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大师,一生心无他念,专心从事艺事,并且创作欲望强烈,加之国内外各界精英豪杰都十分仰慕齐白石,其流传有序的优秀作品的数量也非常可观。他不仅仅是绘画作品在国内外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写诗、书法、刻印都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齐白石先生曾经刻过一万方印章,并且极其自谦的称之为“诗、书、画、印四无成”,其实恰恰相反,他在这四个领域里面都成就了很高的造诣,足以堪称“四绝”。
白石先生成功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绘画艺术。他总结出了古人的绘画和民间艺术的精华,又结合了当下现实生活,从而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面貌的艺术风格。在他大量的优秀作品中,更多的是表现大自然的美好和花鸟鱼虫等自然事物情趣。齐白石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无论是山水人物、花卉工虫、还是水族世界,通通是他自发的陶冶和感触,从而引发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齐白石在艺术上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好的享受,也丰富了世界绘画的艺术宝库。
本次“保利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专心精选了这位艺术大师的诸多佳作,并分为上、下篇全面详细的介绍齐白石大师的艺术生命。本篇为上篇,汇集了齐白石菊酒延年,吉猴献寿,壮丽山水,工笔草虫等题材。十分庆幸在十五周年之际,得到白石家属友情提供三件精作,分别是“宝珠”上款的《蛙趣》,以及《无量寿佛》和《铁拐李》三件作品,此三件均是首次释出,实属难得。其中还有多幅为齐白石与民国高官之间的来而往之,如民国大总统曹锟上款的《钟进士像》和《云山深涧》,尺幅巨大,并配有曹锟自作五言楷书诗。还有依次经台湾寄畅园、新加坡秋斋递藏的傲然独立的《松鹰图》,尺幅近11平尺,所作松鹰雄姿英发,十分精彩。亦有经北京文物商店旧藏的《花卉工虫册》,所作工虫细致入微,实乃齐白石工笔草虫中之精品。陈子林上款的《篆书七言联》,陈子林是民国时期北京名医,和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闇等具有深厚友情,诸位名家也经常赠与陈医师翰墨丹青。本场中的齐白石作品均经名家旧藏,流传有序,并著有权威出版,在十五周年之际,为全国广大藏家献上一桌美味佳肴,以供飨之。
齐白石与胡宝珠的结合得益于齐白石与艺术上的知己胡南湖的交往。胡宝珠是胡南湖母亲的随从侍女也是名义上的义女,胡南湖对其认可,故以「四色礼」相赠齐白石,促成其婚事。
此画以水墨涂染五只青蛙群集聚,四只早已凑在一起,一只正从水中游过来,五只各各神态动作不同,极为生动活泼,令人不禁莞尔。画面上方又以浓墨点出蝌蚪数只,整幅意趣盎然,栩栩如生。水墨质感润泽。1934年齐白石70矣,胡宝珠为其生下第六子齐良年,齐白石甚是喜欢,此幅《蛙趣》相赠夫人,亦有生生不息的意味。
中国历代文人和艺术家与佛多有不解之缘,齐白石也是如此。《白石老人自传》中记载:「到北京后,我从法源寺搬到龙泉寺,又从龙泉寺搬到石镫庵,连搬三处,都是住的庙产,可谓 与佛有缘了。」其身边有一帮僧人朋友,喜欢绘画的释瑞光后来更成为他的弟子。这些都与他后 来多画佛家题材有极大关系。
无量寿佛为梵语阿弥陀佛音译之名,此佛寿命无数、妙光无边。作品寄寓了画家祈愿佛陀加 持众生健康长寿的美意,同时也迎合了「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民间宗教信仰风尚。
齐白石画佛像受金农影响深远,他曾在画上题款:「一日画无量寿佛,竟与冬心翁所画羊脂 笺佛像相似,幸能笔墨不相同也」。此幅「笔意险劲,出入冬心、复堂间」,而复参己意,奇纵阔大。画中写一长袍侧坐的无量寿佛形象,造型幽默诙谐、生动传神。袍服以水墨勾画衣折,笔墨凝练简约,线条自由率意;其形象憨厚而神气十足,显示出白石老人的造型能力和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
铁拐李是一个传说人物,至少元代以来就不断成为画题。齐白石年轻时画过《八仙图》,六十岁以后,只画八仙中的铁拐李。他对铁拐李的兴趣,一是因为这个形象触动了他的所思所感,二是买画者的要求。他早年所画,多柱杖立姿,强调主人公的「拐」相,晚年所画,多坐姿,强调主人公的神态和亦丐亦仙的身份。
