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 | 香格纳画廊参展2020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 展位A106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2020 | 香格纳展位号 A106
AWest Bund Art & Design 2020 | ShanghART Booth No. A106 2020/11/11, 13:00 - 19:002019/11/12-11/15, 12:00 – 18:00西岸艺术中心,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A馆-A106A106, Hall A, West Bund Art Center, 2555 Longteng Avenue, Xuhui District, Shanghai香格纳画廊将于2020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期间荣幸呈现艺术家梁绍基的个展,展位号A106。梁绍基以“蚕”为领悟自然、生命、科学、历史、社会独特的艺术契入点,试图创建一个充满自然气息及哲思的“静悟”境地。梁绍基、朱加、刘月、林奥劼的作品亦在展览 Xiàn Chǎng 单元及Video XINTIANDI单元展出,展览详请请查阅以下内容。
梁绍基 | LIANG Shaoji
梁绍基,1945年出生于上海。1986至89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Maryn Varbanov)研究软雕塑,1980年代末开始进行养蚕艺术实验。三十余年来,梁绍基潜心于艺术与生物学、装置与雕塑、新媒体、行为的临界点进行探索,持续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以与自然互动为特征、以时间、生命为核心的“自然系列”的创作。他的作品充满冥想、哲思和诗性,并成为虚透丝迹的内美。

梁绍基 | 林中雪 | 2016 | 柳条,丝,烧焦键盘,茧,木板 | 左:31(H)*244(W)*122cm;中:25(H)*244(W)*122cm;右:34(H)*244(W)*122cm
梁绍基选择了象征生命的蚕丝和柳枝塑造了林中雪原里一片废墟残迹的景象。以蚕的微观目光,梁绍基看到了萧瑟与洪荒,被雪掩埋的、依稀可辨的故园,现代的都市群楼高架通道,还有像尸骨一般交错、不可言状的造型。《林中雪》是过去、现在、未来考古学的勘探现场。其中一件不规则的形状源于雪融化时的状态。

梁绍基 | 远逝的云 | 2020 | 丝,镜子 | 59(H)*60.5(W)cm

梁绍基 | 满天星 | 2020 | 丝,铝塑板 | 122(H)*244(W)cm
2020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Xiàn Chǎng 单元

梁绍基 | 平面隧道 | 2018 | 丝 | 145(H)*145(W)cm | with frame 165*165*16cm
梁绍基 | 金 | 2018 | 锈铁板、锈铁丝、转基因茧、蚕丝 | 102(H)*202(W)*18cm
当艺术家从炼金术来观照世界,发现黑、白、金是万象的三色谱,是自然、宗教、生命、生死、哲学、科学、物质、权力、梦幻的化学混合沉淀物。黑者幽深神秘;白色纯净虚空;金者光灿淫贵……当金黄色的转基因蚕丝和蚕茧缠裹在荊剌般的锈铁刺和剥蚀的铁板上时,它对令人困忧的许多当下的生命、生态、伦理问题提出了严肃的诘问。

梁绍基 | 金 | 2018 | 锈铁板、锈铁丝、转基因茧、蚕丝 | 102(H)*202(W)*18cm | 局部
刘月的作品意图消解掉客观事物身上,常态世界里认为附加给它的所有特定的概念和意义。他就是喜欢钻进事物最内里去研究它微观的部分,一层层剥掉外界的附加,把一切都掏空,消解,用这样的态度去探索最本真的部分,如同婴儿还未被集体意识形态教授前的认知。创作对其而言其实就是研究人类认知的一种实验,同时也针对社会认知进行观察与分析。
刘月 | 噪点07 | 2005 | 爱普生艺术微喷、哈内姆勒摄影纯棉硫化钡纸基纸 | 254(H)*900(W)cm
在黑暗中,作为认知媒介的光线被抽离了。与此同时,黑暗使我们想看到物体变得极其困难,但那些事物并没因为“看不到”而就此存在 或消失,这使我特别好奇黑暗中到底有些什么。
于是,我试用数码相机在黑暗中连续长时间反复拍摄,最大限度的用 这种“再现”方式去得到事物的具体图像(机器所能达到的最高感光度,最慢的快门速度,以及为得到更多光线的最大光圈),直至相机过载。此刻用于显像的相机开始极度发热,图片上并没因此显现我们所期望 的物体而是出现了大量的彩色噪点。这些激烈的“外来物”又来源于何处?它们可能并不属于黑暗,但它们却实实在在的从一片黑暗中爬出来了。整个再现的图像看上去如同堆满宝石的矿藏又如同无限的宇宙...那么那些黑暗中原本的事物呢?
——刘月
朱加以“主观现实”的态度展现了一幅幅绚烂的生活场景,朋友们相聚在一起的野餐、派对等社交情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是艺术家社交圈的一部分,所描绘情景是由各种的素材拼贴而来。在作品中,艺术家本人的形象都些许地被描绘在与主体结构中之外的位置。这些作品中具有历史画作般的辉煌,但其展现的是日常活动的悠闲和游戏,从庆祝愉悦的氛围到平凡的世俗中。

朱加 | 《2020》 | 纸上油画 | 180(H)*780(W)cm朱加的绘画路径是极其感性的,例如他对光线的捕捉:日光在肌肤上的反射,晒斑附近的粉红色晕,或是伦敦公园葱郁的绿,私密的或公共的,总是那么鲜活,无论天空多么灰暗。又总是存在一些疏离感,艺术家是一个生活在陌生国度的异乡人,疏离感或因语言和文化的无形障碍而生?或者更本质上,朱加真正的语言(如其绘画所揭示)是视觉的而非言语的?然而在还存在一种乐观主义——在窘境感与疏离感之外,有的是一幅接着一幅的画作、一次接着一次的野餐、一场接着一场的对话,朱加持续出现。
2020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Video XINTIANDI
林奥劼1986年出生于中国广州,2010 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广州。林奥劼的作品涉及录像、摄影、绘画、文本等形式。其艺术实践取材于自身经验,艺术家以带有强烈即兴性和幽默意味的图像,敏锐而细腻地记录着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或刻意安排的行为事件,同时看似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始终贯穿于叙事结构中,试图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模式、艺术家生存困境以及艺术从业者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进行质疑、嘲弄和批判。林奥劼 | 上双诗人 | 2017 | 单路视频 | 6 minutes
/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