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XINTIANDI 单元
11月11日-15日
西岸艺术中心 B3 馆 |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
亚洲艺术中心(上海)将参与2020“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video XINTIANDI单元,展出艺术家陈熹的作品《7》、致颖作品《慢跑》以及罗凯作品《徒劳无功》。本次 video XINTIANDI单元将每天不间断地在博览会B3馆内放映。

参展作品
陈熹 Chen Xi
《7》
2015
全高清彩色有声影像 Full HD with sound
04'23''
这是一个由白雪公主、苹果和牛顿力学构成的封闭世界。本世界能量守恒,初始能量为苹果组的重力势能。所有运动由物理引擎自动完成,声音参数会根据苹果飞行的速度作出相应调整。
致颖 Musquiqui Chihying
《慢跑》The Jog
2014
双屏高清彩色有声影像 Two-channel HD video, color, sound
4'30''
作品《慢跑》以诙谐的手法探讨伏蛰于日常的惯性思维与行为,筛验出藏匿于生活圈中的资本性质,并引导观众重新思考由系统和社会规范等战略所形塑的生活习性。影像由两个主要运动组成,包含于超市商品架间做“暖身”以及在结帐柜输送带上“慢跑”,两个“非典型”的运动方式除了互为补充并透过录像的呈现建构出具批判性的指涉外,幽默的视觉效果也对如生产线般的单调物质生活产生抗衡。
罗凯 Luo Kai
《徒劳无功》Prove futile
2019
单频彩色有声录像 Single channel video, color, sound
2'07''
作品中柔韧的塑形带暗示了一种微妙的侵入与收缩关系,车则作为外倾的力量受其牵制直至电量消耗殆尽,而看不见的力量始终因表象继续不可见。作品的出发点基于“消耗”与“无意义”,某种程度上车可以指涉运动过程中力量的峰值,将无休止做功状态所包括的劳累感、兴奋感、不知所措等心理状态从完整的身体性拆解、汇聚,同时将其转化为黑影强化了这一行为的漫无目的及其徒劳无功。
关于video XINTIANDI单元:
今年的video XINTIANDI单元吸引了来自本土及海外的17家画廊与机构、38位艺术家参展。博览会举行期间,共40部影像作品将在西岸艺术中心B馆内的屏幕上滚动播放。影像作品也将会在2020“光影上海”灯光艺术节期间,于XINTIANDI新天地品牌旗下的商业公共空间同步放映,以联动城市空间,推动影像艺术发生场域的多元化。video XINTIANDI单元将持续地关注当代艺术中影像创作的实验性,并试图寻找影像艺术的多维发展和未来可能性。
关于艺术家
陈熹 1985 年生于武汉,2008 年毕业于江南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12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及生活于北京。个展包括:“理想的人”(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8)、“∞”(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6)、“野生受”(A307,北京,2015)。群展包括:“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Video XINTIANDI”单元(西岸艺术中心,上海,2020)“野生青年艺术节─ ─ 短片放映单元”(北京,2020)、“录映太奇媒体艺术收藏 - 超常现象” (线上展映项目,2020)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光映现场单元”(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2019)、“30分天气预报”(三远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9)“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光映现场单元”(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2018)、“接近美好世界”(凯尚画廊,纽约,2017)、“朋友圈+: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上海馆,上海,2017)、 “上海种子第二章—时间的种子”(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上海,2017)、“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光映现场单元-数据,算法和超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2017)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PARIS/BERLIN 新电影和当代艺术”(Gaîté Lyrique,巴黎,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柏林,2017) 、“使我行动”(chi K11 美术馆,上海,2016)、“崇高客体”(星空间,北京,2015)、“模型演进”(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5)、“讴歌生命”(星空间,北京,2015)、“第二届CAFAM未来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5)、“真相部II:再造界域”(博而励画廊,北京,2014)、“上海艺术设计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3)、“不存在的真实”(前波画廊,北京,2013)、“龙的时间”(劳玛美术馆,劳玛,芬兰,2012)。展映及获奖年表:首部长篇动画《步行指南》入围2018年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剧情长片”与“最佳艺术探索奖”提名。作品收藏于星美术馆(上海)、 Art at Swiss Re (瑞士)。
