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吴冠中的内心独白——吴冠中版画观摩展亮相嘉德艺术中心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吴冠中的老同学李霖灿(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曾评价他“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纵观吴冠中的艺术人生,这句评价并不夸张。他的绘画起源于写实,在艺途中不断打通古今中西,“水路兼程”,又输入中国写意元素与抽象元素,更是打破油画和中国水墨画的载体界限。
吴先生的艺术实践,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对他的评价那样:“在具象与抽象两种绘画形态之外,创造出意象的艺术境界。”对于吴先生来说, 具象、意象与抽象,正是他艺术历程的三个阶段。无论是七十年代之前的具象写实;还是八十年代的意象境界;以至晚年逐步走向的抽象,都是艺术家自觉的内心独白。
【吴冠中版画观摩展】选取了其后两个阶段具有代表性作品的限量版亲笔签名版画,呈现吴冠中先生创造与变法的轨迹。第一个部分为2000年之前的面貌,从《长城》、《大宅》、到《中国城》、《昼梦》、《层楼》……从中可以感受到吴先生从具象、意象走向抽象的过程。第二个部分则主要选取了其人生最后十年的部分作品,《江南居》、《春风》、《播》、《山野》等,再现其晚年的艺术面貌以及他对于抽象空间的阐释。

写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与源泉,70年代起,吴冠中已不再满足于写生所看到的风景,开始运用“移花接木”与“移山倒海”的组织法创作自然界不存在的更美画面。从70年代末所创作的《长城》便可以看出,在写生的基础上,他将不同地区捕捉到的各种样式的长城的转折与跌宕、山峦的雄奇与险峻,共同经营于同一画面。而在86年所绘制的同一题材,便像吴先生自述中所说的“刻意将画面全部面积任长城尽情奔驰,山舞银蛇是长城的独特个性……加法之后继之减法,减去拖泥带水的累赘,只一味突出行动中之长城,长城之存在。”

有意的营造,凝聚之后的提炼,成为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画家对于眼中风景的诠释;80年代中后期的《大宅》,则是画家将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与门窗之间特殊的构成美抽取出来,借助形象的思维在心中重构,以黑白灰的块面来加以表现。一次次的提炼、再提炼、营造出一个意象的梦里家园,将中国美学的经典与格调以现代的方式呈现出来。
与此同时,吴冠中还在进行另一种创作与思考:当他将生活中的素材与感受提炼抽象成某种艺术形式时,生活的鲜活便与作品不可割裂,融为一体。这便是“风筝不断线”。持续数年,艺术家对苏州园林反复推敲,大量相关手稿的积累,最终呈现在《狮子林》这样的画面里。抽象的美与形式的美相互交织,以至于让画家担心观者会迷失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抽象世界里。正如有人评论的:“从《狮子林》开始,吴冠中逐步摆脱了物相的束缚,进入艺术神游的自由王国。”
在吴冠中心中:“一切的形式及形象无一例外的都以生活为源泉,包括理想的东西、奇怪的东西,其根源只不过是远与近、直接与间接的区别。”《昼梦》的出现,被很多人定义为吴先生第一幅完全脱离了客观物象的抽象作品,而他自己却说:“有人认为这是我进入纯抽象的标志,而我却不离开梦。风筝之线已断?但我仍紧握遥控。”“不断线”似乎有碍抽象的自由高飞。但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正如刘骁纯所说:吴冠中由此确立了自然抽象的个人法则,这正与崇尚自然的中国文化一脉相承。


九十年代的后期,古稀之年的吴冠中,进入了更加自由的创作与表达阶段。正如他在《三方净土轮转来——灰、白、黑》(1998年)一文中写到:“我先前担心他们能否接受抽象的考虑已是迂腐之见了,任性书写胸怀吧,人们的口味已经呈现多种多样的高品位,信任他们的品评吧。……暮年,人间的诱惑、顾虑统统消退了,青年时代的赤裸与狂妄倒又复苏了。吐露真诚的心声,是莫大的慰藉……”艺术家自由的表达,是这之后十余年的方向与实践。风筝越飞越高,线也越来越细。
《春风》是块面的散布、排列、动向、相互呼应以及线的交错。当点、线、面的构成成为作品的主体,形式美成为绘画的根本,作品步入抽象世界。有人说:“风筝的线断了?”


而吴冠中遵循着自己的理念。“假如创作了一个谁也看不懂的东西,即使自认为是宇宙中未曾有的独创,实际上只不过是忘却了生活的长河中已经消失了的灵感的母体。”“灵感的母体”只是被隐藏或解构而并非不存在。


他的思考与实践全部投身到他的作品中,在《春风》、《播》、《建楼曲》、《故园》、《滨海楼红》中得以表达与窥见。这样看来,即使断了有形的线,画家并没有“放弃手中的遥控”,无论是“生活长河中灵感的母体”,还是抽象的世界。
这成就了吴冠中,他终究以其作品与学术主张的不断突破,立于艺林,不负丹青。

吴冠中(1919—2010)
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著名美术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之实践。其强调形式美的艺术主张及其绘画实践成果,推动了20世纪晚期的中国艺术走向现代的步伐,被称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
1919年8月29日,出生于江苏宜兴;
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并于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进修油画和美术史;
1950年秋季学成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此后辗转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工艺美院、中央工艺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
1991年至1993年,获得法国文艺最高勋位和“巴黎市金勋章”;
2002年获选为“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
2010年吴冠中于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1岁。

GUARDIAN ART ×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
10:00am-18:00pm
嘉德艺术中心 三层、B2层
预约观展
敬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国嘉德网拍”服务号
1. 为保证疫情期间开放安全有序,【吴冠中版画观摹展】实行线上预约,预约成功后,请保存好您的预约信息,目前仅接受个人预约。
2. 疫情防控期间,展厅瞬时接待人数有限,请您按照预约日期观展,感谢理解。
3. 入场观展前须接受体温测量,出示本人“健康码”,观展期间建议全程佩戴口罩,避免聚集。
4. 如有疑问,欢迎拨打电话:(86-10)8592 8288转客服部(周一至周五 09:30-18:00)。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