此幅画中的铁拐李为坐姿回望,是典型的晚期风格。拐仙手执铁拐,肩串葫芦,蓬头垢面,短须,一副乞丐模样。用勾描设色的方法画头部,刻划精到,讲究墨色的浓淡干湿与色彩的变化,身躯全用渴笔白描画法;此时齐白石人物画已高度成熟。笔墨由黄慎上溯梁楷的减笔,神态刻画更加生动。无拘无束、四海为家、时醉时醒的神仙最可传达出白石的人生态度,白石在画中隐喻了自己对世态人情的讽刺和揶揄,也流露出一种深层的幽默感。此幅中,齐白石在画面上部题诗,而把人物画在下部,是一种诗画书三位一体、相得益彰的构图,笔墨与造型俱臻炉火纯青的境地的人物画可谓白石晚年创作盛期的佳作。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一个“五毒”尽出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常在门上悬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来辟邪。从清代开始,人们又用斩妖除魔大神钟馗来负责端午节辟邪任务。因五月石榴花盛开,古人认为红色也能辟邪,便将钟馗和石榴花组合,并冠以“五月花神”之称号。这种民间习俗,自然也会影响到艺术创作,钟馗簪花也就不足为奇了。
齐白石与曹锟相识,由他的好友夏午诒介绍,1921年至1923年, 夏午诒任曹锟的秘书,他介绍齐白石到保定府曹锟家里作画。当时曹锟为直鲁豫巡阅使,是直系军阀首领,权势显赫,这是齐白石接触的第一位民国政要。根据白石老人《庚申日记》、《白石杂作》、《壬戌纪事》所记,他先后六次受邀去保定,最早一次是1920年十月初一,在曹锟幕僚的夏午诒,派人接他「去保定游玩」,直到十月二十五离保。他为曹锟作画数幅,如《汉关壮 缪像》、《宋岳武穆像》,《广豳风图册》(1921年)、《云龙图》(1922年)、 《云山深涧》、《十六应真佛像册》等,刻印多方,存世可见「曹锟之印」、「仲珊」、「刚健笃实辉光」等印章。既有曹锟「命摹」指定作画,也有画家呈奉赠与,这些画与印章当年制作时,白石老人始终保持着一份小心与谨慎,一份谦卑与恭敬,落款处或称自己为「布衣」,或以少见的金农楷书体端端正正题写。
1.《齐白石诗文篆刻集》,图三,香港上海书局有限公司,1961年。
中国有祝寿的传统,祝寿的文化,祝寿的艺术。松、柏、鹤、石、桃、灵芝等多种自然景物,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它们进入画面,成为祝 寿画经久不衰的主题。白石老一人生渴求长寿、幸福、吉祥等,所以「寿桃」、「一世平安」、「年年有余」、「菊酒延年」都是白石老人常画的题材。齐白石的祝寿画,以寿桃为最多。他爱画桃,求画者也喜欢请他画桃,仙桃素来象征长寿,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曾经用玉盘盛着仙桃送给汉武帝,说这种桃子要三千年才能结一次果子,吃了能使人长生不老。因此在古代民间就常用桃子作为祝寿的礼物,亦有长寿之意,一直流传至今。
东方朔献寿桃的题材广受欢迎,民间祝寿图长盛不衰的法宝。齐白石老人也反复创作过此题材。晋朝张华《博物志》在西王母赠桃给武帝的情节后记述了东方朔的出现,间接叙述了东方朔偷桃之事:「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东方朔神仙也。」西王母的桃要3000年才结一次果实,而东方朔偷了3次,意味着遇上了3次结桃, 可见东方朔寿命之长。所以武帝非常奇怪,世上的人也视东方朔为长生不死的神仙。由传说可见东方朔的长寿显然与王母桃密切相关。民间中为老人祝寿也常挂「东方朔偷桃」图。
【来源】上款「作宾」为孙作宾。原藏者得自孙作宾家属。本作即由邓宝珊向齐白石求作并赠与孙作宾夫妇。
邓宝珊(1894—1968),名瑜,以字行,甘肃天水人。他是民国时期西北军的重要将领,早年参加同盟会,后为国民党上将。长期主政甘肃,抗战期间,曾经多次到延安会晤毛泽东、周恩来。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国防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会委、甘肃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在国人耳熟能详的电影《开国大典》里,邓宝珊是北京和平解放的枢纽人物,通过他,中国共产党与守城的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取得联系,最终促使傅作义起义,北京得以和平解放,历史文化古城免于战火,功莫大焉。事实上,邓宝珊的履历远不止“和平使者”。邓宝珊被称为智囊型人物,他不仅擅长军事谋略,亦热爱文化艺术,尤其喜欢与艺术家交往。其后人邓引引回忆说:
