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汇创青春"国际赛新媒体艺术分赛
单项奖:数据可视化
《孪•声》
数字的沟通方式已经步入一种大众时代,在这样的群体中,个人都是作为一个“部分”出现,却仍然保持着个人身份,创作者试图找到自己的语言在带有符号语意和被现在认定的这些周围环境的声音之间有何种的共通性。他将个人生活的声音收集起来,以实时数据建立函数模型转化为画面,形成数据化孪生的自己,画面所运转的轨迹与频率变化即为创作者当天的生活轨迹,同时其他人的声音也能通过实时传输参与到“我”的声音之中,这样的参与作为个体参与的一种方式,也做为一个局部视角为一个数字媒介下的个人参与社会生活与建构提供一种观察方式。
创作者
卢思屹
专业背景
天津美术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硕士
获奖经历
国际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台湾国际学生设计大赛优秀奖、
2020许钦松创作奖
入选展览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新星星艺术展、
广州国际艺术青年+、破冰艺术计划·2020年度展、
Bie-qmodernism:CurrentChallenges and the Future 国际艺术线上展、
2020“融”全国高校十强优秀艺术作品展
2020·FutureLab Opencall展
实时数据应用于艺术创作会是怎么的呈现?
数字时代,如何认识自我与群体的关系?
如何发出“我”的声音?
让我们听听创作者卢思屹怎么说……
Q1
此次参赛作品创作灵感及设计理念?
数字的沟通方式已经步入一种大众时代,在这样的群体中,个人都是作为一个“部分”出现,却仍然保持着个人身份,我试图找到自己的语言在带有符号语意和被现在认定的这些周围环境的声音之间有何种的共通性。
我以自身即“局部”角度出发,将个人生活的声音收集起来,以实时数据建立函数模型转化为画面,形成数据化孪生的我,画面所运转的轨迹与频率变化即为我当天的生活轨迹,同时其他人的声音也能通过实时传输参与到“我”的声音之中,这样的参与作为个体参与的一种方式,也做为一个局部视角为一个数字媒介下的个人参与社会生活与建构提供一种观察方式。
Q2
装置/背景音乐等选取有何考究?
我以7块独立的等比例幕布材质作为成像载体,即相互间隔,又在根据数据实时生成的影像下相互联系,意为万物互联。在信息大数据化的时代下,每个看似独立个体的人与物,其实都有着相对应的联系。
我的作品本身是没有配音乐的,在拍摄现场后剪辑的片子里有配乐,配乐选取的是著名音乐人Steven Price的作品《Soyuz》,因为它有一种空灵之感,我希望在生后节奏很快的当下,人们可以适当的放慢脚步,静心思考与感受生活。
Q3
创作过程顺利吗?
其实在创作过程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孪·声》这个作品从制作到完成经历了好几个版本,反复推翻再重做,因为这个作品是靠我自身生活中的声音数据去驱动程序实时生成影像的,所以在算法与视觉表达上,函数模型的建立上,是在不断尝试以及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也请教了几位程序以及数学方向上的专家,经历了很多次的探讨、论证和实验才得以完成这样一个作品。
Q4
参赛作品的创新点?
谈到创新点,对于这个作品我觉得更多的是自身对认知上的一个突破吧。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转化。我一直很喜欢观察,而对自我的观察是一直困扰我的一个点,因为我无法摆脱第一人称的自我意识以极为客观的角度去审视我自己,所以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做一个孪生的自己,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自身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局部和整体的联系。
Q5
从事艺术创作有多久?为什么决定专注于新媒体艺术方向?
我从事艺术创作时间并不长,本科的时候学习的是动画艺术,上研究生学习的数字艺术,但从事数字艺术创作是这两年开始的。
专注于新媒体艺术方向第一是因为我本来是学动画艺术出身的,对媒体艺术比较感兴趣,第二是我认为时代在不断发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而新媒体艺术方向的表现形式在当下来说更具有多样性、跨界性与包容性,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感知体验,更自由的创作方式,让艺术变得更立体,更亲民。这是我决定专注于新媒体艺术方向的原因。
Q6
你是如何取舍创作过程中衍生出的新想法?
其实在我创作过程当中,我会给自己定一个主题,针对这个主题思考时,脑中经常会不断涌现出很多的不同的想法,但我不会用太多的时间去做选择,而是先去跟着感觉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反而会有更深层次和更有意思的思考、思辨,再根据这些想法去不断丰富自己的作品。
Q7
疫情对你的艺术创作有影响么?
疫情期间一直都在家里度过,除了关注疫情的发展和与朋友向武汉区捐赠物资外,大部分时间我更多是在学习与自我反思。
Q8
创作时有无瓶颈期,如何解决?
在创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瓶颈期,通常我的解决方式就是暂停创作,放空一下思绪,出门走走,或是跟朋友聊聊天,休息一下大脑,往往这样之后再开始进行创作,会有更清晰的思路。
Q9
对于接下来的艺术发展可能性有怎样的展望?
我认为艺术本身并不拘泥于技术,但技术的进步确实会给艺术带去更多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因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接下来的艺术发展我更相信会是一种百花齐放的景象。
Q10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我的发展方向更多是交互影像、算法艺术、以及数据可视化艺术,如果有可能我也会尝试交互装置,和一些机械结构类的艺术形式。
主办单位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合作单位
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
扫描下方二维码
了解2020"汇创青春"国际赛新媒体艺术分赛
更多参赛作品及大赛详情
关于“汇创青春”2020
2020第五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 国际赛新媒体艺术分赛,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承办。邀请国内外高校的大学生参与,在上海高校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分类评选的基础上,选择数字文化创意相关类别的优秀作品与国内外高校的相关优秀作品同台竞技和展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