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0月19日至26日,在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原院长王明明和北京画院党委书记刘宝华带领下,北京画院花鸟组画家及工作人员一行14人,赴福建厦门、云霄、连江以及温州楠溪江、雁荡山采风考察。
一、 行万里之路,融自然入胸怀
在八天的行程中,北京画院的画家们从厦门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往北,先后来到福建的云霄和连江两县。在厦门,画家们参观了厦门园林植物园,植物园中丰富的植物种类,尤其是不同于北方的热带植物,给与画家新的创作题材和创作灵感,他们一边观看,也一边在讨论和思考应以何样的笔墨表现南方植物的旺盛的生命力,并将之融入到中国画的意境中。在云霄县,画家们游览了云霄红树林湿地,云霄的红树林生长在漳州的入海口上,是北回归线北侧种类较多、保存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姿态,其间翩然展翅的水鸟,仿佛一幅静谧的画卷,令画家们印象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在艺术中,艺术家也需要时刻关注自然与人、自然与艺术的关系,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自然之美。在连江县,画家们体验了出海捕鱼。天下起雨来,渔船出入风波里,剧烈的颠簸中,画家们感受到渔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并与渔民攀谈起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渔民的坚毅与海的广阔,此时是如此真实地让人感动,还有那捕获的的鱼鲜,虽是从自然而来的平凡食物,却是如此珍贵。感受自然,带着真实的生活的情感创作,才能够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北京画院画家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参观
云霄红树林湿地
随后,画家们又前往温州的楠溪江和雁荡山。楠溪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令它的山山水水和花花草草也染上了一份温婉的情韵,行游其中宛如徜徉在山水田园的诗卷中,中国画中诗意与画境的精妙结合产生了其独有的意境之美。而雁荡山之行可谓是一次朝圣之旅,中国画大师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曾经让很多画家都向往雁荡山,想亲眼看看这里的灵石、流瀑与山花,而这一次终于成行,沉浸在雁荡山的景色之中,见过此景才有此情,景与情的交融,令人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了潘天寿当年创作的情怀与笔墨。
二、 访英雄故居,承家国之情怀
在此次行程中,应画家们的要求特意安排了参观黄道周故居和秋瑾故居。黄道周为明末学者、书法家和民族英雄。在史学上他主张“经史并重,以史证经”,在书法上他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具有强烈的个性,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明朝覆灭后,他组织起数千人马,抗击清兵,后遭清兵埋伏被俘。就义前,他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的凛然诗篇。在福建东山县,画家们来到东山岛,拜谒了黄道周先生读书处、黄道周先生纪念馆及黄道周先生故居,又前往漳浦县博物馆观看了黄道周先生手迹,其浩然正气令人深感敬佩。
画家们在漳浦县博物馆观看黄道周书法真迹
画家们在云霄县秋瑾故居合影
福建省云霄县七先生祠为秋瑾的出生地,1878年秋瑾的祖父秋嘉禾出任云霄厅同知,父秋寿南、母单氏跟随寓居此地。1879年,秋瑾诞生,直至七岁才随祖父离开云霄,在这里她读书习字,度过了一段童年时光。在秋瑾故居,画家们认真观看展品和展板,倾听讲解,并不禁感慨在和平时代画家依然要秉承着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去创作,要走出自己的书斋与画室,去反映时代的巨大变化,创作出无愧于心的作品。
三、 以问题为导向,思花鸟画发展之路
一直以来,北京画院都注重思考和梳理中国画创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寻求中国画发展之路。旅途中,画家们与院外画家面对面的交流加深了这样的思考和体悟。在厦门,画家们与福建的画家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在楠溪江,画家们来到楠溪书院对花鸟画的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
画家们来到楠溪江畔的楠溪书院交流研讨
对于这次写生采风之行,画家们都坦言福建和雁荡山的风物让人感到新奇,对一些事物有了进一步去探求并进行创作的计划,同时和其他画家的深入交流,也对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技法有了新的思考。
莫晓松副院长谈道:“这次出行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尤其是爱国主义情怀,如对黄道周的生平、遗物和文化的传承的了解。在福建有很多工笔画家,能够和福建的工笔画家面对面的交流也是非常可贵的。还有就是因为潘天寿的作品,对雁荡山也是有情怀的,这一次来到雁荡山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蔡玉水副院长谈道:“走近每一个画家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想了解他们的创作状态,想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借这次机会对画院画家们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更有了信心。这一次来到福建尤其了解了画院两位福建籍画家郑雅风和方政和,感受到他们的优秀。同时,通过这次出行也让我进一步思考自己在画院的工作职责,思考画院的发展,并做好自己的创作。”
刘宝华书记谈道:“此次和花鸟组的画家老师们出行,感受到传统的力量,虽然漳浦的博物馆很小,但是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并不小,传统的精妙之处需要传承,要敬畏传统,并深入到传统中去。同时对应的是现代化的开放,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和城市、乡村都发生了变化,而文化对这种现代化的变化是正向的,而且具有强大的作用。这次出行也让我从艺术家的视角去感受生活,印象深刻,这是一种多维度的思考。”
艺委会主任王明明谈道:“这次写生采风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多交流,并希望大家能够去寻找和观察,回来再进一步的思考和创作。今后,大家应该多研究现在花鸟画创作和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对花鸟画的发展是有帮助的,画院的画家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思想。当有了研究问题的目标,教学就更有针对性。例如,写生与创作要有距离,创作要融入个人体验和经历,要有思想是形而上的。在这些问题中,大家需要更多交流。在座的画家,目前都有了自己面貌,要去思考如何进一步强化自己的风格体系,如何进一步开拓题材,深入技法,以及加强中国画境界。中国画难就难在是一个综合性的,很多修养和功课是看不到的,是需要不断去积累的,要去寻找艺术的大规律,研究艺术的本源。”
八天的写生之行非常短暂,但带给画家们的思考是长久的,期待画家们能够由此为契机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编辑:罗元欣)
图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