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中 国 新 绘 画


自千禧年以降,中国当代艺术在创作实践和演进路向上,相较于之前的时期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转向,并随着一大批70、80后艺术家的成长与成熟而呈现出日益开阔、丰富的多元视角及面貌。即将在10月中旬举槌的保利15周年庆典拍卖中,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部集结多位标志性艺术家不同创作阶段中的16件重要作品呈现于“中国新绘画”拍卖专题,分别按照“个体化的肉身经验”、“时空寓言”、“传统的激活与再生”、“观念表达”等若干重要学术线索,集中梳理了千禧年后当代绘画领域中的最新趋势与阶段性成果。其中,不乏贾蔼力《二月物语—永远(海)》、黄宇兴《河流|漩涡》一类气势恢宏的史诗性巨制,亦有陈可《病床上的弗里达》、韦嘉《李白》、康海涛《老房子》等尺幅含蓄却刻画入微的精绝之作,更有孙逊《隐之书NO.1》、陈彧君《亚洲地图》、张慧《蔓延》、卜镝《私密花园4号》等艺术家特殊创作阶段的标志性作品。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部希望通“中国新绘画”这一深具前瞻性的专题,持续推进中国当代艺术及收藏界对于新世代中青年艺术家的关注与认知,并为市场及收藏界孕育更多面向未来之可能性。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贾蔼力

二月物语—永远(海)


2006 年作 

布面油画
300 × 200 cm × 3

签名:J.A.L. 2006.3


出版

《疯景》P56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2007年版


展览

2006年上房抽梯:当代艺术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北京

2007年疯景——贾蔼力个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北京

2020年站台中国十五周年特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北京


来源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估价:18,000,000 - 28,000,000


贾蔼力的绘画阴郁、混沌、焦虑,仿佛无从搁置,却又处处流溢出一种无比孤独的气质,有着其他青年艺术家极为少有的成熟与深沉。他并不盲从如今繁复多样的艺术思潮,其自身的艺术激情仿若是对与当代流行所异的现代西方艺术史中所推崇的浪漫主义精神的回归,既艺术是那些被众生所误解、嘲弄和遗弃的天才们对个人情感和激情的表达和撞击的产物。他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人生体认交叠于画面中,并以史诗的方式描绘出一种人类处于启示录式的“风景”中,而“风景”的概念所指不是日常之风景,而是通指内在心境在油画媒介上的所有对象化映照。于是,贾蔼力的绘画好似一个天然富有双关答案的谜语一样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呈现了他的个体情感,借由个体化的绘画语言展现于画面之上; 同时,这一看似“个体”感受的情感迸发却又回应了人类精神世界中所关注的共同问题。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作品局部


作为贾蔼力《疯景》系列中的旗帜性作品,《二月物语——永远(海)》更是将个体思考与人类精神之间的连接直呈得淋漓尽致。对于观者而言,首先闯入眼帘的便是静谧而又广阔的湛蓝色,同时浓郁的灰绿色亦被艺术家掺杂其中,从而营造出一片空旷、荒芜、萧索的,宛如巨大舞台般的恢宏场景。低矮的地平线暴躁不定地延伸于巨大的苍穹之下,画面中心被平直的“视平线”一分为二,上方的天空纯净而深沉,下方的场景却充斥着绝望与死亡的气息。龟裂的大地就此延伸而出,贫瘠的土壤与枯萎的植物根部似乎象征性地暗示出自然生命于此处的缺席,河岸之上散落着废弃的酒瓶、肮脏的白色塑料以及分辨不清的破碎纸屑又令人联想起某种巨大灾难之后的破灭场景。足以想象,曾经波澜壮阔抑或风平浪静,却始终生机勃发的大海已然在贾蔼力笔下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类在无视众多警告之后一手缔造的世界末日。犹如安塞姆·基弗在其营造的宏大风景作品中对于历史的沉重拷问,贾蔼力的废墟场景同样浸透了对人类过去、当下与未来的思索。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管贾蔼力偏爱具有普世意义与高度精神性的主题,强调自身与世界关系的心理呈现,但其创作却依旧饱含着对于日常生活与外部世界变迁的细致考量。在《二月物语——永远(海)》中,贾蔼力将一种源自现实生活中的完全个人化的惆怅、孤独与绝望的心绪,通过巧妙的幻化方式铺展在大幅的画布之上,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又确是其纯净理想主义的绝佳展现。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家,贾蔼力不断经受着来自现实的伤害与精神的冲击,内心的矛盾、忧虑和失落交织往复。但他的注意力并不仅仅停留于己身,而是选择以个人为基点,逐步扩展到人类社会与环境突变的后果——那些全体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残酷现实与后果。而对于观者来说,艺术家对人类群体的关注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渴求早已从作品中蔓延而出,在巨大的震撼之余,亦是振聋发聩的长鸣警钟。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黄宇兴

