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offline:应变危机的艺术家》系列第064篇
陈栋帆来信
少锋兄,展信如晤。
十分抱歉拖到现在才回答问题,其实我一直记挂着这件事,但心理上比较逃避关于“危机”的谈论,这才是拖延的主要原因。2020年纽约经历了很多的危机,如今看似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但仍然身处危机之中,仿佛每个人的身上绑了定时炸弹,嘀嗒嘀嗒的指针转动声时时萦绕在耳边。我们常常开玩笑说纽约的生活如今看起来好难,实际的情况是比看起来还要难。令人欣慰和感动的是面对危机时大家的乐观和勇气,我们顽强的活下来,生活继续往前,而且要幸福和快乐的生活。有没有疫情,我们都要面对不同的危机,想通了这一点才提笔回答你的问题,谢谢你的耐心和等待。
祝好!
段:段少锋
陈:陈栋帆
新冠状病毒COVID-19, 2020
段:2020年迄今为止印象最深刻,最为触动的事情是什么?
陈:在纽约居家隔离生活的三个月时间里,每天晚上七点准时,大家会站在窗口旁鼓掌、呐喊或敲击物品制造声响,掌声、欢呼声混和着鸣笛声此起彼伏,持续两分钟。这是纽约客自发组织的Clap because we care活动,这个时候是纽约医护人员换班的时间,大家藉此感谢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同时感激维持城市正常运转而在外工作的人员,共渡难关时的人情味很触动我。
重回工作室里创作
段:2020被打断的工作节奏如何调整,迄今为止工作上的推进怎么样?
陈:我在2019年每周手绘一本30页左右的书,开本有些大,一年共画了52本。我给自己下了军令状,每周末日晚上12点之前必须完成,最晚的一次是晚上11点50,画完后整个人累瘫在地上。做这个艺术项目一是考验自己的耐力和执行力,二是希望借此机会养成每天到工作室里规律创作的习惯,三是想借画书项目躲避周末的社交活动。我如期完成了一年的项目,正要拥抱新的一年和正常的社交活动,哎结果没想到2020年… …
在工作室里完成了“一年的项目:52本书”
言归正传,除了社交活动少的可怜外,迄今为止工作上的推进要比往年忙碌许多,我总结不好,就按时间罗列一下大概的工作吧,如下:
1月8日,由Yeh Art Gallery的总监Owen Duffy组织了一场“开放工作室”,这是展览前的预热。我第一次挑战创作全部黑白作品,黑白作品在彩色工作室里的原始呈现,是作品进入白盒子展示空间前的沉浸式体验。
1月30日,由王辛策划的《庇佑(Sanctuary)》在纽约皇后区盛若望大学的Yeh Art Gallery顺利开幕,这是我在美国的首次机构展。其中有一副长约九米多的黑白长卷《赋格的艺术》,与我在室外特定场域新创作的地面壁画《彩色的中山路》遥相呼应。
彩色的中山路 Sun Yat-sen Road in Color, 2020
彩色的中山路创作中
2月22日,在《庇佑(Sanctuary)》的现场,我与朋友“上海复兴方案”合作了“庇护所俱乐部”的即兴演出和表演,现场坐满了人,观众也积极参与互动的环节——如今这样的室内现场已是难以想象了。
与上海复兴方案合作的现场庇护所俱乐部
3月5日,在纽约的Art on Paper艺术博览会上,清影艺术空间展出了我最新创作的音乐主题绘画系列,其中两幅为《贝多芬系列》,这是我在工作室里最后创作的巨幅纸本作品,没曾想之后的近半年时间要在家里的桌子上画小画。
贝多芬2号 Beethoven# 2, 2020
3月15日,我在挂画的时候从梯子上摔下来,把脚后跟摔了个骨裂,只好安心在家卧床养病。此时的纽约新冠疫情已经大爆发,一周后纽约州颁布了针对1900多万居民的“居家令”,全城开始居家隔离的生活。在此期间我开始在家里的桌子上创作,有三个系列的作品在同时进行:“被遗忘的信件2020”、“海报系列”和“小说系列”。
被遗忘的信件2020站台中国个展
5月,埋头画画两个多月,其实蛮渴望交流和互动的。我把画好的信笺用手机拍照,编辑了三个章节,取名为“被遗忘的信件”,用微信寄给身边的朋友们,尝试在线上实践艺术项目。
6月27日,八十页疫情期间创作的信笺从纽约寄到北京,由王将策划的《被遗忘的信件2020》在站台中国-dRoom顺利开幕,这是我在北京的首次个展,却不得不缺席现场。之前北京突发了第二次疫情,能够顺利展出我已是感恩万千了。
