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神论与现代主义
启封神话:德·迪弗的现代艺术考古学
围绕OCAT研究中心2020年度学者达瑞奥·冈博尼(Dario Gamboni)11月线上讲座涉及的议题,我们将邀请国内外学者嘉宾作为主讲人,以线上讲座的模式开启年度讲座的系列活动。本系列“启动讲座”按主题划分为两期,每期将邀请学者们就不同主题分别讲演。“启动讲座”第二期的主题是“一神论与现代主义”,讲座第一部分“启封神话:德·迪弗的现代艺术考古学”由诸葛沂教授主讲。
时间:10月15日 19:00-20:30
主讲人:诸葛沂
腾讯会议:233 413 445
本次活动将同时在“艺术头条”平台直播
识别以下二维码直接观看
主题阐释
一神论否定其他的神,以自己为真理,他人为异端,由此产生真伪之神,真伪宗教。古埃及学家杨·阿斯曼(Jan Assmann)按典籍中记载的一神论先驱摩西之名,将宗教中这一真伪区分称为“摩西区分”(Mosaic distinction)。在OCAT研究中心2020年度学者达瑞奥·冈博尼(Dario Gamboni)看来,“摩西区分”及其基于排他性语言实现自我区分和独立的逻辑立刻让他联想到现代艺术中的诸多理论与实践。譬如,形式主义批评在学院派错觉主义的“伪”艺术与所谓“真正”、“纯粹”的艺术之间建立的对立。列奥·斯坦伯格(Leo Steinberg)早在60年代末就敏锐地指出这一并无根据的对立,并将以此对立为基础的形式主义否定性话语称为“禁止立场” (interdictory stance)。类似地,蒂埃里·德·迪弗(Thierry de Duve)曾围绕艺术真伪的概念本身,有力地论述了在20世纪的进程中,好坏艺术的区分如何演变为“艺术”和“非艺术”的本体论区分。上述一神论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关联将构成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艺术与宗教”的一个方面,继而引发这一关联本身的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否源于各自主张一种排他性的真理,还是源于宗教向艺术的持续转移?换言之,这究竟是一种结构的、逻辑的联系,还是一种历史的联系?通过引介阿斯曼的“摩西区分”和文化记忆理论,以及对于现代艺术排他性现象地专题分析,本期启动讲座将与观众共同思索这些问题。
讲座摘要
比利时学者蒂埃利·德·迪弗(Thierry de Duve)是当代最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之一。2012 年,他因“为重新解释现代主义、检视当代艺术实践中的现代主义遗产所作的开创性的工作”而获得了美国当代艺术奖“爱丽丝奖”的特殊成就奖项。凭借对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理论以及克拉克与弗雷德现代主义之争的条分缕析,他以知识考古学的方法深刻精准地阐释了现代主义艺术生成、运作及异变的逻辑,更新了现代主义叙事。《字里行间的格林伯格》调和了格林伯格、弗雷德与克拉克的现代主义之争,《杜尚之后的康德》则是联接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考察杜尚的“理查德·穆特事件”,阐释现成品艺术的本质,从而捍卫尴尬于当代的康德美学的力作,而这一切都建构在独特的现代主义叙事之上。去年,德·迪弗的新著出版,再次探讨了现当代艺术与美、伦理与政治的关系。本讲座将试图通过介绍、探讨其理论观点,敞开更广阔的讨论空间。
关于主讲人
诸葛沂,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浙江大学与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联合培养博士。从事西方现当代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理论的翻译与研究,兼及视觉文化研究和电影研究。著有《尤利西斯的凝视: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世界》、《艺术与此在》,译有《现代艺术:1851-1929》、《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与沈语冰合译)和《神龙:美学论文集》、《作为模型的绘画》,在《美术研究》、《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T.J.克拉克艺术社会史思想及其中国参照研究”和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语图之辨与西方当代艺术写作”等项目。曾参加第35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赴巴黎德国艺术史研究中心等处访学交流。
关于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项目作为一个致力促进当代艺术史研究的开放性项目,旨在协助国内思想界和学术界直接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并为彼此提供一个交流与对话的直接互动平台。作为年度项目的核心环节,它极佳地昭示了OCAT研究中心的学术主旨:知识、思想与研究,提倡当代艺术史及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及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
自2015年开馆以来,OCAT研究中心陆续邀请了法国著名哲学家、艺术史学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Georges Didi-Huberman),美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巫鸿(Wu Hung),英国牛津大学古典考古学和艺术史高级研究员雅希·埃尔斯纳教授(Jas Elsner),美国著名学者、艺术批评家和理论家W. J. T. 米切尔(W. J. T. Mitchell)以及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荣休教授柯律格(Craig Clunas)作为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主讲人。
几位主讲人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入手,分别举办了题为“图像·历史·诗歌:关于爱森斯坦的三场视觉艺术讲座”、“ ‘空间’ 的美术史” 、“从欧洲中心主义到比较主义:全球转向下的艺术史”,“元图像:图像及理论话语”和“中国艺术史上的三个跨国瞬间”的系列学术讲座。同时,上述学者也策划或促成了OCAT研究中心的年度展览,依次为“记忆的灼痛”(2015年)、“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当代艺术展示”(2016年)、“遗址与图像”(2017年)和“元图像”(2018年)。围绕着几位学者的论著与策展实践中蕴含的学术思想,OCAT研究中心策划和主办了一系列研讨班、专题讲座和公共对谈活动,激发了国内外艺术界与学术界的思索与热烈讨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