河流 | 旋涡


2014 年作 

布面丙烯
260 × 600 cm 

签名:Huang yuxing 2014


出版

《河流吞噬了树丛| 接着吞噬了你》P5、P42-46 天线空间2014 年版

展览

2014年黄宇兴个展:河流吞噬了树丛| 接着吞噬了你天线空间/ 上海



估价:1,500,000 - 3,000,000


对于黄宇兴而言,《河流》无疑是其对知觉记录中最为特殊的系列作品之一。而《河流| 漩涡》一作又堪称此系列的扛鼎之作。此作持续了黄宇兴一贯以来对于大尺幅的偏爱,在长达六米的巨作面前,画家以画面上下方色彩的冷暖塑造出具有“地平线”意味的视觉感知。相较早期对黑色的热衷,黄宇兴转而在画面中使用了大量具有视觉冲击性的颜色,迷幻的蓝色,娇俏的粉色,活力的橘色,低调的绿色......尽管画面色彩繁复交织,缤纷绚烂,但却又彼此保持了一种别样的平衡与和谐,最终弥散出一种矛盾、迷幻及忧郁的气质。这恰恰是黄宇兴作品的最大特点:以色彩的运用传达心理活动的质感及精神层面的感知。“选择颜色的时候,就会选择给你相同感受的颜色。这种线索来自不同阶段的生活感受,并不是符号化的关联”,黄宇兴显然并没有表示出对于特有颜色的偏好,而是将颜色看做表达心理感受的一扇窗口。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作品局部


在《河流| 漩涡》中,奔流的河水被艺术家赋予了变化且永恒的形态,大大小小的漩涡仿佛毫无秩序地在画面上随意罗列,借由与色彩的融合,漩涡中透出迷幻的光芒在画面中无限无休地蔓延。在这些看似相似且无序的漩涡背后,艺术家却借由对于个人知觉的思考,实现了一系列精确、重复、恒常而连贯的创作。在此,“河流”既代表了强烈的生命力,却又饱含致命的毁灭性,不同于此前“改变中的生命史”或是“光芒”之中艺术家透露的某种狂喜,黄宇兴特别将强烈的、复杂的情绪转移到某些经典的知识之上,从而令艺术家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身情绪的抒发,而不再选择将其一次性宣泄而出。在此前作品中被反复描绘的脸孔,在《河流| 漩涡》的画面中变成了漩涡、椭圆、球体等基本几何形体的集合,由此,绘画的变革在黄宇兴的笔下开始出现:“在这样的表达中,‘我’私密的一面隐退到了背后,换以开阔的感情和空间体验。”隐去了“私密”元素的“河流”系列以色彩斑斓的视觉方式阐述了对于时间的复杂感触,同时也孕育了新的主题和“河流”本身的演进。尽管在面对世事如“舒缓或湍急的河流,而没有退路”之时,是令人惆怅的,但至少印证了霍金提出的观察方式——“水分子的移动和迁徙无法证明时间不可逆转的特性,它们永不变化、永不消亡”,而这或许才是黄宇兴“河流”的原型。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2014 年 “河流吞噬了树丛 | 接着 吞噬了你”黄宇兴个展 展览现场


