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京华名士、旧日王孙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有一类人,如今已极罕见,每在书中遇到,都恨不能与之结交。这种人叫“公子哥”,准确地说是“出身世家,学有所成的富家风雅公子哥”。他们自幼接受传统教育,根基牢靠,出入各种场合,断断不能无趣,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得略通一二。而要说民国公子哥,最传奇的人物当属民国四公子。
所谓“四公子”的说法,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
“战国四公子”的说法已隐约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到了东汉,随着清议逐渐成为读书人的一种时尚;特别是到了魏晋,随着门阀士族的出现,随着九品中正的运用,人物品鉴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类似于“四公子”这样的人物归类已越来越普遍,构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奇观,以致后世中国还有什么明末四公子、清初四公子、民国四公子等说法。
公子的说法显然隐含着一种褒贬,更多的时候似乎是褒奖多于贬低,是一种赞美。只是后人不察,特别是1949年之后旧的世家大族被消失殆尽,新的世家大族又无法诞生,类似于四公子这样风流倜傥的人物再也见不到了,触目所及,不外乎“京城四少”这样的轻浮之徒或纨绔子弟,拿他们与四公子的风流韵事进行比较,真的是玷污了历代四公子的美名。
既然是公子,当然都必须出身于豪门士族,袁克文的老爸袁世凯、张学良的老爸张作霖不必说了,他们都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强人或军事强人。至于张伯驹的老爸张镇芳,溥侗的老爸爱新觉罗•载治,也都是清末民初政界不可或缺的大人物。只是随着历史尘埃烟消云散,我们今天的大多数人不太清楚这些而已。

袁克文 (1890 - 1931)
袁克文,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又是昆曲名票,嗜好藏书与古玩,虽晚景凄凉,但短暂一生堪得上“传奇”二字。袁克文,字寒云,袁世凯的次子,母亲白氏是朝鲜王妃之妹。他自小便在诗词书画上天分极高,生活则极放浪,黄濬曾说他“饮醇近妇叹天才”。因为出身显贵,袁克文一生几乎没有钱的概念,真个挥金如土,为了古玩书画,往往豪掷万金。但他又至情至性,收藏古玩书画,决不是为了据为己有,转头送人之举时而有之。他是京剧名票,常登台演出,但凡“寒云主人”四字在海报上出现,捧场者必众。

他曾成立“中国文艺协会”、“全国伶选大会”,落魄时还曾加入青帮,成了位高权重的“老头子”……

133× 33 cm.× 2 约4.0平尺(每幅)大时代-晚清· 民国名人书法展,清秘阁,2020年9月15日-9月19日,北京1.《梦里不知身是客》,第260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年。2.《大时代——民国法书清赏》,第216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7年版。上款人「幼章先生」即为王锡璜上款。王锡璜(清末民初),字幼章、锐侯,号惜篁外史、肖梅逸士。天津人。嗜古,喜金石书画,并精鉴藏。
当年的袁寒云,风流倜傥,处处留情,一心做个不问世事的名士。他自幼便顽劣,不好好读书,偏偏聪明过人,诗文书法都不点自通。袁世凯对他偏爱,也绝非无缘无故。他写字极独特,可以不用桌子,将纸悬空,由人拉着两端,笔力极深,纸却不损。又因终日躺着抽大烟,连起身都懒得,所以写小字时,常常仰卧在床上,一手拿毛笔,一手拿纸,换别人这样来写,即使用钢笔圆珠笔,也肯定歪歪扭扭,他却仍能写出一笔娟秀的小字。据说,若他手上有钱,哪怕只是十块大洋,他便绝不肯再写字卖字,“攒钱”二字在他的字典之外。
146× 39.5 cm.× 2 约5.2平尺(每幅)大时代-晚清· 民国名人书法展,清秘阁,2020年9月15日-9月19日,北京1931年3月22日,他在天津去世,年仅42岁。家人欲办丧事,可是没钱,翻箱倒柜后,仅在他的笔筒中找出二十大洋。可帮会里的徒子徒孙,寄身帮会的梨园中人,纷纷解囊,凑钱帮这位公子哥办了丧事。出殡时,送葬人群达数千人,除亲朋好友、帮会中人外,京津二地的和尚、喇嘛、道士及尼姑也沿途搭祭棚悼念。还有一群扎着白头绳的女子哭着前来祭拜,那是曾与袁二公子唱和的青楼女子。袁克文的表弟、“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所撰挽联是:“天涯落拓,故园荒凉,有酒且高歌,谁怜旧日王孙,新亭涕泪;芳草凄迷,斜阳黯淡,相逢复伤逝,忍对无边风月,如此江山。”
提起“天下第一藏”这个名号,大家都会自然而然的想起张伯驹,想起这位在收藏圈中赫赫扬名的人物。在很多人的眼中,“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是潇洒不羁的,这位文艺富二代用尽一生去收藏,尤其钟爱于古代书画。张伯驹收藏过的历代顶级书画有118件之多,而且品质之高也令人啧啧称奇。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存的这些书画国宝,大多都来自张伯驹之手。1898年,张伯驹出生于河南项城,他是张镇芳之子,袁世凯的表侄。他父亲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官商合办的盐业银行,怕自己的儿子玩物丧志,便安排十几岁的张伯驹去自己的银行挂职。因为盐业银行的特殊背景,清廷的大批文物都被抵押在这里,张伯驹接触的多了,自然对古玩字画有了一番研究。在这里,张伯驹锻炼出了超高的欣赏与鉴赏能力,并逐渐的踏入古玩收藏圈。从那以后,中国古玩圈里便多了一个名声大噪的人物。低调稳重,温文尔雅,文化底蕴深厚的张伯驹,出手也相当的大方,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女儿曾回忆道:“我父亲看准的古董从不还价,只说你什么时候来取钱就可以了。”


