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 展
地 点
北京千禧大酒店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
梅是吴昌硕平生最喜爱的题材,从小生活坎坷的吴昌硕深知“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曾言“梅花似人,有梅花秀丽如美人,有梅花孤冷如老衲,有梅花坚贞如贤臣,有梅花孤傲如侠客”。本幅《双清图》所画之梅遒劲多姿,下半部分红梅繁而不乱,设色古艳不失雅韵。上半部构图疏朗,一株绿梅向上生长延至画外。此外,吴昌硕画梅常画石,他说“石得梅而益奇怪,梅得石而愈清”,画中双梅正是相伴在一青石前后,相辅相成。石以淡墨出之,与梅花相得益彰。
画为缶翁77岁时创作,属晚年作品。吴昌硕的绘画,至60岁而门户立,其创作巅峰约在65岁至80岁之间。在他70岁生日时,在上海迁居吉庆里923号,三上三下的房子,始为宽敞。是时,他重订润格,王一亭、王梦白、梅兰芳等名人归于门下,其在艺坛的地位确立,后被推为上海书画协会会长,颇饮时望。吴昌硕晚年又值闸北兵乱,他曾避居余杭县塘栖镇小住,再游超山,复赡宋梅,遂认报慈寺宋梅亭畔为其故后长眠之所,由是益证其“平生梅花为知己”之情愫。
【璀璨夜场】
Lot.845
吴昌硕(1844-1927)和气生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18.5×48cm
题识:振夫仁兄大人属写,和气生春图。甲辰(1904年)六月,吴俊卿。
钤印:仓硕(白)、石人子室(朱)
出版:
1.《吴昌硕全集·卷一》第23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
2.《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展》第56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年。
著录:
1.《吴昌硕纪年书法绘画篆刻录》第375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
2.《吴昌硕年谱长编》第207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展览:“杭州有约·喜迎G20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展”,2016年8月,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创办、西泠印社。
说明:上款人“振夫”为施为。
施为(清),字石墨、振甫。清代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为吴昌硕夫人施酒之胞弟。善书古籀文,工诗,兼工篆刻,吸髓秦、汉,印风高古。拍品附原木盒。
吴缶翁所作花卉豪迈郁勃、意蕴隽永,独步海内。本幅以写意手法绘瓮中牡丹,背衬山石,佛手铁笔勾勒,其笔墨挥洒纯以草书为之,三者各取直、斜之姿,画面富有变化,看似随意,却处处不离法度。甲辰时吴老已过六十,绘技更臻圆熟,山水、花卉皆擅,渐入无可不入笔下之佳境。其书其画苍茫古厚、雄强浑穆。人谓:山谷写字如画竹,长公画竹如写字,昌老盖两兼之矣。
上款人施为是吴昌硕的内弟,也是吴昌硕的挚友。施为能诗、善画、工书法,学识丰富。吴昌硕待他胜似手足。施为也引吴昌硕为知己。两人不拘形迹,无话不谈。吴昌硕饱学多能,施为有时还尊称他为“先生”,以示崇敬之忱。
-The En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