因而,生命力与毁灭性并存的“河流”就此成为了黄宇兴画面中的主体意象。通过不同尺幅、色彩、维度中对于“漩涡”纹理的并置,黄宇兴构建出极富迷幻色彩的永恒之境。这种带有未来主义的视觉语汇渊源于当下网络时代中,个人所深切体会的爆炸性视觉和物质主义氛围。相比于纯粹的现实世界,人们永远无法避免陷入到失落之中。在此,黄宇兴借助这一强烈的情感共鸣,运用令人醉目的冲击性色彩,最终使“河流”成为了众人趋之若鹜的时空幻境。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陈彧君

亚洲地图


2009-2016 年作 

纸本综合材料

240 × 120 cm × 3 


展览

2009年向厚看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北京

2013年木兰溪—不居莱比锡棉厂艺术区/ 莱比锡/ 德国

2016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西岸艺术中心/ 上海


出版

《故土不乡愁·陈彧君》P58&127 2018年版



估价:1,200,000 - 1,800,000


陈彧君的拼贴在形式上十分接近传统意义的拼贴画,但在观念上则是一个指向复杂的跨文化间的错层交融问题。《亚洲地图》从某种角度看,它具有魔幻主义的色彩。首先,它所提供的情景是非主流的带有南方沿海所特有的移民文化特征,更确切地说,就是一种在特殊宗教氛围影响下的区域性文化。其二,虽然它图像的来源看似是从现实中摘取并置的空间镜像,但其实它关乎的是现实之外有关宗教文化的浮想联翩。这些都跟他家族特殊的迁徙记忆有关。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在遥远的东南亚有自己另一个家族的存在,而且是在祖辈父辈的零碎言语,和家里不时远道寄来的物件所构成的记忆中形成的另一个故乡。这个他从未去过东南亚的家引发了他对亚洲文化宽泛的联想与思考。所有现实的碎片和他自小形成的想象力,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融合共生,就像一扇通向异域的天窗,因为我们谁都没有真正到达过那个心境所指向的故乡。《亚洲地图》显然不是在摹写现实世界,而是再现不可见的内部世界的心像(mental image)。艺术家建立心像的过程,生发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国家、地区通过网络、媒体上流传的图像,自觉或不自觉的给人留下印象。陌生人通过千万人的眼睛、快门来获得“印象”,但“印象”并没有因为千万人而有千万种,恰恰相反,它常常是固定的,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大多数人的视角? 譬如,印度通常被预设为“混乱无序”的国度,于是反证了大众对于“有序”的定义,足以说明以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为代表的现代城市概念已成为通识。大多数人在主观认知框架下,审视其他多元的,甚至更合理的存在形式,而不自知。但陈彧君看到了支撑东南亚社会内部运作的有机力量,宗教、历史、民间文化盘根错节,相互作用,蕴含强大的生命力和自然法则。他的拼贴也遵循同样的方式,从填涂马赛克开始,时而添入手稿,时而贴上纸片,像常春藤一样向内、向外蔓延,从碎片与荒芜中自然生长出一幅耐人寻味的景象。幻像就是一扇门,它通往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徐小丹《关于陈彧君的<亚洲地图>》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孙逊

