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堂关于艺术出版的必修课 —— P_PAL 杂志发刊分享:
我们用一本杂志讲述中国的艺术家书与独立出版
时间:11月8日(周日)下午3:30 — 4:30
地点: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营运中心,2号裙楼301 (从连接1号楼、2号楼之间的大平台进入)
《P_PAL》巡演计划本周末将闪现厦门。编辑部牛大姐,同时也是《P_PAL》的出版人赵梦莎将于本周日下午3点半携书前往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进行《P_PAL》系列的讲座分享。
《P_PAL》,abC(art book in China)创办的第一本杂志,2020年6月印刷第一版,7月发行,9月再版。这个有些像颜文字的代号,是留给每一位读者自定义的填空题。“P”字头 的命名与书、纸张、印刷、出版有关,"PAL" 则是希望与所有做书人、爱书人成为伙伴朋友。abC用这本杂志展开与全球优秀的专业书友们深入对话,解读他们创作背后的工作方法与观念思考。
●
“我们用一本杂志讲述中国的艺术家书与独立出版”
主讲人:赵梦莎
abC(art book in China)作为推广本土艺术家书和自出版物的机构,通过每年北京与上海两地的艺术书展,为国内外优秀的艺术书出版机构、独立出版人及爱书人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自2016年首届abC艺术书展举办以来,以书展为代表的艺术活动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在传统纸质出版式微的互联网时代,线下独立创作群体的热情却空前高涨,吸引了更多创作群体以纸本为媒介的进行研究与表达的实践。
在这次分享中,art book in China的联合发起人赵梦莎将分享abC自2015年创办以来的经历及最新的工作实践——《P_PAL》,一本“关于艺术书与做书人的双语杂志”。杂志创刊号以艺术出版所涉的职业角色、出版流程作为全书的线索,对做书进行技术拆解,从第一人称的经验分享到“干货”技术探讨、再到最新的全球艺术书店的地图黄页,也有文献研究意味的历史性梳理与行业观察,从做书的不同方向切入与现场观众描绘国内自出版面貌。
福建地形多山,语言和文化差异因此多变,即便是拥有同一种语系的闽南地区人民,却在各自的审美体系中保持独立的运营理念,为本土生态创造出不同的价值。以“浴室”为线索的厦门Bathroom商店,展示并售卖独立出版物和生活方式物件,重新审视当代年轻人微小的日常生活习惯。而泉州的赤子空间更加注重保留和发扬泉州本地的多元文化,与设计师洪鸣合作的“赤子无愁声”(出自《玄秘塔碑》)作为赤子空间五周年纪念T恤;同时不定期在泉州本地发起“流动咖啡馆·宫庙计划、乡镇计划”,逐步唤醒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宫庙、传统宗教习俗的记忆。若是视线往北转向福州,在独立杂志深耕十五年的《homeland家园》同样为当地文化留下了重要的记录。
通过运营独立空间或是进行出版项目,他们为主流视野之外的——或是被当下单一的流量价值判断体系视为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内容提供着发出声量的平台。而这也是abC所始终坚持的立场,即为更多元的价值系统提供存在的空间,并帮助人们在此展开个人的思考与实践。本次的分享也期待能与更多厦门本土的艺术创作者与出版实践者们一道,共同探讨独立创作与艺术出版的未来图景。
Bathroom商店里的书架及自出版刊物Bathroom Paper
HOMELAND家园杂志
活动免费,观展需购票
第一期《P_PAL》杂志以艺术出版所涉的职业角色、出版流程作为全书的线索,对做书进行技术拆解。创刊号的封面故事在艺术家温凌童年的家中拍摄,对话其创作和生活的转变,千禧年影响至今的迷思。本刊设计师吉洋的封面设计想法也提取自温凌近期“迷彩”系列关于机器视觉的探索。希望我们暂时像温凌一样,暂时忘掉个人经验,客观的去体察这个世界。你还能读到一篇香港地图上曾出现和正在发生的艺术书消息;关于书的制作、发行、印刷,特别是Risograph、丝网印刷等艺术印刷方式的指南,以及一篇中国艺术出版的编年式调研报告……
从第一人称的经验分享到“干货”技术探讨、再到最新的全球艺术书店的地图黄页,也有文献研究意味的历史性梳理与行业观察 —— 这些选题内容或许会让这新本杂志的第一印象看上去像一本正经的科普式刊物,但在一同踏上这段书友的旅程之前,和我们一起补习一堂关于艺术出版的必修课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