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盘为圆形,圈足,盘内外红漆素地之上满雕黑漆花纹,盘内作葵瓣式开光,开光内外雕刻同样的花鸟纹,有菊花、莲花、石榴花及栀子花等,若干只小鸟栖息在树枝上。细部的纹饰处理多采用斜刀阴刻的方法,线条流畅缜密而快利;画面布局繁密,花叶相连,雀鸟停驻其间,神态鲜活。盘面边缘一隅刻划「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楷书款识。整器雕漆风格特色,图纹雕刻皆精,但漆层较薄,为文献记载中「滇工」所制,颇具研究价值。
云南是明中期制作地方风格漆器的重要地区,明天顺年间的王佐补证的《格古要论》中剔红一条曰「剔红器皿无新旧,……今云南大理府专工作此。」在堆红一条中曰:「假剔红用灰团起,外用原漆漆之,故日堆红,今云南大理府多有之。」
宣德以后,从正统到正德(1436-1521 年)计六朝,几乎看不到刻有年款的雕漆器。除本品外,尚有一件流往海外的 「弘治二年平凉王铭刁」款识的滕王阁剔红盘,此算极为罕见的一件。而这件黑漆花鸟盘,款识中明确记录有时间、地点和人物,且此大盘花纹轮廓雕出之后,在处理纹饰细部时,多采用斜刀阴刻办法,线条流畅缜密而快利,这种雕刻技法,同已发表的所谓云南雕漆是相同的。这件作品对解决云南雕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目前已知,明代宫廷御用器主要包括瓷器、漆器、掐丝珐琅器、玉器、铜器、金器等。官窑瓷器拥有的年款最多,在判断年代方面的依据也最为充分。
明代的皇家御用漆器款识种类仅次于瓷器,主要包括永乐款、宣德款、嘉靖款、万历款,这四朝漆器的特征也相对容易辨别。除此之外,还有极少量的隆庆款(如台北故宫藏品,《龢光剔采》图095)、天启款(如德国斯图加特林登博物馆藏品,《Chinesische Lackarbeiten》,1988年,图79)、崇祯款。
本次北京保利拍卖会出现一件崇祯戗金填漆云龙纹香几,髙61.5厘米,圆形几面装饰红地云龙纹,束腰及腿面装饰折枝花卉纹,足外翻,下接原配水仙纹须弥座。香几内壁髹黑漆,一腿上部内侧刀刻填金“大明崇祯丁丑年制”楷书款。
作为明代最典型的御用纹样——龙纹,在瓷器和漆器上普遍存在,其绝非画匠率意绘就,而是由朝廷颁布款式,降发御用监制作。元明清三朝龙纹具有比较显著的变化规律,是我们判别具体年代的重要依据。我们发现,明代漆器的龙纹眉毛在各个时期的演变较为明显。龙纹眉毛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葫芦形和火焰形两类。葫芦形眉竖直向上,流行于永乐至嘉靖时期,万历朝发现很少。火焰形眉向两侧外撇明显,自嘉靖朝开始流行,万历朝极为普遍。本拍品的龙纹眉毛明显向两侧外撇,且开叉角度较大,据此可以将其制作年代定在明代晚期。须弥座底部黑漆缺乏光泽,表面断纹分布均匀、自然,颇具美感,同清代官造的光亮、无断纹黑漆迥异。
故宫博物院拥有清宫旧藏的元明清官造漆器近两万件,可谓数量宏富,然而,崇祯款漆器仅三件,皆采用戗金填漆工艺制作,装饰云龙纹,其中的罗汉床为辛未(崇祯四年,1631)年造,曾多次出版;两件盛装古琴的长方匣系近年文物库房整理的新发现,一件同属辛未年造做,另一件系丁丑年(崇祯十年,1637)制作。
见于海外出版物的崇祯漆器是一件填漆戗金香几,虽然几面龙纹的细节模糊不清,但髙束颈、足外翻的特征,以及“大明崇祯丁丑年制”款的刻做位置皆与本拍品极为近似。大概因须弥座缺失,髙度仅为52厘米。
比较上述五件崇祯漆器,会发现几个共同特点:
1、皆采用填漆戗金工艺制作而成。填漆戗金工艺是将戗金与填漆两种工艺巧妙地结合。填漆是先在漆面上刻浅而平的阴纹,之后将所需的色漆填入阴纹轮廓,填入之漆需浓厚,略髙于漆地表面,经磨显才能与原漆地平齐,再经推光而成。填漆作品表面平滑光亮,用手抚摸,细腻而润滑。戗金工艺指纹饰的轮廓及细部纹理用钩刀刻出,然后打金胶,贴金箔,让金漆与漆地一般平。戗金填漆工艺能给观赏者带来耀目华贵的视觉感受。上述几件作品形制规整,刻工精细,与宫廷要求的严谨风格相匹配。