隐者之书一


2014年作

纸本综合材料

149 × 361 cm 


展览

2014年 隐者之书- 孙逊个展香格纳新加坡/ 新加坡



估价:1,000,000 - 1,500,000


创作于2014年的《隐者之书》系列延续了《21克》以来孙逊对于历史的质疑,是艺术家对自身、对历史、对真理的重新思考与回应。《隐者之书》的名称来自原始拉丁语“隐页”(Palimpsestes),意为人类最为原始的书籍是在羔羊皮上不停涂抹并誊写新的内容。在这幅《隐者之书•之一》的画面中,巨大的红黑乌鸦构成了我们的视觉重心。乌鸦在《圣经》中被看作“神的信使”,它为“神”带来每日所见,并为“神”向世人带去“神谕”。最终,乌鸦的身份成为世人眼中的预言者。它嘴中衔着的纸片与背后落下的书籍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历史的叙述方式是永恒的,但真实的故事却正在消失。有趣的是,艺术家在画面右侧特别安排了一个拥有巨大乌鸦翅膀的手风琴,在它的下方是层叠的骷髅。作为死亡边界的象征,“骷髅”无疑构成了一种视觉隐喻,暗示了“阴”与“阳”、“人”和“神”的区别所在。在《隐者之书·之一》中,艺术家力求传达出某种关于“历史”的本质论思考,即:究竟什么才是历史的真实?这种真实又是如何显现与运作的?答案是开放式的,并似乎又被抛给了观众。耐人寻味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该作品时选用了由旧《新华字典》拼接而成。在此,字典本身演化为权威的象征,其诞生是为了普及知识、规范文化。作为世界的文字标准之一,《新华字典》也代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不断寻求对于世界的认知,而其最根本之处在于建构对于“自我探知”和“认知世界”的标准。而“标准”的建立常常借由诸如字典、节日、纪念碑等似乎亘古不变的事物来进行确立。但“标准”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标准”是否掺杂了“谎言”? “标准”又是否能够替代“真理”?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张慧

蔓延


2016 年作 

布面油画
200 × 400 cm 

签名:张 2016



估价:800,000 - 1,200,000


《蔓延》是张慧2014年以后的创作中尤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曾多次出现在其个展与群展之中。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拾回”的艺术概念:即以重复和层叠的工作方式,不断对以往的创作进行覆盖、修整和再创作,使得多重的时间、情感和精神空间在同一作品中交汇和叠加。《蔓延》本是张慧在2012年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北京某处的夏日小景,建筑与树木被统一在绿色的色调之中,呈现出一派盛夏光景。六个月以后,受北京小雪景致的激发,艺术家依照自然规律,主观地在画面中“下”了一场雪——在桌子、树杈等角落覆以白雪,从而在作品中将艺术家个人的不同时间段连接了起来,并让画面有了时空变换的戏剧之感。画面上方隐约刻划着Happy New Year,也是作品最初的名称“新年快乐”,但随着艺术家的不断再创作,作品更名为《蔓延》,意味着形式语言和语意的不断延展。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张慧 2016 年同名个展现场


在同一画面上的重叠创作将艺术家不同时间段的个人经验连接起来,每一层创作中都封印着一个独属于艺术家的时空感受。不同于简单的图像并置,艺术家在既有画面进行凃绘,保留了以往创作的痕迹,从而使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历时性变化得以显现,也让画面有了时空变换的戏剧之感。悬浮于各时景色之上的,还有一圈漂浮的蓝色闭环——这条线路即是艺术家每天往返于家与工作室之间的实际线路——通过这一方式,艺术家巧妙地交织出一条完整的个人经验线索,作为“画眼”呈现在画面当中,隐喻着其一直以来对形式语言所进行的主观提炼和创造。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康海涛

老房子


2007 年作 

纸板丙烯
112 × 157 cm 


出版

《A+A’2008——A+A第三回展》P123 Timezone 8 2008年版

《向内,凝视——康海涛个展》图版35 偏锋新艺术空间2009年版

《艺术财经·人物》第8版2009年3月28日

《Hi 艺术》P15 2009年第4期

《艺术财经》P94-95 2009年第5期

《1314 Blackant》封面&P45 黒蚁出版传媒2010年版

《Hi艺术》P119 2011年第3期

《艺苑》P129 2012年12月(下旬刊)

《剥离——来自中国的新艺术》P119 Berlin Koppenplatz 5 2012 年版

《近观与冥想——2012当代艺术邀请展》P60 成都洛带古镇巢艺术中心2012年版

《向前进!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P14-15 民生现代美术馆2013 年版

《苏醒的中国直觉——第一回展》P78 悦美术馆2014年版


展览

2008年人民·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2008年A+A’2008——A+A第三回展多伦现代美术馆/ 上海