致颖 1985年生于台北,2008年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15年获柏林艺术大学艺术创作最高学历。致颖目前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领域研究所,专注于媒体与图像研究,并主持RLIS影响研究室。现生活于柏林和台北。致颖擅长运用多媒材创作,以探讨全球资本化时代人类生存语境与环境体系之关联,并多方关注当代社会文化之主体性研究与探查。个展包括:“恶魔与深蓝海”(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艺术探新单元,香港,2020)“The Chinese Museum F”(Inextenso,克莱蒙费朗,法国,2019)、“我的笑容力量”(关渡美术馆,台北,2019 )、“归期有朝一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8)、“抵抗徒劳无功”(美华艺术协会/456画廊,纽约,2017 ) 、“无聊现代生活”(NONBerlin Asia contemporary art platform,柏林,2016)。群展包括:“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Video XINTIANDI”单元(西岸艺术中心,上海,2020)“自下而上的阅读” (时代艺术中心(柏林),柏林,2020)、“蓝天之下” (台北美术馆,台北,2020)“华文码头——从唐人街到红色国际主义 ”(OCAT深圳馆,深圳,2020)、“脱缰世界2020”(高台当代艺术中心,乌鲁木齐,2020)、“紧急中的沉思”(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0)、“中国非洲”(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巴黎,2020)、“比赛继续,舞台留下”(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2019 )、“12th OSTRALE Biennale: ism”(Gedenkstätte Bautzener Straße,德勒斯登,2019) 、 “68届柏林影展论坛延展单元”(柏林艺术学院,柏林,2018)、“黯恋”(Para Site,香港,2019)、“穿越—正义:科技@潜殖”(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2018)、“第5届华宇青年奖”(华宇艺术中心,三亚,2017) 、“化学之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7) 、“自由之外——文献回应展”(牛棚艺术村,香港,2017)、“2016 台北双年展:当下的姿态与档案.未来的系谱”(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16 )、“Millefeuille de Camélia”(Arko艺术中心,首尔,2016)、“台北美术奖”(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15)、“Boys and Their Toys”(Kunstraum Kreuzberg /Bethanien,柏林,2015)、“第十届上海双年展:社会工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4)、“Place an Image / Place in Image”(摄影博物馆,柏林,2014)、“Modifications”(ZK/U 艺术中心,柏林,2013)。与此同时,致颖也经常于艺术杂志撰写文章及评论,并且为台湾艺术团体“复兴汉工作室”的成员。作品收藏于:KADIST (Paris/San Francisco)、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港区艺术中心(台中)。
罗凯 1994年生于云南,201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油画第二工作室,获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工作于上海。罗凯的工作聚焦于工业化生产对身体的形塑关系,通过运用绘画、写作、雕塑及其影像等媒介,试图勾勒出主体在自我异化过程中关于驯服与挣扎、侵入与排异的张力关系。他的作品被多伦现代美术馆、ToMASTER 明日大师(上海)、十竹斋艺术(南京)、文林美术馆(昆明)、苔画廊(昆明)、大理城堡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大理)等机构及个人收藏。个展包括:“幸福的秩序”(INJOY ARTSPACE,上海,2020)。 群展包括:“个人史料——第十八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中华艺术宫,上海,2020)(即将展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Video XINTIANDI”单元(西岸艺术中心,上海,2020)、“共振—第七届多伦青年美术大展”(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2020)、“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A+ Contemporary亚洲当代艺术空间策划,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南京,2019)、“油罐玩家艺术节”—“模拟生活”(A+ Contemporary亚洲当代艺术空间策划,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19)、“Condo上海” ( SUPERFLEX墙绘艺术项目,A+ Contemporary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 2019) 、“电动立方体”(BAK小组策划,M50创意园区6号电梯,上海 2019)、“觉苒空间周年庆联展”(觉苒空间,上海,2019)、“之江国际艺术周—绘画是永远邀请展”(象山美术馆,杭州,2019)、“合订本2018”(苔画廊,昆明,2018)、“满天星艺术项目:流动于城乡之间”(满天星综合体,上海,2018)、“地造—Land schaft”(青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8)、“文林美术馆两周年展”(文林美术馆,昆明,2018)、“学院之光” (上海世贸中心,上海,2017)、“袭明计划-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文林美术馆,昆明, 2017)、“七嘴八舌” (文林美术馆,城市, 2017)、“蔚蓝海岸艺术展”(七张艺术空间,昆明,2017)、“五百里城市音乐节露天画室”(昆明1903, 2016)、“十五片原野”(源生画廊,昆明,2016)、“重建巴别塔—第三届五三艺术青年节”(108智库空间美术馆,昆明,2016)、“黑灯瞎火—圭山风景展”(云南大学美术馆,昆明, 2015)、“Pink15+2装置展”(云南大学美术馆,昆明,2015)、“不舍昼夜—何浩楠、罗凯双人展”(云南大学美术馆,昆明,2015)。
扩展阅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