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offline:应变危机的艺术家》系列第073篇
知微
不知道知微的名字是不是与“见微知著”有关系,总体来讲他是一个让人感觉情感细腻的人。他的摄影一看就是高技术要求的那种,知微很少做展览,而且像是不那么在乎做展览,以至于我迄今还没有见过他的原作挂起来的样子。我对于知微作品的理解还没有物质层面的理解,所以很期待能看到他能做一个个展,
段:段少锋
张:张知微
段:2020年迄今为止印象最深刻,最为触动的事情是什么?
张:就在前一周北京成为国内疫情中心的时候,我在家门口跑步,傍晚这点儿一般来回跑4公里见不着仨人。两个大概50岁的男人,从一辆吉普上拿下塑料桌椅,小型的烤肉炉和饮料,在辅路上烤肉对饮,我经过时他们朝我招手,特别乐观。
eclipse No.1
段:2020被打断的工作节奏如何调整,迄今为止工作上的推进怎么样?
张:因为创作的属性,那些需要远行的摄影计划,和上半年准备的展览全都推迟了。我开始接触独立空间的实验项目,甚至不需要线下展览,也不需要参观实物的艺术形式。
eclipse No.2
段:如何看待今天所出现的危机,这个危机包括宏观的国家层面的危机,也有个人危机,你如何面对和处理危机?
张:艺术一直都是技术爆炸,灾难,社会浩劫的救赎。无论是最具像的叙事小说,影视,还是最抽象的音乐,我们所从事的视觉艺术仅仅是夹在中间的一个细分门类,也具备着相似的社会责任。一句话,艺术家就是干这个的。
eclipse No.3
段:在今天特殊的背景中,有没有对于艺术的思考产生新的变化?
张:环境强迫我开始观察离我更近的事物与人,还有思考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我开始将人和社会的关系放进作品中去,以前所未有的浓重笔墨。其实说简单了也简单,在今年2月之前,快递小哥只不过是一件包裹背后的模糊的人,我现在能叫出从顺丰到韵达所有的负责我们小区的快递小哥的名字。所以3-6月的时候我和艺术家薛若哲做了一个像小区门口无接触快递投放站的作品:我将无必然关联的图片上传到云盘作为投递站,在无交流的前提下薛若哲用手机软件对图片进行涂鸦完成这个系列。这种方式让我联想到肯特里奇与音乐家们之间的动画创作,是一个你一步,我一步,用作品本身的进度交流的方式完成的。(图:无接触投递站 Part 1为该作品的部分记录)
无接触投递站 part 1
段:在你中国今天的当代艺术缺乏什么?急需要改变的现状又是什么?
张:不缺好艺术家也不缺好观众,缺他们之间的桥梁。缺一个普通人跑步带着耳机就能欣赏音乐这样直观,日常,简单的欣赏方式。
段:你对于艺术的未来判断是什么?
张:未来几年会是个群星璀璨,大家辈出的时代,像85新潮那样涌现出许多的不同艺术领域的好的艺术家。每次大的灾难,社会变革之后,便是艺术发芽的时候。
张知微太太拍的照片
张知微,1984年生于中国安徽,毕业于 Whitecliffe 美术学院, 纯艺系摄影(fine art photography)专业。曾任中国国家地理影视公司总监,今日美术馆代理副馆长。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