的名字《水镜》,去臆想我跟环境的关系的时候,也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很多时候它像水里头的镜子,明明看得清楚,但是摸不着,这也是一直以来吸引我的地方。


展厅的中间做了一个门,旁边是一个照壁的形式,照壁上的作品是《迎客松》,在考察的过程中,山脚下的农村院子里都能看到。我小时候生活环境里也是这样的一个形式,一进门是一个很大的迎客松,那个时候我每天会对着松树演绎自己的小的故事。突然在看到迎客松的图像后,它又唤醒我很多以前的体验和感受。这个又和我在沣河这边的考察是有关系的,这条河一直在这儿,而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渺小的个体,怎么样去把自己的故事演绎出来,起码这个故事是能够对自己负责,能让自己更清楚自己一些了,可能是我这次作品主要的一个出发点。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任钊 | 水镜,展览现场,OCAT西安馆



//关于“路不拾遗Ⅱ”

杨西关于《路不拾遗Ⅱ》的介绍

杨欣嘉因为个人原因,没能来到现场,开幕前我们邀请他来西安驻留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他作品的题目叫《路不拾遗》,实际上他把成语的意思反过来作为创作的方式。他沿着沣河,用他的一种工作方式,把这样的情境表现出来,制造了一个新的情境。


最早这个项目是他在光州美术馆驻留时开始的,我们这回把他请到西安来,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做了一套沣河版的“路不拾遗”。展厅里有很多的大家觉得莫名其妙的物件,在物件当中穿插着水彩作品,同时会有一个电视的滚动屏幕不停地在播放一些字幕。如果单看会一头雾水,但是我们整体来看这个作品,整体来看这个空间的场域,会发现他做了一项有意思的工作。我们在展厅里看到的所有物件都是杨欣嘉在路上捡来的,他同时也会在捡拾的过程中受到一些实事或政府的规章制度的影响,比如西安最近在迎十四运,大街上会很干净,他发现捡拾这些物品的难度会增加,看似是项目中细小的点,其实还是我们当下生活的状态。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杨欣嘉 | 路不拾遗Ⅱ,展览现场,OCAT西安馆


所以他所有捡来的物品,都有这样的一个属性在里边,他把这些捡来的物品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排列,通过这样的排列,它把物品跟物品之间的关系罗列出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词语。在这样的词语的情境下,他进行了小说的创作,他的水彩作品都是小说里的插图。在展厅里会看见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发生,图像、文本以及实物之间产生了一个奇妙的化学反应,与此同时又有一点代入的感觉,让我们有些熟悉,但同时在展厅的环境下又有些陌生。



(OCAT西安馆诚挚感谢对话嘉宾带来的精彩对话。

本文由活动对话节选编辑,文字仅代表对话者观点。

文中作品图片致谢艺术家。)




正在展出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关于OCAT西安馆

OCAT西安馆于2013年开馆,是由中央企业华侨城集团赞助的新型艺术机构,总部设在深圳。西安馆致力于当代艺术,其使命是整合当地及国际资源,以国际化水准呈现并推介中国当代艺术,同时支持多样化的、立足西安的文化交流项目。通过展览,西安馆关注当代艺术实践,尤其是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同时思考西域沿线文化多样性的作品。曾经有人说,东方与西方在古代的西安相遇,今天,西安馆正力求通过呈现走在时代前沿的当代艺术实践延续其融合之气。


展厅地址:沣河东路,西咸沣东文化中心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7:30(17:00停止入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开馆时间另行通知

免费入场


联系方式

电话:029-86380999,029-89111334

邮箱:ocat-xian@ocat-xian.org.cn

网站:www.ocat.org.cn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OCAT西安馆 | “会走路的河”新展开幕对话——活动回顾 博文精选 OCAT西安馆 OCAT 西安 活动 嘉宾 彭德 李勇 任钊 杨西 凯伦 史密斯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