9月6日,由非白工作室设计的《龙与花之歌》,在上海abC艺术书展上召开新书发布会。《龙与花之歌》是2018年的夏天我在纽约中国城实现的公共艺术项目,据纽约市交通局统计,共有一百五十万人次参观过现场,而今年的夏天大家只能呆在家里,大家渴望因艺术而积聚在一起的现场。因此这本书在2020年出版是很鼓舞人心的,也非常有意义的。
龙与花之歌上海书展发布会
9月25日,清影艺术空间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呈现了我的个展《跳舞的人》,有三幅长轴画是纽约重新开放后的最新创作,画的是一些衣食住行的物品。
9月27日,朋友周桐和他的乐队在我的工作室里演出,这是他们乐队在纽约的首演,这是一场秘密的演出,我们只邀请了几个朋友。第二天工作室就全部刷白了,工作了两年半的工作室,疫情原因不得不放弃,选择租金便宜一些的工作室。
在工作室里的秘密演出
10月17日,由海良策划的《漫长的黎明,海盗与诗人在黑暗中吹口哨》将在布鲁克林的否画廊开幕,现场将会展出我疫情期间创作的全部《海报系列》和《小说系列》。
谢谢,我借这个机会审视了一下自己今年的工作,感觉又站在了一个节点上,可以开始新的工作了。
STAY HOME
段:如何看待今天所出现的危机,这个危机包括宏观的国家层面的危机,也有个人危机,你如何面对和处理危机?
陈:无能为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音乐系列作品首次亮相纽约Art on Paper New York 2020
段:在今天特殊的背景中,有没有对于艺术的思考产生新的变化?
陈:没有变化。
位于纽约LIC的工作室
段:在你看来中国今天的当代艺术缺乏什么?急需要改变的现状又是什么?
陈:感觉缺乏什么、又急需改变现状,这就是很好的答案啊,但我并不觉得这有问题。
段:你对于艺术的未来判断是什么?
陈:难以预料,就像如今的世界一样变幻莫测。
疫情后第一次到访切尔西
陈栋帆(b.1982, 中国山东)
陈栋帆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和工作于纽约。陈栋帆在绘画实践中强调笔触、色彩和形式等元素的表现张力。他的创作从工作室里小尺幅的纸本,到大幅的架上布面及拼贴,再到建筑外立面的巨型壁画……不一而足。除了传统绘画,陈栋帆也常常将图书馆、商店、电影节等替代性空间作为自己的实践场所,用突破平面的绘画装置与音乐、舞蹈、行为等艺术形式相互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平衡了叙述与写意、具态与抽象、公众与个体的绘画语言。近期主要个展包括:《漫长的黎明,海盗与诗人一起在黑暗中吹口哨》(否画廊,纽约,2020);《被遗忘的信件2020》(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dRoom空间,北京,2020); 《庇护所》(圣约翰大学Yeh ArtGallery ,纽约,2020);《肖像》(清影艺术空间,杭州,2019);《昨夜星辰昨夜风》(否画廊,纽约,2018);《锻炼》(清影艺术空间,杭州,2017);《罗曼史》(否画廊,纽约,2017);《朋克书店》(Square Peg画廊,纽约,2016);《国王的巡游》(清影艺术空间,杭州,2015)。
陈栋帆的重要公共艺术项目有:《彩色的中山路》(纽约,2020);《龙与花之歌》(纽约,2018);《活着在死之前》(希腊,2016);《幸福在哪里》(杭州,2011);《忐忑》(杭州,2010)。此外,“陈栋帆开放工作室”参与了2018年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周的官方活动;2011年,艺术家参加了瑞士巴塞尔的Liste,同年在意大利都灵的Torre Canavese参加艺术家驻地项目。2018年,陈栋帆在纽约中国城的宰也街实现了一个大型公共艺术项目,由纽约市交通局连同华埠共同发展机构联合主持。艺术家将这条总长61米的街道的地面作为画布,创作了色彩明朗的抽象壁画《龙与花之歌》。陈栋帆的创作受到了各大媒体的报道,如《纽约时报》所说,是“用画笔为整条街道绘制的一幅肖像”。此外,因为对社区文化所做的杰出贡献,艺术家分别受到了美国众议院和纽约州众议院的表彰。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