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郊区的一片民房旁,有一座二层红顶小楼十分显眼,这就是由马未都先生创办的北京观复博物馆.
虽然博物馆地理位置离市中心比较远,但却吸引了众多各界名人慕名而来。像《泰坦尼克号》的男主角里昂纳多,纽约古董教父安思远以及我们的“和大人”王刚先生都曾慕名而来。
有人形容观复博物馆是一个来了之后还想再来的地方,有人说这是收藏爱好者必来的打卡胜地,时至今日观复博物馆的粉丝中已经有00后的加入。
那么究竟是什么魔力能够让人对观复博物馆如此流连忘返?不要着急,让我来为你一一解秘。
观复这一名称取自老子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创始人马未都先生认为若想了解一件文物的文化含义必须需要反复观看,因此取观复二字最为贴切。
观复博物馆占地面积不大,院中有一红顶二层小楼,几株梧桐,方池一亩,池中丰腴锦鲤十几许,虽有衔蝉觊觎其身,但泰然自若。
走进展厅,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倒不像是一个博物馆,而像是一个喜爱艺术的文人馆舍。
和平时需要隔着玻璃来观看文物的参观方式不同,观复博物馆的展陈可谓令人耳目一新。
除了陶瓷等易碎文物用玻璃保护了起来,大部分的文物全部以裸展的方式呈现。
游客可以俯身近距离的仔细观看这些文物的细微之处,这种形式一下子使人和物的距离被拉近。
这种让文化融入生活,让观者以自我的视角感受着古人雅致的生活气息的办馆理念正是观复博物馆的创始人马未都先生所提出的。
观复博物馆展出的
明代黄花梨雕卷云纹三弯方桌。
在这里文物与人的距离触手可及
(保护文物,请不要触摸哦),
整个家具馆的家具多为乾隆年间所造,
富贵气息扑面而来。
观复的策展人打破了以文物材质来划分,按年代顺序展览的传统方式展陈方式。
在观复博物馆的周期主题展馆中,工作人员将不同年代,不同的材质放在一起,按特定的主题进行展览。
正在临时主题展展出的
明代双龙纹嵌各色宝石金盘
在家具展厅,马未都先生用古典雕花围栏分割成了许多不同的空间,这些空间分别用于陈设名贵的红木、黄花梨和紫檀家具。
观复博物馆现展出有各式家具一百余件,其中有在古代象征贵族地位的明代黄花梨圈椅、原藏于那家花园的清雍正万字纹紫檀书案等,皆为品质极佳的古好物。
在展出的同时博物馆还会陈设一些时令的文房清供,展厅内不时散发着古典家具特有的清香气息。
与国博的逐一展示和南京博物院的仓储式展览不同,观复博物馆的古典家具仿照明代文人书房和清初士大夫的室内场景,用黄花梨家具等名贵家具进行了原状复原。
习惯在博物馆一件件看文物后,再看到文物经过组合后呈现的状态,内心的感受是复杂的,同时也唤醒了我们许多尘封的记忆,这是由他们组成的文化气场所影响的。
在家具馆内除了名贵的明式和清代家具外,观复博物馆为了衬托古家具之美,或在案头摆一瓶花,或在香几上置佛手二三,极富有生活情趣。
在渠清书屋的
清代紫檀万字锦地拼面书桌上
有一本展开的线装古书,
似乎提示着观众书屋主人刚刚起身离开。
渠清书屋的四件红木镶钧窑瓷片挂屏
是马未都先生正式收藏的第一件藏品。
在民国时期有钧窑挂红价值连城之说,
所以钧窑的瓷片也极为珍贵。
清乾隆霁蓝釉描金粉彩花卉大瓶
是马未都先生重金拍下的一件藏品,
现今完整器不超过十件。
博物馆的核心看点自然是其文物藏品。
观复博物馆除了陶瓷馆、家具馆、油画馆等几个常规展厅外,还有一个临时展馆。
博物馆的大部分藏品都是由马未都先生从国内外一件件收集而来的,可以说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马未都先生祖籍山东,早年从事文学工作,后与文物结缘。
先生虽学业中断,但阅历丰厚,无师自通。有时候为了买到一件心仪的文物,往往凌晨就要出发,其艰辛常人难以想象,想必这些都是古典文化给予他的力量。
清雍正粉彩花卉蝴蝶小碗
粉彩的制造起于康熙年间,
这件粉彩小碗画工细腻,
效果似西方水彩画,柔和淡雅。
虽然数量不大,但是品质极高,这里的明星文物众多,有些可以与国立博物馆藏品相媲美。
以陶瓷馆为例,这里的文物从魏晋到清代,全国各个窑口应有尽有,在馆内参观一圈便可以初步了解整个中国古代陶瓷史。
令人佩服的是观复博物馆居然把宋代的五大名窑全部收集全了。在今天的中国,能够将五大名窑收集全的国有博物馆也寥寥无几。
2017年苏富比“乐从堂藏宋瓷粹珍”中曾经释出的一件原乐从堂旧藏汝窑洗,以2.9亿港币成交,创同类艺术作品最高纪录,而在观复博物馆对外展出过的居然就藏有两件汝窑!