2009年开放的视域——中国当代艺术展捷克国家美术馆/ 布拉格

2009年向内,凝视——康海涛个展偏锋新艺术空间/ 北京

2012年剥离——来自中国的新艺术Berlin Koppenplatz 5 / 柏林/ 德国

2012年近观与冥想——2012当代艺术邀请展成都洛带古镇巢艺术中心/ 成都

2013年向前进!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

2014年苏醒的中国直觉——第一回展悦美术馆/ 北京



估价:300,000 - 400,000


多年以来,康海涛坚持用慢悠悠的方式绘制着他心目中的奇异风景:朦胧遥远的山岭、道路旁破旧的老屋、夜色中飘缈的树林、孤寂的池塘。与“角落”系列幽暗画面不同的是,“夜色”系列的画面稍微亮一点,因为总是有不知来源的神秘光线投射于孤寂树木和破旧房屋的内部或外部。虽然笔触显得极为理性和严谨,但画家确实以一种激越超然的情感在画着这些神奇的光芒,他画出了被这些神奇光芒所浸染的寥落景观,画出了一种看不透的悠远,一种曼妙如诗的意境。可以说,康海涛就是一个在夜色中漫步,以一颗赤子之心寻觅大自然之美的幽雅诗人,他对于自然的凝视能够引领我们返归事物的神圣本质。

——范蓓《内向凝视》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陈可

病床上的弗里达


2013 年作 

布面丙烯
50 × 50 cm 

签名:可2013


展览

2013年弗里达·一个女人:陈可个展第一届香港巴塞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

2014年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 星空间/ 北京



估价:120,000 - 200,000


1946 年,39 岁的弗里达·卡罗又经历了一次大的手术,彼时的情人,也是她的挚友尼古拉斯·穆雷用相机记录下了弗里达在病床上的模样。在弗里达数不清的照片中,她多半是明艳照人的,盘着墨西哥风格的发辫,身着色彩浓艳的传统服饰,表情刚毅又美丽。但这批穆雷镜头下,病榻上的弗里达却呈现出她的另一面,坚强的面具此时褪掉了许多,内心的脆弱微微流露。投向穆雷的目光格外温柔恳切,也许这是更真实的弗里达,敏感的,深挚的。和她的摄影师父亲在她童年时记录下的神情类似,画这张画时,我也初为人母,经历了身体上的伤痛,和内心无尽爱意的并置,似乎更能理解她了,这也促使我像她一样拿起画笔,诠释她,也记录自己。

——陈可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韦嘉 

李白


2014年作 

布面丙烯
65.5 × 50.5 cm
 

签名:韦嘉《李白》2014(背签)


出版

《如遇林踪》P63 星空间2017年版


展览

2014年西岸博览会西岸艺术中心/ 上海

 


估价:120,000 - 200,000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浪漫派诗人”,李白的来历存在着很多种说法,即便如此,在中国的教科书、典籍和艺术作品中,他一直都被描述成一位英俊潇洒的汉族学者的模样,这使得他可能具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变得鲜为人知。韦嘉作品中的李白却以一个非典型性的面貌示人,这副粗旷、大胆,甚至有些粗鲁的少数民族模样,戏剧性地挑衅着观众。与此同时,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再次浮现,例如:“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从哪里来?”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马轲

证据


2013 年作 

布面油画
200 × 200 cm 

签名:马轲2013


展览

2016年马轲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北京



估价:300,000-450,000

马轲画中的每一个人物是多么的意味深长,无论女人还是男人,都是他自己的象征,也是人性面貌的体现。画家精准地捕获了转瞬即逝的视觉对象并传递知觉感受:即兴高采烈、恐惧战栗、沉思平静、强烈欲求、哀婉悲怆等等,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频繁经历的各式情感。一般而言,其作品涉及的是集体主义的统一社会中的个体异化,但是,这些观察总合却转变成一个人类经验的精华所在,且并未受到文化或特殊事件的限制。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宋琨

自画像NO.1


2014 年作 

布面油画
160 × 110 cm 

签名:宋琨自画像NO.1(背签)



