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从2019年开始整理自己32年的艺术实验,就像讲课时使用幻灯片文件那样严格地对以往作品进行筛选和针砭。这些作品具有阶段性和跳跃性,跨时期地出现很多线索,于是艺术家就萌生了把玩牌的原理纳入进来,打乱和重洗。幻灯片+扑克牌的关系引发出何为物的边界的思考,并从中选择了22件物体作品在长征空间举办个展“埃迪亚物”(Objects of Idea),呈现了展望在以生命为维度的创作生涯中,在材料、工艺、语言上的多样性探索、以及思考与制作相结合的方法论。

《物之边界——展望自1988 年以来的艺术实验》
2019–2020,画册
展览同期,艺术家亲自整理的“幻灯片+扑克牌”被制作成为一部印刷品——《展望:物之边界》。这本书具有“埃迪亚物”的性质,同时也成为展览中的第23件作品。展览是书的一部分,书也是展览的一部分,它们互为作品。我们将分几期内容,从书中挑选与展览中“埃迪亚物”密切相关的作品,分享给大家。
2009–2019
把一块不锈钢石头进行切分、封口,选其中一块进行再切分,再选一块再切分,不断的分割,封口,直到工艺上最细小的碎块。

《分形结构 1#》,2009,不锈钢

《分形结构 3#》,2009–2019
不锈钢,152 × 122 × 52.5 cm
“展望:埃迪亚物”展览现场,2020,长征空间,北京
2009
塞尚认为自然界的本质可用圆柱形、圆球形、圆锥形等形状来归纳概括,这是一个正面的认识世界本质的方法;而当同样的形状改变为倾斜的时候,认识世界的方法便具有了魔幻的色彩:斜形导致流动的、不确定的好似被风吹过的动态效果,一种倾斜的世界本质。


《双系统》,2009,石膏,尺寸可变

《双系统》,2009,石膏、不锈钢架
“展望:埃迪亚物”展览现场,2020,长征空间,北京
2010–2011
创作《我的宇宙》共经历了三次石头爆炸实验,第一次是2010年11月在北京郊区的温榆河畔,第二次是同年12月初在山东费县,最后一次于同年12月30日在山东费县朱田镇完成,使用2000格/秒的高速摄像机同时在六个角度拍摄。爆炸后的石头碎片全部运回北京并拓印成不锈钢,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悬吊于空中呈现,在空间中复原了爆炸的某个瞬间,同时播放六个不同角度与实物等大的视频。

(从左至右)第一、二、三次试爆


左:《我的宇宙》第一次试拍现场,2010,温榆河,北京
右:“我的宇宙”展览现场,2011,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12
先用锤子把石头砸碎,石头碎块在平面中展开,受制于摩擦力而停止。再砸碎其中一块小石头,再砸其中一块小石头,以此提示出宇宙爆炸的多重性。然后对现场做编号和位置记录,把所有碎石翻制成树脂材料然后镀镍(一种产生镜面效果的材料),剩下的碎石继续研磨成粉末用来造纸,作为作品的底衬,并把翻制的碎石头依据原来位置复原粘在上面,要做到与原来位置丝毫不差,才能保持爆开瞬间的视觉能量。

《小宇宙 21#》,2012
168 × 122 × 10 cm,制作于新加坡泰勒版画院

砸碎之前留下的石头遗照。

《空间弯曲的小宇宙》,2019
不锈钢黑钛板、不锈钢
作品:89 × 76 × 80 cm
不锈钢基座:95 × 95 × 95 cm
“展望:埃迪亚物”展览现场,2020,长征空间,北京
2011–2014
在展厅现场实行《小宇宙》计划,敲开石头后保持现场不动,这可视为原版的宇宙。当观众无意识中介入这个宇宙的时候,破坏和改变“宇宙”秩序的情况就发生了。最后的结果是秩序的混乱与能量场的消失。


《空间闯入者》,2014,现场行为
2012–2018
用透明材料翻制一块石头,抛光后再次注入同样的透明材料中,理论上最初的石头形象应该消失不见,但由于手工制作痕迹,在光照下依稀可见里面隐藏的石头。

《石隐 1#》,2012,亚克力树脂,60 × 42 × 27 cm

《石隐 2#》,2012,亚克力树脂
作品:180 × 73 × 38.5 cm
不锈钢基座:179 × 71.5 × 46.5 cm
“展望:埃迪亚物”展览现场,2020,长征空间,北京
2013
把一根(卷)缆绳(不限米数),完全打开,均匀而又散乱的堆积,绳子看起来互相串联交媾,没头没尾,如同无数蛇形动物交织一起,复杂而又混乱。此作品有两个名字,优雅的名字是藤蔓,粗俗的名字是群交。


《藤蔓(群交)》,2013,绳子
2010–2017
不锈钢石头来自对自然原石的拓制,抛光后反射出的身体变形来自石头的起伏并融为一体,拍摄后依据图片以传统雕塑手段放大成三维石像雕塑,使瞬间幻影得以永恒。也是对谢赫六法中“应物象形”的反义。


不锈钢石头反射图片

“应形”系列1–4号,2010–2017,大理石(晚霞石)
左:《应形 1#》,2010–2017,大理石(晚霞石)
290 × 160 × 120 cm,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

《应形 5#》,2014,大理石(晚霞石)
作品:75 × 50 × 60 cm
铁质基座:79.5 × 50.3 × 42.2 cm
“展望:埃迪亚物”展览现场,2020,长征空间,北京
2015
把天然假山石翻制成石膏像成为教具。石膏像也可以看作是研究世界的一种假设性模型,就像科学家之大型强子对撞机。其实,世界就是个模型,或模型化的世界。

《石膏像》,2015,石膏,193 × 107 × 130 cm
“展望:埃迪亚物”展览现场,2020,长征空间,北京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