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奇·史密斯,《同谋者》,2017
奇奇·史密斯 1954 年生于德国纽伦堡,现居纽约.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她的作品横跨各个学科,尤为丰富,涉及人性与社会、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各类主题,在其备受关注的同时,又得到了学界的充分认可。史密斯的大部分作品都源于她对动物和自然界在四季变化中的感知,亦与民间传说、神话和神秘主义相息息相关。《奇奇·史密斯:秋日》这一展览展示了一系列小雕塑和她从 2014 年至今所创作的版画,唤起了人世与梦幻之间的抒情交汇。
奇奇·史密斯,《觅食者 A》,2017
史密斯早期的作品以女性身体为主题,但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她已将注意力转移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1994 年,她与一位科学家的会面,促使了这一转变。这位科学家告诉她:“预计在接下来的 40 年中,将有很多哺乳动物灭绝。从那时起,我就想,应该在我的作品中对此议题多加注意。” 本次展览中所展示的动物、植物和星辰系列作品,正提醒着我们宇宙的脆弱性。

图片由泰勒画廊伦敦/纽约提供
雕塑是史密斯创作中的重要部分,此次的作品就尤为精致:青铜、银和铝合金做成的这些作品,探索了不同媒材的可能性。《 暴风雨》(Cloudburst,2017)或《鹰与鱼》(Osprey with Fish,2017)等作品即展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瞬间美——持续变化的自然界仿佛在这一刻凝结。
图片由泰勒画廊伦敦/纽约提供

图片由泰勒画廊伦敦/纽约提供
·展讯·
《奇奇·史密斯:秋日》
Kiki Smith: Autumn
2020 年 10 月 2 日 - 11 月 14 日
奇奇·史密斯
Kiki Smith
奇奇·史密斯出生于1954年的德国纽伦堡,现生活和工作在美国纽约。1988年,史密斯在纽约福布什画廊(Fawbush Gallery)举办了个展,1989年在达拉斯美术馆举办了她在美术馆的第一场个展,并于1990年在日内瓦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她在欧洲的第一次展览。1991年,她首次入选纽约惠特尼双年展。随后,许多展览纷至沓来,在美国尤甚。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旧金山现代艺术馆开幕的《奇奇·史密斯:一场聚会,1980-2005》(Kiki Smith: a Gathering, 1980-2005),接着在2005年至2006年巡回展出。2003年,纽约现代艺术馆呈现了《版画、书籍和物件》(Prints, Books and Things)。在波恩艺术协会(1992)、威尼斯Querini Stampalia基金会(2005), 阿维尼翁的教皇宫(2013)等一系列在欧洲的展览,宣告了其作品在欧洲获得的极大肯定。近期,她的作品参加了第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艺术万岁》(Viva Arte Viva, 2017),她的展览《行进》(Procession, 2018)首先在慕尼黑艺术之家展出。
她的作品出现在一些重要的美术馆的公共收藏中,包括:巴黎蓬皮杜中心、纽约现代艺术馆、斯德哥尔摩的当代美术馆、纽约惠特尼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伦敦V&A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馆、圣地亚哥当代艺术馆等。
泰勒画廊 (Timothy Taylor) 创办于1996 年,坐落于伦敦黄金地段梅费尔 (Mayfair) 地区,距今已有 20 余年历史。泰勒画廊代理全球三十余位知名当代艺术家及已故艺术家的历史性遗作,其多元的艺术版图囊括了重要的历史性人物和在世艺术家。画廊目前代理安东尼·塔皮埃斯 (Antoni Tàpies)、汉斯·哈通 (Hans Hartung)、西蒙·汉泰 (Simon Hantaï)、谢尔盖·波利雅科夫 (Serge Poliakoff) 等已故国际著名艺术家的遗作;其历史谱系通过肖恩·斯库利 (Sean Scully)、亚历克斯·卡茨 (Alex Katz)、奇奇·史密斯 (Kiki Smith)、约瑟芬·梅克泽佩尔 (Josephine Meckseper)、爱德华多·特拉萨斯 (Eduardo Terrazas)、丁乙、艾迪·马丁内斯 (Eddie Martinez)、阿芒·埃洛扬 (Armen Eloyan)、谢扎德·达乌德 (Shezad Dawood) 、理查德· 帕特森 (Richard Patterson)、安妮· 莫里斯 (Annie Morris) 等当代艺术家得以延续。
2016 年,泰勒画廊还在纽约切尔西艺术区成立了新画廊“纽约泰勒画廊”,与伦敦总部遥相呼应,通过对泰勒画廊 20 年历史的总结和集萃,为新老艺术家举办联展或个展。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