2、皆装饰龙纹,龙纹的构图接近,眉毛俱向两侧外撇,同嘉万漆器相似。束腰及腿部的花卉纹亦常见于万历填漆。如果没有年款,则很难区分。洪武三年诏令中书省,“申禁官民器服,不得用黄色为饰,及彩画古先帝王、后妃、圣贤人物故事、日、月、龙、凤、狮子、麒麟、犀、象之形,如旧有者,限百日内毁之”。(《明太祖实录》)由是观之,自明初开始,龙纹严禁官民作为装饰图案,上述五件崇祯款漆器必属皇家御用无疑。
3、年款皆为八字干支款,且书体接近。八字干支款始创于万历年间,也是万历官造漆器的主流款识格式,数量明显多于“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考虑到现今发现的三件天启款漆器全为“大明天启癸亥年制”款,六字年款加入天干地支的形式一直流行至明朝末年。
崇祯和万历之间相隔泰昌一年、天启七年,短短八年时间内,装饰及刻款的风格保持不变,完全合乎情理。
崇祯辛未款戗金彩漆云龙纹罗汉床
故宫博物院藏
崇祯丁丑款戗金填漆云龙纹香几
《Oriental Lacquer Art》,1972 年,页323
香几在明清时期如何使用?成书于万历年间的“时尚攻略”——《遵生八笺》指出,“书室中香几……髙者二尺八寸,几面或大理石、岐阳、玛瑙等石,或以豆瓣楠镶心,或四八角,或方,或梅花,或葵花,或慈菇,或圆为式;或漆,或水磨诸木成造者,用以阁蒲石,或单玩美石,或置香橼盘,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单置一炉焚香”。(图七)“若书案头所置小几,惟倭制佳绝,其式一板为面,长二尺,阔一尺二寸,髙三寸余……斋中用以陈香炉匙瓶香合,或放一二卷册,或置清雅玩具,妙甚!”就实物而言,明代漆香几(例如《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明清家具•上》图162),或黄花梨香几的髙度多在80厘米上下,与文献记载的髙香几尺寸大致相符。本件拍品同《Oriental Lacquer Art》出版者俱属髙香几范畴,惟尺寸稍小,更显稀缺。其木胎相对厚实,可能用以承托重量较大的赏石、香炉等。
此件崇祯填漆戗金香几还有一点须提请收藏者留意:几面龙纹的五爪未经修改。崇祯八年刊行的《帝京景物略》记载,“(瓷器)今市所争购,多当年不中御用者。其有龙纹五爪,不落民间,或碾去一爪而亦市之”。换句话说,明朝末年,五爪龙纹仅供御用,民间只能买到装饰四爪龙纹的瓷器。“碾去一爪”的现象同样见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部分晚明龙纹漆器,或许暗示它们在晚明流散到民间后,清代通过官员进贡,重新成为宫廷御用器的一部分。反向推测,本件拍品的龙纹五爪未经修改,似乎提示我们,自崇祯十年(丁丑)制成后,即便遭遇明清鼎革,也一直存放在紫禁城。晚清的局势动荡,致使香几流落民间,上世纪40年代末期漂洋过海,成为日本著名的蟹仙洞博物馆的一件重要收藏。
万历以后,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清)侵扰,大明帝国可谓风雨飘摇,财政吃紧。然而,当我们近距离观摩北京保利即将拍卖的崇祯戗金填漆云龙纹香几时,会发现其漆质、纹样同嘉万作品如出一辙,毫不逊色。其丁丑款暗示,至少到了崇祯十年,宫廷艺术品的制作依旧能够保持较髙水准。财力不足并未导致粗制滥造,只是数量锐减。
众所周知,宋元明三朝漆器一直是学术界和收藏界关注的焦点。明代以永宣漆器最受追捧,嘉万作品次之。崇祯漆器由于存世量过于稀少,尚未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
崇祯戗金填漆云龙纹香几的出现,在满足髙品位藏家对稀缺皇家艺术品类苛刻追求的同时,也为研究明末宫廷家具及室内陈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研究明末宫廷艺术的新资料——崇祯填漆戗金云龙纹香几 杨勇)
