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43
牟 益(传) 游春图
镜心 设色绢本
题签:
1.宋牟德新仿展子虔游春图。
2.内府旧藏宋牟德新游春仕女图。
鉴藏印:
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金拱北
说明:
清宫、金城旧藏。金城(1878-1926),中国近现代画家。字巩北,一字拱北,原名绍城,号北楼、又号藕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有《藕庐诗草》、《北楼论画》、《画学讲义》。
牟益(南宋),字德新,一作德彩,蜀(四川)人,活动于南宋理宗、度宗两朝,工画人物、山水,尤善仕女。师唐代周昉法,得其各色状貌,所作情性神姿有唐人风韵。仕女白描笔法如行云流水,神情意态生动传神。所画水墨山水,清润秀美,超逸绝俗。书法亦佳,晚年喜篆书。精通古文辞,考证《诅楚文》、《石鼓文》、《钟鼎文》等,阐释研究心得,纠释文之误,传世作品有《牧牛图》、《捣衣图》、《溪山苍翠图》。
请君停鞭驻春色 青霄万里入画图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承载着几千年来华夏文明发展的烙印,体现了各时代的人文风貌和世间美境,是举世瞩目极为珍贵的文化瑰宝。特别是发展到两宋时期,宫廷设立翰林图画院,汇集了一批绘画能手,并在民间择优进院,依照皇帝的诏命为王朝政治及美化宫苑需要进行创作。此举大大激发了文人雅士们的绘画激情,对书画技艺更是精益求精,绘画风格呈现丰富多样,艺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被后世誉为“鼎盛期”,在画史上树立了经典范本的地位。尤其至南宋,此时期的画家对生活和事物的洞察力极为细致,创作意念也更富随意性,绘画风格呈现丰富多样性,以描绘社会各阶层人民的风俗画作品时有出现。今天,我们共同探研解读的就是风俗画杰作:传南宋画家牟益所作《游春图》。
牟 益(传) 游春图(局部)
左上:马和之《唐风图卷》、右上《游春图》
左下:夏圭《长江万里图》、右下《游春图》
再观笔墨技法。此图之笔墨技法总体风格体现为粗重浑厚,刚健酣畅的特点,山势以大斧劈皴画法为主,展现了石体坚凝厚重的质感。山峦和岩石的勾斫笔力坚劲,皴后加大块水墨渲染,形成石体峻厚的形态,这种表现质感的皴法在南宋四家的绘画里都是有迹可循的,然而此图较之马远《踏歌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十二景图卷》(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夏圭《长江万里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亦有相异之处,《游春图》中山石轮廓用笔方硬,转笔多露圭角,而马远的用笔则是浑厚圆韧。《游春图》的墨色酣肆,笔致劲健而放纵,用笔施墨显得更为随意和奔放。在树法的处理上,《游春图》更具骨力,尤其是画面左侧下角的枯树,干枝劲拔纵放,厚实沉凝,具有郭熙“蟹爪枝”的特点。右侧的松树,松枝的拖尾,裸露的树根,很明显具有李唐、马远、夏圭的共性技法要素。《游春图》人物的绘制十分细致入微,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人物衣纹线条高古,衣褶明显可以看出其状如莼菜的笔法,此乃 “兰叶描”一路的,南宋马和之惯用此法。人物神态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一、
#画中男子所穿服装有两种:
二、
# 画中女子所穿服装:
画中的3名女子服装特点均为上衣下裙的装束,上衣交领右衽。髪式为三鬟髻,髻下清晰可见裹头巾,未见其它珠翠,颇为朴素。所裹右襟在宋代、明代均有此例,尤其明代小说中不仅多有记载,各地还有实物出土。但途中女子的髪髻为三环式,较为繁复,已知的明代人物图像中髪髻多朴素,为椎髻或垂髻。而在宋画中,如马远《西园雅集图》(美国纳尔逊·艾金斯博物藏),就有女子环髻。
一、
# 画中的车具主要分为二种,
一种是肩舆,一种是轿舆。
肩舆是古代的一种轿子,初期的肩舆为二长竿,中置椅子以坐人,其上无覆盖,肩舆不设帷幔,坐上冬季放紫貂,夏季用明黄妆缎垫。在马远《西湖柳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见有肩舆的出现。
轿舆,唐宋以后盛行,是在椅子上下及四周增加覆盖遮蔽物,其状有如车厢(舆),并加种种装饰,乘坐舒适。抬轿子的人数因轿子的种类而异,少则二人,多则数人。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轿舆多次出现,一般为地主豪绅、眷属乘坐,没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到了明清开始不同的官品,在轿子的形制类型、帷子的用料颜色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
二、
#画中的鞍马分为三处,近景游人乘骑、
中景扬鞭策马、远景乘骑赶路。
本图中马匹的造型十分准确,马蹄,配饰,马鬃、马尾刻画的细致入微。尤其是近景游人的乘骑,马的特性十分温顺沉静,主人的神态安详,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这与南宋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的生活状态十分近似。李唐的《文姬归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佚名《迎銮图》(上海博物馆藏)、马远《晓雪山行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与《游春图》的鞍马都有近似的表现手法,在动态,线条、色彩上都十分雷同。
三、
#画中的房屋分为民居、茶舍、塔楼、
重檐歇山顶这几种样式。
图中时代风格最明显的是重檐歇山顶,依稀可见本幅歇山顶屋脊上有脊兽的装饰,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宋、元时期,歇山顶已经大为流行,一些建筑物的单檐庑殿式主殿开始改为重檐歇山式,在夏圭的《长江万里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范宽《烟岚秋晓图卷》(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都有这种形式的出现与本图中的重檐歇山顶的形制是一致的。
综上所论,《游春图》图式、笔墨技法确有南宋院派的风格特点,画中的人物服饰为宋代,鞍马、车具符合宋制。在绘画的技法上,山石用大斧劈皴,人物有“兰叶描”之风,树木有郭熙、马远、夏圭等人的共性技法要素,所以此作断为是南宋时期绘画水平极高的画家绘制。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网络平台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抖音号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官方视频号

云征集联系方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