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馆美育课
Art Museum Parenting Class
11月7日 | 「水墨的复兴」
课程信息
课程名额:12组家庭

课程简介
拨开时代背景下的繁华与喧嚣,艺术所负担的使命感越发强烈,对传统本质的反思,不是表现、再现或技法问题,而是中国艺术走在当代,多元的发展趋势已然是不可逆的,它承载了我们独有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更牵动着高效时代里的更为有效地创造,是随着时间与科技的推进和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变的生机。

策展人何桂彦解释说:“传统的复活”中“传统”至少有三个重要的时间与文化维度。
第一个部分:
“老传统”即中国古典时期的文化传统。就艺术领域来说,主要以宋元明清的文人画和山水画为代表。
第二个部分:
是1840年至1930年代末期,即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与中国本土文化追求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传统,代表性的有19世纪中后期的“海派”和其后的“岭南画派”,以及以1930年代上海的“决澜社”为代表的现代艺术思潮等。
第三个部分:
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形成的集合了社会改造、思想运动、民族国家的文化诉求等为一体的视觉文化传统。
基于对以上三部分的思考
我们将在本次课程中逐一讲述:
线索1:(1900-1921)一个时代的离去“留法三剑客”与他们的老师
线索2:(1948—1966)意味着新的尝试“挣脱与宣战”于传统架上的束缚

线索3:(1961—1962)假设一个情境来自雕塑的厚度与力量

线索4:(1963-1976)看得到的真实当代形式与材料的探究

线索5:(1966—1990)全新时代下的观念与哲思头角峥嵘新青年

课程内容
海风劲健的脚步,激起“千堆雪”,那是大海奏起雄浑的乐章,那是静观沧海,畅怀千古潮汐的澎湃。

将墨色延展的清透深沉,高级灰的调性,是王牧羽为我们提供的全新“美学方案”,显而易见这是将马远《水图》转化为了自己的作品,但因为他用了几近苛刻的标准“再现”马远,并非惯常的用线条“临摹”水纹,而是利用水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晕化”呈现了马远的“水”,这是一项有着技术难度的工作。从某种角度看,这是在完成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确实,画面中随机留下“边缘线”是一件简单且自由的事。但将自由的“晕化”变成一种可控的造型语言,是极具挑战的。
《水图》:
由十二册页成卷,尽水态之妙。十二页图中,除了第一段残缺半幅而无图名外,其余图名分别是: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
种种意境,笔法变幻,
手法因景因情而异,
表现得尽善尽美,尽得画水之理。
而本节课我们将尝试更具挑战的任务,融合《一浪》《水图》《山海经》《神奈川冲浪里》等。



通过了解极具时代特色的“水”与神秘海底生物,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水墨沧海。

课程结束后,可自由参观美术馆,欣赏当前展览作品,感受独具匠心的建筑和艺术气息。

松美术馆外景
课程须知
机构鸣谢
橡皮擦艺术畅想空间,长期致力于启发儿童生活美学思维,提供全面的生活美学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孩子对美的判断力,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长远影响孩子的生活品质,使之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共情者和创造者。


购票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小助手
即刻加入松美术馆社群
参与互动,不定时发送松粉福利
「松」社群
▼

戳阅读全文,一键购票~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