“父亲爱好戏曲、书画,曾结交知识界和文艺界人士,包括专家、学者、作家、记者、画家和演员等。他和齐白石、陈半丁、梅兰芳等人交谊很深厚”。
据研究者考证,邓宝珊是在40年代与齐白石相识,邓将军十分欣赏白石老人的书画艺术,多次购藏,内战期间,因不在北京,还特请傅作义去看望齐白石、陈半丁,傅将军亦重值购藏二位艺术家的作品,以解燃眉之急。而他晚年与邓宝珊可谓相交莫逆。邓宝珊极为推崇齐白石,一生购藏白石精品多达三四十件,而齐白石为邓宝珊所作书画,多题“宝珊老弟”上款,由邓宝珊出面代求书画篆刻,齐白石亦无不应命。此件《多寿图》即是当时齐白石应邓宝珊所邀绘制,由邓宝珊购入赠予孙作宾夫妇的,由此佳作可见当时亲朋挚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让后人读之,无不为之感动。
孙作宾(1909—2002),字相臣,陕西西安人。曾任第三十八军中共军委书记、中共陕西临时省委组织部部长、甘肃工委书记、甘宁工委 书记、陇南特委书记、陇东特委代理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甘肃省 委副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副部长、中共青海省委第二书记、青海省省长、陕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中共八大代表,第 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张镇(1899-1950),字真夫,齐白石同乡,湖南常德人。一九四六年,任国民党政府制宪国民大会警卫处处长,一九四八年任国民党史南京卫戍总司令,一九五○年病逝于台北,一九五三年被授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长寿、幸福、吉祥、有余等是白石老人一生的渴求,此幅《菊酒延年》是画赠同乡原国民党南京卫戍司令张镇(字真夫)的,创作之时,喜得家书,愉悦之情,尽付笔墨之中,即兴佳作,殊为难得。

LOT 2670 税
在画鹰方面,齐白石曾经教授过娄少怀先生,并特意指出:画鹰要表现出鹰的英俊,注意嘴、眼、爪三处。鹰的眼珠切莫点个圆点,要用两笔点出既方又圆的黑眼珠来,鹰眼才会有神。
本件《松鹰图》创作于40年代后期,画幅上的鹰傲然独立,主羽和尾羽以浓墨焦墨阔笔点出,层次分明,雄健的羽翅收拢,有力的鹰爪紧抓树干。以焦墨勾勒鹰喙和点睛,苍鹰目光如炬,炯炯有神。鹰身侧立,头微微扭转,精神饱满,雄视苍茫大地,寓动于静,突出了形象的力量感。可见齐白石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在刻画形象细节上的现实来源。从对鹰的描写上,可以看出他早年学八大的影子,造型有八大的冷逸,但用笔粗放,表达的是势如山岳的气概。画面截取松树的局部作为描绘对象,松树的主树干从画面的右部出,于之上的鹰共同占据了画面的右半部分,而松树的枝干从左上方而下,占据了整个画面的左半部分,与树干形成平行的姿态。整个画面传达出齐白石一贯追求的「不似之似」的艺术主张,树干刻画得粗率、洒逸,与表现松针的细腻形式对比,墨色浓淡干湿运用自如,富于变化。齐白石作品很少横幅,如此巨大横幅更为罕见,构图奇特,为其晚年绝品。本作曾由台湾寄畅园旧藏,后在2007年在北京保利拍场上被新加坡秋斋收入庋藏至今,历经两大私人藏家收藏,可谓来源可靠流传有序。
左图:齐白石和小孙儿
右图:齐白石画稿
从师少小学雕虫,弃凿挥毫习画虫。莫道野虫皆俗陋,虫入藤溪是雅君。春虫绕卉添春意,夏日虫鸣觉夏浓。唧唧秋虫知多少,冬虫藏在本草中。煮画多年终少有成,晓霞峰前茹家冲内得置薄田微业。三湘四水古邑潭州饱名师指点,诗书画印自感益进。昔觉写真古画颇多失实。山野草虫余每每熟视细观之,深不以古人之轻描淡写为然。尝以斯意请教诸师友,皆深赞许之。
娄师白左 王铸九中 李苦禅右
2017年保利秋拍
齐白石《山水十二屏》成交价:9.315亿,上款人:陈子林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网络平台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抖音号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官方视频号

云征集联系方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