此件御制填彩漆戗金云龙捧寿纹大香几几面圆形,高束腰,壸门式彭牙,三弯腿锼如意云头,落在须弥式几座上。通体髹赭色漆,填红、绿、蓝、黑等色彩漆花纹并戗金细划纹理。几面正中雕五爪龙环团寿字,四周祥云围绕,侧面围以万字纹,束腰饰云蝠纹及万字纹,下圈莲瓣纹。彭牙至三弯腿刻双龙捧寿纹,衬以云纹。底座雕相同纹饰,足部与内部髹黑漆。清代高等级的「戗金彩漆」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品大部分均为康熙朝制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康熙皇帝个人的审美喜好,从德国学者Bernd Melchers摄于20世纪初期的旧照中可知,此件圆形大香几原本为北京潭柘寺大雄宝殿佛前所供一组五件香几中的一只,从昔日旧照中可见其上原用来摆放五供,应属于标准的宫廷庙堂家具,级别很高。此件香几1920年从潭柘寺流出,后一直为Trübner家族收藏,1959年至1982年间一直借展于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来源清晰,流传有绪,是一件色彩明丽,工艺严谨考究,时代风格典型的康熙时期庙堂家具代表。
清代最早的「戗金彩漆」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品是康熙朝开始制作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大清康熙年制」戗金彩漆龙纹盘、「大清康熙年制」戗金云龙纹几,有方形、双圆形、梅花形、海棠形。虽都装饰云龙纹,但在造型和尺寸上皆有变化,很可能是与当时的使用空间及使用场合有关,这些漆器家具是康熙朝皇宫中非常重要的陈设器。
此件朱漆戗金彩漆捧寿云龙纹大香几,尺寸上比清宫旧藏的康熙款戗金彩漆云龙纹几要略高一些,不属于一般程式化的家具。而家具的高矮在当时,一定与其所陈设的宫殿或庙宇的空间相关。据一张拍摄于1916-1919年潭柘寺大雄宝殿的照片可知,此香几在20世纪初期仍应陈设于此殿的主贡案前。其第一任藏家于1920年代在北京购藏,应直接出自北京潭柘寺。之后常年借展于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与其同出潭柘寺大雄宝殿的同组清康熙填彩漆戗金捧寿龙纹香几于2018年香港佳士得释出,成交价港币5,620,000。
而从此件香几的龙纹来看,其的确与康熙朝龙纹非常接近,特别是头部的眼睛、龙吻的轮廓以及龙的躯体、爪的刻画。从「几」本身的装饰纹样,大致可以将其断定为康熙中晚期的家具。
此件香车盒为清宫剔红巧匠创新之作,将香料收纳之器设计成辇车样式,集实用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身。香车分四部分:拼装盒式顶、上下双层长方车厢,下承四轮。车体、车轮均以剔彩装饰,最底层锦纹为黄色,中间为绿色,最上层主体花卉纹样则为朱红色漆,比单纯剔红工艺更加复杂,层次效果也更为凸显。造型新颖,做工精致。其内部可贮香料与文房器具,亦可作陈设观赏器。宫车四顶柱、车轮、轮轴均描金粉,十分精巧,华丽精致。此器物宫车之造型,经查考可知为古代宫中帝王后妃乘坐的车辆,唐•杜牧《阿房宫赋》中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清 顾炎武 《桃叶歌》:「三月桃花四月叶,已报北兵屯六合。宫车塞上行,塞马江东猎。」后常借「宫车」指帝、后。此器宫廷制漆匠人以其作为蓝本,可谓匠心独运,彰显奢华。
木胎,面相清秀,为清代雕像风格。背后腰际有「葵生」篆书长方印款。像原来除发髻涂石青外,通身贴金箔,贴后不再罩漆,故金易脱落,今已成为一尊紫漆观音像,仅衣纹间隙及像底尚有金色痕迹。当为明金装銮佛像及用紫漆来为金漆做糙漆的例子。
卢葵生(约1775-1850),名栋,活跃于嘉庆至道光年间,技艺继承其祖映之,以漆玩著称于世。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网络平台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抖音号

欢迎关注北京保利拍卖官方视频号

云征集联系方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