估价:400,000 - 800,000


宋琨的艺术包含着两层截然不同的文化,一是通过学院派教育而保存下来的古典主义文化,这更多地体现在她的美术素养和绘画趣味中。这不仅包括她在画面上所表现出的确切的素描、理性的塑造、银灰的色调、控制恰当的颜料物性,还包括她对肖像及人物题材的偏爱,这正是最能体现传统美术造型能力的地方。与这种理性、精确、优雅的美学趣味相对的——甚至相对抗的——是宋琨的作品与她所处时代的亚文化内容,动漫、Cosplay、实验电子、赛博朋克。当然,这些内容并不难理解,和大部分同代艺术家一样,正是这些当代文化资源给她提供了能够从学院传统的压力下摆脱出来并获得个人身份感的动力及营养。但又和很多同代人不同的是,宋琨并不属于任何一种标签化的“动漫美学”,她的作品中没有符号化的夸张与波普式的挪用,这或许是因为她是真正地身处于这种文化中,而不是一个外部的策略化的旁观者。

——鲍栋《古典之酷》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陈可

六层塔


2007 年作 

布面油画
215 × 215 cm 


展览

2007年 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陈可个展星空间/ 北京

2007年 NUCLEAR TRANSFORMATION 玛蕊乐画廊/ 米兰/ 意大利

2012年 自旋—新世纪的十年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15年 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保利艺术博物馆/ 北京


出版

《和你在一起,远不孤单》星空间2007 年版



估价:1,000,000 - 2,000,000


《六层塔》集中体现了陈可个人情境叙事的显著特征。创造出的圆鼻头小女孩被陈可赋予生命,成为其作品的一个标识。虚构的女孩也正身处于虚幻的空间里,极赋魔幻和超现实色彩。这一仿像的世界直接取代了原本的真实,成为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投射方式。画面里遍布的蜡烛烧尽的流淌痕迹与充斥的灰暗色调、女孩瓷白肌肤中的凝固表情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忧郁和无助感。但同时女孩的粉红脸颊及背景橙黄色调的穿插又带来一种温暖的安慰。陈可以其个体经验和主观情感为切入点,在虚拟的个人情境叙事中使作品既不趋从于同时代的类化倾向与潮流,也远离了图像符号的泛滥和机械复制,从而构筑了流行文化下艺术创作的崭新形态。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高瑀

鹊桥相会图


2009 年作 

布面丙烯
200 × 300 cm 


展览

2009从Zero到Hero 星空间/ 北京



估价:280,000 - 400,000


作为经典中国式主题的熊猫经常出现在服装、文学或是漫画中,且都是憨厚温顺的形象。然而,在高瑀的作品中,他打破常规塑造了一个暴躁易怒的熊猫GG。高瑀不仅不喜欢熊猫,甚至很讨厌它,在他看来,这个懒惰的动物根本不配作国家的“国宝”,以熊猫代表中国简直荒谬至极,所以他创造的熊猫形象是那么的暴躁,任性。在2002年,他画了第一张贪婪地吃竹子的熊猫,这个有点自传式的角色从此一直出现在高瑀的画布上。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黄宇兴

花园


2011 年作 

布面油画及丙烯
170 × 275 cm 

签名:HUANG YUXING 2011


出版

《黄宇兴》P13-15 Galerie Paul Freches 2012年


展览

2012年花园—黄宇兴绘画2011-2012 / Galerie Paul Freches / 巴黎/ 法国



估价:450,000 - 700,000


浓烈抑郁和混乱反抗是画面背景的主调,藏蓝本应拥有的静谧氛围被加入了肆意生长的嫩绿色,最终构成了充满矛盾与混乱的色彩世界。画面前景中爬卧着一只鬣狗。整只狗由暗红色构成,看似安静与乖巧的形象却被艺术家点上了各式各异的色彩,混乱的色彩却有力暗示了红狗作为一种猎取动物内心的冲突与紧张。尽管经历了长久的驯化时间,但犬类身上的野性似乎永远没有消失,而仅仅是被苦苦地压抑着,面临着随时旋即爆发而出的可能。红狗身上不断淌下的红色颜料暗示着这一枷锁的不稳定。

 

