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一刻

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
从入门宝典到经典名作
导师 吴洁
观赏舞剧时,除了故事原本的剧情
我们更往往会被舞者的技巧、编导的巧思所打动
本期“在线一刻”《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系列
吴洁老师就将详细解析马林斯基版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标志性的技术细节
从而体现其“博物馆版”编排的精妙之处
点击音频收听
吴洁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校长,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曾在《天鹅湖》《胡桃夹子》《葛蓓莉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堂·吉诃德》《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部舞剧中担当主要角色,也曾参与多部舞剧的创排工作。长期以来致力于舞蹈教育和普及工作,受到各方好评。

♪ 导聆 ♪
👇本期讲解舞段可参见👇
马林斯基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视频来源网络)
在马林斯基版的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个特别之处,幕间的切换由幕间曲过渡,当幕后更换场景的时候,大幕前面会有舞蹈,使得舞剧整体非常流畅,在第一幕第三场和第四场之间,罗密欧跟着朋友乔装打扮混进了朱丽叶家的舞会,便是“幕间曲”的作用。
家庭舞会开始的时候,有一段具有标志性的音乐和舞蹈,这段舞蹈选自于十六、十七世纪英国的民间和宫廷舞蹈的集合,叫做“枕头舞”,这在马林斯基的版本中非常醒目。

舞会中贵族男士的“枕头舞”
© Natasha Razina / State Academic Mariinsky Theatre
这是一段非常英式的舞蹈,在英国宫廷和贵族阶层有这样的传统,拿着枕头来取悦那些拒绝和他交往的女士们,女伴如果单膝跪在放在地上的枕头上,便说明她接受男士的邀请。枕头舞来自于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场景,这是当时编舞拉夫洛夫斯基经过研究,整理资料之后发现的一个线索,把它运用到了舞剧之中。
在后来的很多版本中,可能有奢华的舞会场景,却并没有出现“枕头舞”这一段落。对于了解这一段历史的观众来说,会看出编舞的小心思,原来很多设计是有据可循的。马林斯基版本的“舞会”场景规整而简约,不像其他版本那么复杂,有些后来的版本在舞会中设计了很多高难度的动作,比如包括20多个空中的旋转,而马林斯基版则是基本纯正地保留了原来最初的风貌。
“舞会双人舞”
“舞会双人舞”片段,马林斯基剧院(视频来源网络)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次相遇的场景,编导的处理也十分精巧。首先从音乐上来看,从刚才威严的、缺乏人情味的气氛,一下子转换成抒情的、充满人文气息的情感,这时的朱丽叶非常想知道眼前这位吸引她的男孩是什么人,她很想与他交流,虽然芭蕾舞中没有一句台词,但从肢体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朱丽叶十分期待和这个陌生男子共舞,希望能够接近他。
演员的表情、举手投足间都表现出一个少女的羞涩,但又很希望能和这个男子在一起,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见钟情”。音乐中也透露出这种美好,让人一下子很放松,感觉到美好和喜悦,不经意间,朱丽叶摘下罗密欧的面具,她一下子愣住了,这是她第一次这么真切地看到一个如此英俊的男子。

两人在舞会初遇共舞的场景
© Natasha Razina / State Academic Mariinsky Theatre
从两人四目相对之后,整个音乐和舞蹈语汇都发生了变化,这段双人舞并不是传统古典大双人舞的技术,一种变型的托举,在这段舞蹈中变得非常合理。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慢慢产生好奇,到不经意摘下面具时候吃惊地拼命得往后退,朱丽叶的一系列情绪和动作都符合少女人设的逻辑。
一般来说,舞台上的芭蕾都是夸张的,但是对于朱丽叶一系列动作的细腻处理,和她的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需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有很多动作跟传统的古典芭蕾舞剧不同。如果说《天鹅湖》是为了炫技,看腿部、手臂的线条和动作,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完全是情绪化的,主要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阳台双人舞”
“阳台双人舞”片段,马林斯基剧院(视频来源网络)
当他们再次四目相对的时候,朱丽叶和罗密欧彼此都无法拒绝对方的情感,注定了他们会再次见面,所有的观众也在期待他们的下一次正式相会,于是就有了月夜之下,十分打动人心的“阳台大双人舞”,很多舞蹈Gala演出中,这段舞也经常被拿出来单独表演,可见它的完整性。

简约而浪漫的“阳台”场景设计
© Valentin Baranovsky / State Academic Mariinsky Theatre
朱丽叶在阳台上期待爱人的到来,在舞美处理上,马林斯基只是在舞台上用了几根栏杆来表示阳台,而在很多版本中则会搭建一个真正在高处的阳台。整段舞蹈中,芭蕾的技巧和细腻的情绪融合在一起,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像一波波海浪一样不断往前推,双人舞也是十分流畅,两个人似乎展开爱的翅膀在飞翔,带来一种超越现实的感动。观众可以感受到朱丽叶发自内心的欢愉,他们不断用跳跃旋转来代表自己激越的心情。音乐中不断有新的元素在推动,让情感无法停顿,两个人不断互相誓爱。
✍ 上海大剧院2006年在国内首创了以剧院为平台的公众艺术教育品牌“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吸引了一批热爱艺术的观众,至今已持续了近15年,也见证了上海艺术欣赏与文化消费群体的形成。
新冠疫情发生后,上海大剧院取消春节假期后原定的所有演出,“艺术课堂”的课程安排也受到了影响。为了继续给观众提供优质的艺术普及课程,因此推出了“艺术课堂”的线上课程。此外,“对话大师”、“艺见”等音视频栏目也先后在线推出,让观众们了解艺术大师们的成名故事,以及文化产业运营的经典案例。
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在线一刻
🎦 近几年音视频网络平台已经普遍应用,很多观众习惯在音视频平台观看收听在线课程,为了给不便来到现场的观众们提供在线的艺术普及,上海大剧院推出艺术课堂“在线一刻“,内容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舞台艺术领域。
金牌讲师精品课随身听——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在线一刻”以音频节目为主,每期时长15-20分钟(一刻钟)左右,故取名 “在线一刻”,也有“一课”的寓意。将近五年多以来的100余次“艺术课堂”的内容剪辑后持续上线,让无法参与艺术课堂现场活动的艺术爱好者通过在线收听,继续了解舞台艺术的故事,也可以让上海以外的观众能得到在线艺术普及,培养更多艺术爱好者。
20/20演出季首度提出打造云上“T站空间”的构想,以流媒体节目《巡演零号站》为核心,以及立足线下的演出或艺术教育,有计划地产出短视频、短音频等不同形式的自制内容,“在线一刻”将纳入“T站空间”的固定策划,不断推出新的课程内容。
往期回顾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