良医不拒能除病,福将如临可退戎。良福先生雅属。《荀子》良医之门多病人。柳宗元文:俞扁之门不拒病夫。《东轩杂录》宋真宗次澶渊,虏骑未退,议守天雄军魏公曰:智将不如福将。乃命王钦若危坐七日,虏退。中州张伯驹,时年八十又二。大时代-晚清· 民国名人书法展,清秘阁,2020年9月15日-9月19日,北京

回首氍毹外。浪赢名、四家公子,中州一怪。往事尽多泪多恨,欲把唾壶击坏。算梦醒、花开孽海。春草荣枯烧难尽,尚余生、几换沧桑在。红土作,朱砂卖。休教老夫风流改,愿长逢、图图事夕,百年同届。有女河阳丹青手,且向石榴裙拜。莫对此、江山增慨,五岳登观天下小,早归来、了却烟霞债。身犹似,峰高垲。过眼烟云外。湖平生、多闻多见,司空不怪。纨绔儒冠皆误我,披上袈裟衣坏。任幻化、红桑碧海。世事百年如弈局,看兴亡、几换山河在。系依样,葫芦卖。韶华无限随时改,又南窗、梅花积雪,春光重届。猴浆一床书画满,燃烛焚香下拜。莫对酒、怨歌慷慨,福分风流都与尽,算今生、还了前生债。催梦醒,天明垲。世路崎岖外。几经过、翻云覆雨,搜神志怪。沈陆也曾陵谷变,怪有虚空不坏。算只可、皈依佛海。自笑先生穷措夫,淘铜山、念穴今何在。蠹相吊,残玉卖。新来旧去年年改,忆当时、儿童竹马,八旬忽届。明月圆从元夕始,白首双双对拜。还共与、回头一慨,因果他生休更卜,待华胥、梦醒身无债。地苍苍,莽高垲。《金缕曲》。和黄君坦词兄,预祝余八十寿词。丁巳重阳,书应俨少先生正指,中州张伯驹时年八十。大时代-晚清· 民国名人书法展,清秘阁,2020年9月15日-9月19日,北京1.上款人「俨少先生」即为陆俨少(1909-1993),原名同祖,又名砥,字宛若,斋名万安草堂、穆如馆、就新居、自爱庐、晚晴轩。上海嘉定人。1926年入无锡美专。次年从冯超然学画,从王同愈学诗文。1932年迁居上海。抗战期间曾在重庆、成都工作。1951年参加上海市文化局举办的连环画研究班,结业后任私营同康书局绘图员。1957年起任上海画院画师。1962年赴浙江美院任教。1965年返沪,在上海青年宫、上海京剧院学馆辅导国画山水。1979年受聘于浙江美术学院,任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主导教师。1983年受聘深圳画院任顾问。1984年任浙江画院首任院长。工山水,兼善人物、梅花、竹石,于书法、诗文色色精能。2.黄君坦(1901-1986)字孝平,号叔明,福建闽侯人。诗人黄曾源之子。1955年从事人民文学出版社古籍刊行社外校勘古籍工作。1961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革中,虽亦受到冲击,但侥幸躲过一劫。张伯驹晚年挚友之一。曾与张伯驹同选《清词选》。

在所有藏品中,有两件是他最为得意的,其一便是号称天下第一墨宝的《平复帖》,另一件则是天下第一名画的《游春图》,这两幅作品在800多年前曾被宋徽宗收藏,并称之为“书画双璧”,可见作品的分量。
张伯驹为了收藏甚至不惜倾家荡产,这种丝毫不拿钱当回事儿的态度,为免让人有些不解。但是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了他们不是为了钱,是怕他们流入国外。”
1956年,张伯驹把自己用尽万贯家财,穷极几十年收藏、保护的八件珍贵文物,包括了《平复帖》和《游春图》在内,全部无偿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至今这些作品而然是故宫的镇馆之宝。


