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假期愉快
松美术馆新展你们都来看了吗?
听说,有好多不会消失的“彩虹”🌈🌈🌈
展览共有45位/组艺术家参与,从1895年出生的常玉到当今“90后”的年轻艺术家,他们的年龄跨度几乎长达一个世纪。94件不同时代的、风格鲜明的作品背后,也埋藏着一条传统变迁的线索。

除了多样的作品和包含常玉、林风眠、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谷文达、徐冰、蔡国强等重量级艺术家在内的“星光熠熠”的参展名单以外,展览的另一个亮点或许还在于它的“全华人面孔”或者说“本土化”。在外国艺术家越来越频繁地受邀在国内美术馆展出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全球化受到越来越多质疑的时候,关注本土,追问传统,回望来时路,可能也不失为一种自立、自察、自信的态度。
彩虹
彩虹
不同于以往作品的理性,杭春晖的这件新作“彩虹”表现出一种颇为浪漫的气质,给暗淡的2020年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柔情。


徐累《霓石》中的石之实,虹之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间形成了自然的互信关系,继而再分别以“聚”“散”形态,论证“成住坏空”的哲学根源。

兽
梦幻的白马

奇特的兔

闲适的鹿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群鹿悠闲地徘徊在极具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山边,犹如世外桃源。

人
圣人
《镜前母与子》是已知的常玉作品中唯一与宗教题材有直接关联的作品,画中呈现的是一对圣母与圣子,他们并未以神圣超然的形象出现,而是显得平易近人、颇为“迷你”,其中或许也饱含了客居异乡的常玉对母亲的思念。
怪人
茂盛的鼻毛、张开的嘴巴、略痴的神态,《开春十二号图》中的男子显得颇为怪诞、荒谬。

梦中人
《梦中人》系列的主题是文学中的一系列女鬼,大多出自《聊斋》,但也有《西湖拾遗》中的苏小小。作品中图与文的配合平行而又断裂,看似与画幅看似不相干的文字,既是邀请,也是抗拒观者进入艺术家的自我领域。

可人儿
徐华翎的《鸟鸣涧》中,少女与小鸟的对视之中具有一种别样的感官温度,迷蒙、柔润。

石
假山石

船
刘庆和所画的石舫之中,各色人等,各怀心事,人物的表情似乎颇为无聊、倦怠,“他不描绘具体的城市生活场景和时间,而是着重于表达城市生活的无奈与空虚。”

蔡国强《小船:献给福岛磐城》火药、纸本,152.4x203.2cm,2008年,摄影:Dai Ruoying
山 水
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
尹朝阳的笔下风景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肆意浓烈、奇幻凝重。他研习古画,推崇北宋与晚明山水,师古却不拘泥,绚烂的色彩、粗重的笔触,将传统的山水题材打上鲜明的“尹朝阳”风格。

海尽天是岸,山绝我为峰
颜色深浅不一的砖被摆放成巨大的矩形,沿着地面整齐铺开。这些砖中的大部分以光面的造型呈现,少部分被艺术家随意敲击成起伏的山体结构,穿插并置于作品间,构成了一种具有超现实特质的万里江山图景。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石涛曾说:‘黄山是吾师,黄山是吾友’,谁又不是呢?从晚明开始,黄山成为尚‘奇’美学的重要视觉参照物与灵感来源。奇劲、奇横、奇清、奇幻、奇古、奇诡……”(冯海涛)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松美术馆展厅,摄影:洪鸿
草木
数学规则中的竹子
王振飞和王鹿鸣的作品一直以数学为主线,“圆-2号” 的由来,基于阿布洛尼垫圈(apollonian gasket), 一个极其严谨的完美圆铺砌规则。装置使用竹子作为主要材料,竹子的韧性导致整体形状产生了拓扑等价变化,形成了连续柔和的曲面,抽象的数学逻辑在加入了材料属性后呈现出真实的物理世界。
油画中的竹子

山寨松树
2005年,艺术家史金淞有感于工作室外的松树被砍伐,收集不同树木的躯干,经过加工拼接成“松树”形态,创作了“松系列”。十余年间,全国出现了大量盗版“松系列”,遍布网络销售甚至博览会,年产数千棵(甚至出口海外),产值上亿人民币。史金淞决定以“松系列”被广泛盗版为契机,开展了一个艺术项目。史金淞团队到深圳、东莞、桂林、福建等地的山寨厂进行考察,拍摄山寨生产纪录片、购买并租借了一批山寨版松树,最终与“山寨”有关的这一切成为了史金淞的作品。
松美术馆展厅,摄影:洪鸿
书法
假中文,伪英文
“英文方块字书法”是徐冰设计的形似中文,实为书法艺术和英文字母交织的新的文字语言概念。这件作品的起因是语言及文化的冲突,但艺术家真正的兴趣点在于通过作品向人们提示一种新的,思考的角度,希望对人的固有思维方式有所改变。
墨转瓷


点击下方二维码
进入微店购买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