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黄小鹏​ K.O.H.D.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K.O.H.D.(敲叩天堂之门) 录像 / 60’/ 2014





转自小箱子字幕组  





K.O.H.D.
敲叩天堂之门



“一部影片可能就是由我们内心的混乱中产生的, 难处就在于, 把一切整理出秩序。”– 安东尼奥尼

这是我2012年以来三部1小时录像作品之一,一部基于我自己过去十年私人经验的“散文电影”, 用了一年多时间做后期剪辑。
录像创作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对原素材(图像、声音、字幕等)进行随意转译的可能性,但其难度也在于对时空跨度10年的影像材料的处理和镜头之间的自然衔接。片中的素材全都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现成品”–自己用数码像机随时随地拍下的DV素材、朋友拍的记录资料、翻制的盗版DVD-CD或网上下载的图像和音乐……, 从几百个小时的资料截取1秒到几分钟的片段中, 拼贴出一个梦幻世界的”虚构现实”。

黄小鹏​  K.O.H.D. 黄小鹏 K.O.H. 天堂之门 录像 箱子 字幕组 影片 内心 难处 秩序 崇真艺客K.O.H.D.(敲叩天堂之门) 录像 / 60’/ 2014

我喜欢把声音与完全无关的画面放到一起,使用不同的声音素材来编辑视频, 把它放到“不该”放的地方。这可能和我经常在东西方之间旅行有关,同一首音乐在不同时空和语境中唤起完全不同的感受,也因此产生出新的“歧义”。这种“错位”逐渐演变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心理过程,彻底打乱我们的知觉系统,质疑我们日常经验的“正确性”。
德里达说:“语境之外别无它物”。片中这些语无伦次的字幕都来自于GOOGLE对14首中西情歌、新闻、广告和对话的翻译,并经过重新的编排而转化成有关国际关系中的双关语和东西方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它们就像我们这个荒谬时代的诗歌,充满了从软件程序冒出的无穷想象力: 同一个文本在不同的语境中被翻译会有何碰撞?语境如何消失在电脑语料库的排列系统里? 翻译软件如何在全球化的今天构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可以说, 所有翻译都是政治的,中国的现代化乌托邦正是开始于对西方文本的翻译。我非常感兴趣于原文和译文、图像和声音之间错综复杂的不断冲突构成的张力, 以及影像、字幕和声音之间语境错位带出的荒诞感。


黄小鹏​  K.O.H.D. 黄小鹏 K.O.H. 天堂之门 录像 箱子 字幕组 影片 内心 难处 秩序 崇真艺客K.O.H.D.(敲叩天堂之门) 录像 / 60’/ 2014

黄小鹏​  K.O.H.D. 黄小鹏 K.O.H. 天堂之门 录像 箱子 字幕组 影片 内心 难处 秩序 崇真艺客K.O.H.D.(敲叩天堂之门) 录像 / 60’/ 2014




作为一个长年生活在英国的中国艺术家,他的视角因为中英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碰撞而变得更加丰富。这种被霍米。巴巴称之为“飘泊在外”的审美经验对黄小鹏的影响是,他的作品尝试在这样的文化错位当中来放置一种个人的或更泛化的中国身份。
-Claire Louise Staunton

揭示文化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能量和矛盾,构成了黄小鹏艺术计划的核心。他的视频和装置作品使用在线翻译, 将影响了中国人对现代性与政治理想的认知和内化的歌词、书籍和广告进行翻译,强调文化之间的误译和误解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富有创造性。在对准确翻译-亦即跨文化阐释的透明性-的渴望与不可避免的挫败之间无休止挣扎中,产生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 也呈现出政治与经济对“文化交流”的侵占而产生了某些社会上极为荒谬和暴力的现象…
-侯瀚如

黄小鹏的作品通过使用互联网上的翻译软件而创造出荒谬而难以忘怀的批判力量。艺术家挪用各种文本歌词,新闻报道和政治格言,反复这些语句插入到软件中。随着软件每新一轮对文本的处理,最终变异为原始文本的碎片。语法和句法的崩溃导致了原信息的分解,从而使幽默的隐晦的,有时是政治宣言的含义浮到中心。
-Steven Lam

黄小鹏的“过度翻译”尖锐地捕捉到了令人不安的相对于原义的溢出或缺欠的冲突......这种喧嚣的歧义表达让所有的翻译“都是可行的”(借用费耶阿本德的话)。
-Sarat Maharaj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技术权威的仲裁者,虽然它具备某种民主精神,任何人都可以经由同一途迳上传信息,同时也充塞了各种各样的以讹传讹。黄小鹏通过对全球化这个词的无休止排列翻译,揭示了隐藏在这一貌似中立的机器系统中的鬼魂,但这不是一个幻影, 因为它呈现了意识形态的实质性。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在由市场驱动的乌托邦世界统治下,从介于发疯的资本主义化身亚当·斯密到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年:空间奥德赛》(1968)中的巨型计算机哈尔在文明史的过去和现在的时空交点。
-Raul Zamudio

流行文化对于黄小鹏来说是另一种具有震撼力的图象情景……艺术家提供一知半解的东西方修辞学的直接方式,并不打算提供答案,而让观众对于中国在当今世界意味着什么感到困惑。
-Alvaro Rodriguez Fominaya





黄小鹏,1960生于中国山西, 英籍华裔艺术家。1992英国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UCL)研究生毕业。现为广州时代美术馆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 兼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其录像和公共装置作品主要探索复制和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误译” - “错位”问题,并通过将语言翻译推倒极端的方式来试探测意义的边界。近年主要参展:“民间的力量”, 北京民生美术馆(中国); ”土尾世界 - 抵抗之转喻与中华国家想象”, PARA/SITE (香港); “基本问题 - 来自中国的图像”,伊斯坦布尔Borusan Contemporary Perili Kosk(土耳其),2015; “杨树和镜子”,纽约ISCP(美国), 2014; “预言”,柏林The Wand(德国), 2013; “脉冲反应”, 广州时代美术馆(中国), 2012; “顺其自然“, 卢瓦河地区当代艺术基金会(法国);“另外可能性的世界”, 柏林NGBK艺术中心(德国); “Giorgio Andreotta Calo、Jalal Toufic、黄小鹏”, 伦敦Whitechapel美术馆 (英国), 2011;“FAX”, PARA/SITE(香港), 2010;“跟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中国), 2008;“今日中国影像”,南安普敦John Hansard画廊(英国),2007;“十三个:今日中国影像”, 纽约P.S.1, MOMA(美国), 2006;“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第二届广州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中国), 2005。同时撰文:“作为艺术计划的教育”, Printed Projects11(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刊物),2009。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