动荡的年代下,中国这一批珍贵的国宝没有四散海外,玩好的保存在国内,全都要归功于张伯驹。

溥儒 (1896 - 1963)
他是皇家旧王孙,满身艺术才华,但时代的悲剧,令其空怀报国之志,他是溥儒——中国最后一个皇室艺术家。
溥儒,字心畬,又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他是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的次孙,姓爱新觉罗。他是深受慈禧喜欢的皇室王孙,溥儒是溥仪的堂兄、道光帝曾孙。在几个宗室男孩中,溥儒聪慧过人、天赋超常人,被誉为“皇清神童”。连慈禧也说:本朝灵气,全钟于此童。深受慈禧喜爱。


压塞寒山,凌空孤塔,兴亡阅尽年华。满月金容,庄严妙相,无端影灭尘沙。鼙鼓乱纷纷,是何处兵火交加?断土零烟,有谁凭吊梵王家,荒城古戍鸣笳。见萧萧衰柳,落落飞鸦。检点残云,低徊片瓦,前朝旧事堪嗟。烟外夕阳斜。叹虚空粉碎,乱眼昙花。携酒重来,祇余清泪洒天涯。望海潮词一阙。月笙仁兄呈教,溥儒。1.桑浦美术馆周年庆暨民国名人名迹书法展,桑浦美术馆,2015年1月5日,上海 2.大时代-晚清· 民国名人书法展,清秘阁,2020年9月15日-9月19日,北京1.《梓轩藏品藏字》,第54-55页,上海桑浦美术馆,2015年。2.《梦里不知身是客》,第274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年。3.《大时代——民国法书清赏》,第13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7年版。1.上款人「月笙仁兄」即为杜月笙。杜月笙(1888-1951),原名杜月生,后因章太炎建议而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14岁初到上海十六铺当水果行的学徒。后来进入当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溥儒 1896-1963 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29× 30 cm.× 2约3.0平尺(每幅)
RMB: 80,000-120,000
【题识】
溪边扫叶供茶灶,霜后诛茆覆菊根。中祥先生雅属,溥儒。
【印文】
溥儒之印、心畬、心远浴鸥前
【展览】
大时代-晚清· 民国名人书法展,清秘阁,2020年9月15日-9月19日,北京

78.5× 21.4 cm.× 4 约1.5平尺(每幅)1.映日朱荷灿,花浓未觉香。开迟风簸荡,夜静露芬芳。盎盎云千朵,亭亭水一方。六桥群玉剖,四壁万珠藏。动想鲸舒甲,承疑麝作囊。溥儒。2.嗜果顽成性,旋因落见猿。缘悭多掷地,隙趁未关园。狼籍堆深院,猱升望断垣。涎垂初结实,述印乍来痕。捷足遗应践。溥儒。3.唱罢骊驹曲,临流奈别何。东风春涨水,南浦绿生波。酩酊千秋醉,空明一镜磨。晴烘鸥背暖,浓染鸭头多。西山逸士,溥儒。4.嫩绿萋萋满,清风习习传。人摇团扇处,香送众花前。细草池边路,丛蕉雨后天。玲珑低映月,馥郁暗笼烟。密幄围阴偏,轻罗荡影圆。溥儒。大时代-晚清· 民国名人书法展,清秘阁,2020年9月15日-9月19日,北京
溥儒自幼饱学,稍长专心研究文学艺术,1911年入贵胄政治学堂,毕业后再入青岛德国威廉帝国研究院,又留学柏林大学,学习天文和生物,获得博士学位,他也精通经史和书画,回国后先住清河二旗村,后隐居戒台寺10年,从此专事绘画,以卖书画自食其力。解放前夕出海舟山,远居台湾。
溥儒以"北宗"山水画驰誉画坛,他大多数山水画的构图可明显看出是从南宋的"边角"之景变化而出,皴法也多用斧劈、钉头,然而他的画中,大块的侧锋斧劈皴较为少见,画面所体现出的是一股和谐宁静之气,设色淡雅,意境悠远而耐人回味,正是历代文人画家所致力追求的境界。因而他的离去,有人称是"中国文人画最后的一笔"。
溥儒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溥儒为人谨慎内敛,宋美龄也曾一心想拜师溥儒学画,却遭溥儒婉辞拒绝。

他们都是同时代的佼佼者。张大千的画相对大气磅礴,极适合于悬于厅堂之上;溥儒的画清秀雅致,更适合于几案清赏。张大千临摹古画是“几可乱真”;溥儒是借古抒情。张大千是以笔墨韵致胜;溥儒是以书卷气胜。
四公子的名士风流对于中国人来说已是明日黄花,现在的中国恐怕再也难以重现这种令人想望的雅人雅事了。我们已经彻底俗化,我们只能在物欲中挣扎。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