宋天青釉汝窑圆洗
是马未都先生从日本藏家手中购得,
除此件外,
观复博物馆还藏有一件汝窑小碟。
现国内博物馆除了北京故宫
和上海博物馆等国立博物馆藏有同类藏品,
国内私立博物馆
只有观复博物馆收齐宋代五大名窑。
除了陶瓷,博物馆的明星文物还有像乾隆御赐养老牌、清雍正粉彩花卉纹盘等名品。
这里的文物每件都极具美感和文化价值,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着令人着迷的传奇故事。
像乾隆为母亲祝寿所造的清代紫檀佛塔原藏于宫廷,后流落西方一国,在一次拍卖会上因未标明佛塔材质,所以马先生以不是很高的价格就将国宝请回了祖国。
此外明代永乐报恩寺塔的青花地砖也因无人知其功用,被马先生在一古董地摊购得。
可以说马先生的收藏经历本身也是一个传奇,一直被憧憬,但却难以再复制。
明代百宝嵌龙纹罗汉床
仔细观看床板上有很大的油渍,
这是当年工人在上面吃面条时沁入的油渍,
在明代百宝嵌工艺成本极高,
当年这件床的主人身份绝非等闲之辈,
它曾经见过轻歌软舞,被小心呵护,
也被当成过普通座椅随意使用,满面蒙尘,
而今又与我们再次相遇。
清嘉庆御赐养老牌
明代青花镂空小杯
观看着古人留下的物件,总能听到游客啧啧称奇的惊讶之声,若非亲眼所见,又怎么能够想象我们的古人竟然拥有如此高超的审美和想象力。
每次观看时偶尔也好奇曾经何人抚手把玩,它又见过什么样的风花雪月,爱恨情仇。
文物无言,却能让我们与古人神交,我们跨越千年在此相聚,想必是缘分使然,千年之后,不知你又会遇见何人?
清雍正粉彩花卉纹盘
在虚实光影的变幻中,
观众游走于各个场景之间,
仿佛回到了风雅悠然的旧日江南。
同时,为了能够让观众可以看清清代门窗的雕刻,馆方还特地准备了放大镜。
为了防止游客走累了,馆方还特地设置了供游人休息的大厅,(文物座椅等请不要坐)并且博物馆内也有免费的茶水供游人饮用。
博物馆以游客视角和需求来设计的这些细节极其具有人文关怀,顿时让人的内心有种温暖的感觉。
来观复博物馆撸一撸猫也是必须要打卡的一件事情。
观复猫来到博物馆本来是偶然的一件事件,这些猫主子本都是一些流浪猫,后来被“马爸爸”收留在了博物馆内。
博物馆的观复猫遇到了马爸爸可谓是猫生幸福,不但现在有了自己的住房(现在观复博物馆有三个猫别墅了),连吃饭用的碗都是仿宋代五大名窑的食器。
同时馆里的每一个猫都按照明代的猫谱进行了命名。
当然了,这些小猫咪可不是花瓶哦,它们还肩负着接待和宣传的重要使命,现今它们为博物馆招来了许多人气,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这些猫咪待人极为温和,看似高冷,但只要你一摸它,立刻就会向你撒娇,虽然每天好吃好喝伺候,但是偶尔也会去鱼缸里开小灶(那些可都是马先生高价买回来的鱼)。
在游览后,观众们还可以到休息大厅观影和交流,也可以和马先生从沙特阿拉伯带回的骆驼合个影。
与故宫一样,观复博物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开发了许多像茶具文具等与生活美学有关的文创产品。
在游览过后,可以把心仪的宝物带回家,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扫码加入交流群)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