在此,黄宇兴通过暗郁的色彩和主题,看似探讨动物,实则是在更为深刻地讨论人性。作为世界的主宰,人总是自认为能够驯服万物,以万物之长立于世间,然而事实上,人类并没有成功且完全地驯化动物,这从犬类被压抑的野性上得以看出,世间万物均只能是自己的主宰,甚至人们本身也是被外物所主宰的。黄宇兴借助对动物与自然的知觉感官上升至对于人本身甚至世间万物的探讨。这与其早期对于人及其器官的探讨一脉相承,也是其对共同“隐喻”与“明喻”结合的探索之作。有趣的是,在这一疯狂的爆发之后,黄宇兴却又走上了隐藏知觉的道路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卜镝

秘密花园4号


2014 年作 

布面油画
80 × 200 cm 

签名:BU DI 



估价:100,000 - 200,000


在重拾画笔的数年时光中,古代山水画成为了卜镝解构的对象,这并非经由某种语言学理论引申出的观念方式,他的动机更为本能,视绘画为一处“可以从现实中逃出去的地方”——山水画里的风景和场域正可以移情,可以让他自愿迷失于其中,进而寻找和建构个体的语言、形式和空间感,这一路径也暗合他收藏和鉴赏文物的长期癖好。

 

具体到自我实现的可能性方面,他显然鄙视那种表面化的材质和概念偷换,即以油画的方式去复制桃花源式的经典图像,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将这些文本童稚化,视之为一套以完美语法组合成的玩具,好奇地加以拆卸、翻转、重组,甚至就此让它们碎落一地...... 这种搭积木般的认知游戏,对应于他的具体创作步骤:从空白画布的任意一处开始,通过细节的衍生和蔓延,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可能返归于原文本的既定结构,也可能只是放大一个局部,抑或,造成了一种强烈扭歪之后的地貌。

——朱朱《卜镝:从松针到柳丛》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段建伟

送菜


1999 年作 

布面油画
125 × 110 cm 

签名:可1999 DUAN


出版

《小孩——段建伟油画》 P73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年版



估价:600,000 - 800,000


段建伟选择这些人物,可能是因为他父亲从事写作,喜欢写同乡的生活,讲述亿万河南人的故事。他选择这些人物,可能是因为想强调文学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文学对他也是画家的妹妹段建宇同样重要),文学帮助我们脱离现实,逃离日常生活的琐碎,创造出只属于我们想象的诗意世界,在艰辛中忍辱负重。

 

我认为画家在这些人物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把许多梦想融入到了他们之中,把年轻时的许多激情灌注了进去。这些人物没有显著特征,画家注意的是整体气氛,而不是细节描摹,这些人物带着些乡情,带着些许顺从,或许是画家已逝青春的化身;虽然画家有着不同寻常的抱负和诗意的念想,但可能他和其他同乡都不大一样,不得不忍受孤独,甚至误解;即便如此,这些人物代表了他对家乡的情感。

——莫妮卡·德玛黛《段建伟的文艺复兴》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秦琦

洋酒


2007 年作 

布面油画
185 × 250 cm 

签名:qinyi2007



估价:300,000 - 500,000


在“70 后绘画”中,秦琦无疑是绘画性实验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佼佼者。除了他早期表现的青春主题绘画之外,他的大部分绘画都表现为对于平常和反常图片的一种图像实验。这种语言和图像的实验使“70 后绘画”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观念性和真正意义的平面性实验。

 

艺术家秦琦最新的“绘画实践”,早已摆脱了早期作品中强调观念语言实验的明示的图式风格和之后紧跟的“社会学图像”意义上的倾向,而及时转向了更加放松和自由的涂写“印象笔触”和精致的“内敛化的思考”于一体的绘画语言。画面中看上去随意的堆积的颜料和勾画的笔触更接近“实物拟像”的还原,带有浓厚的直接审美感受,从而呈现出了一种特殊的景观和情境的绝佳融合。

——董冰峰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网络平台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抖音号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官方视频号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云征集联系方式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中国新绘画 中国 保利拍卖 千禧年 艺术 时期 80后 艺术家 视角 面貌 保利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