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请点击上方蓝字“24楼影院”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记得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演了爱情商业片男主角林格后,李鸿其每天在家看看社交平台上对于电影的评价。“怎么会这么说,我明明很认真在演呐!”尽管《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在七夕档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李鸿其还是留意到了很多来自他的演技粉的质疑。

李鸿其很清醒,对于“他怎么开始接商业片了”的声音了然于心。观众喜欢看他的文艺片,喜欢看他演现实主义题材,喜欢看他塑造的底层小人物,喜欢他在镜头前那股子毫无表演痕迹的真实;因此,自然会在他成为偶像剧男主角的时候,打一个大问号。

但这些尝试都是他主动选择的。他不想被定义为文艺片男演员,也相信不同族群的观众审美各不相同,作品和演员的相遇本就是一种缘分,而来自观众的褒奖或批评则是这种缘分下的一种不可知。

01


导演姚婷婷最开始想到让李鸿其演《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中的林格,是看了他在《缝纫机乐队》里的鼓手炸药一角,她被李鸿其表现出来的爆发力和大银幕魅力吸引,随后又去看了他一系列的文艺片作品。慢慢吃滴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缝纫机乐队》

姚婷婷的预想中,饰演林格的演员需要符合两个基本点:第一是可塑性强,第二是真诚,有赤子之心。在见到真人前,姚婷婷以为李鸿其不爱说话,会很内向;结果,李鸿其不但对自己要演的角色有很多想法,还很会开玩笑,她觉得自己找对人了。

在李鸿其看来,林格内心纯真,对爱情有某种固执,仿佛他自己的国中时代,没有想很多,只是纯粹喜欢一个人。随着慢慢长大,人会多维度地去考量一段感情,林格的“刚好不在乎”打动了他。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回忆两年前的拍摄现场,姚婷婷记得,李鸿其是个特别投入的演员。

他在开机之前就会把自己扔到角色里,每次到片场,都是带着状态来的。姚婷婷经常觉得跟刚到片场的李鸿其打招呼或者说戏,面对的都是林格本人。

李鸿其还会从角色的角度写日记,把这个人物前前后后的故事和自己对其感情的理解都写下来。姚婷婷经常收到李鸿其发来的超长微信,两人的微信对话框中可以看到大片的白色。

影片中,林格第二次看到邱倩去世,回去收拾东西,有一个砸镜子的画面;拍摄时,李鸿其打完之后满手是血,但他自己没怎么在意伤口,拍完一个人跑到休息室,哭了很长时间。

姚婷婷那天很心疼李鸿其,她能感受到他因为沉浸其中而产生的情绪撕裂和痛苦,也感慨真的有演员会这样入戏。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剧组在布拉格杀青之后,大家去 party跳舞,姚婷婷记得李鸿其跳得非常好,甚至还过来拉着拘谨的她一起扭动,让她立马放松了下来。

这样鲜活的李鸿其跟片场的他完全不同,很多时候需要拍摄一些状态性的镜头,需要沉思需要放空,他的控制力赋予了镜头质感。

02

首战告捷。

2015年,李鸿其出演《醉生梦死》中的老鼠一角,并拿下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醉生梦死》

对他来说,第一部电影根本没想拿不拿奖这事,但真的拿了奖,就会觉得“为什么?真的那么简单吗?”他也因此时常收到媒体乃至业内诸如“天才演员”的评价,身边人常讲:你怎么演的?第一次搞就这么牛?!

但李鸿其对这个角色心存遗憾。在他看来,当时自己第一次拍电影,心态上的无所谓让他处于一种最松弛的状态,甚至没把自己当演员,觉得拍不好也不是自己的问题,才因此无心插柳柳成荫。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毕赣第一次看完《醉生梦死》之后,觉得李鸿其把人物演活了。他形容李鸿其很像记忆里面的一个人: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个人也许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但在记忆里又忘不掉他。后来他便邀请李鸿其出演《地球最后的夜晚》,定角的过程极其简单,互相说好,拉钩敲定,各忙各的。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地球最后的夜晚》

《地球》原来的剧本中,李鸿其的戏份很关键。最终定剪调整故事的时候,李鸿其的角色改变男主角精神理念的部分,毕赣觉得太复杂,就拿掉了。

于是,李鸿其的戏份,从17场剪到只剩下一场。毕赣在告诉李鸿其这个结果的时候还略有压力,他们不光是合作关系,也是朋友;但听完解释,李鸿其欣然接受,毕赣至今记得他的这份洒脱。

毕赣很喜欢电影中李鸿其吃苹果的那个长镜头。剧本中原本没有这场戏,拍的过程中,毕赣觉得肯定应该有一场吃食物的戏——人在吃东西的时候状态会很特别。具体吃什么毕赣没想过,鸡腿、薯片都被作为备选,后来问工作人员现场有什么吃的,苹果最多,那就吃苹果。

如今回忆那场戏的拍摄,李鸿其形容自己已经灵肉分离。精神跟肉体各司其职,前者告诉自己在拍戏,后者在完成拍戏。“有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比如)洗衣服,在持续做一件事情,脑袋会飘到另外一个地方;没有去坐车的时候在想坐车,坐车的时候神却不在;我觉得那时候我已经神不在而肉体在了。”

一开始毕赣让他先坐在那边不动,导演喊卡;又说玩一个蝴蝶刀吧,那就玩一下;忽然一个女生突然出现并躺在他肩膀上,他继续看前面,然后再卡;突然导演说来吃个苹果吧,吃到第7个、第8个,他就流泪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我也烦了,也累了,因为拍了好晚了,眼睛太红了,天啊,我好委屈啊,就是那种心理状态,吃得真是蛮多,吃到我怀疑人生。”

毕赣记得吃苹果的镜头拍得很顺利,两条就OK了。我说,李鸿其不是这样讲的,他吃了很多。毕赣说:“导演的两条一般都是20条。”

很多闲散的镜头,毕赣需要李鸿其给到一个不起眼的小混混的状态,玩蝴蝶刀、街边撒尿,不断去拍,不断去试,李鸿其全都去做。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有时候毕赣觉得李鸿其像小动物一样,对一个镜头有很多的反应,甚至会过多,他喜欢李鸿其那些不由自主的神经质细节。

毕赣觉得自己和李鸿其都是年轻的电影人,精进的空间还很大,他无法说李鸿其是完美的,但是否完美不重要,对于表演来讲,李鸿其的状态让他觉得罕见,有一些超乎预料的东西,那种没法预期最珍贵。

由于年龄相仿,毕赣形容自己和李鸿其更像是两个混在片场的电影爱好者。从第一次见面到合作完,如今两三年,在他心里,李鸿其一直是最开始通过《醉生梦死》看到的那个小子,狂野的,干劲十足的——甚至没法用帅不帅形容,只是很像从小一起玩到大的那个人。

毕赣记得上一次聊天,李鸿其说想挑战一个爱情故事,很希望演一个痴情男主,后来《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热映,毕赣笑说:“看来他已经实现了,变成了著名演员李鸿其。”

03


在好友廖哲毅眼中,李鸿其是一个很奇怪的人——有时候很成熟,有时候又很幼稚,而且随时都在变,上个月遇到的他跟这个月遇到的都可能很像完全不同的人。

李鸿其对佛教文化很感兴趣,有时候会像一个开悟的大师,去疏解身边朋友们的烦心事,还会带着廖哲毅去寺庙静坐;到了孩子属性的那一面,比如在海边,李鸿其又会非常开心,像小男孩一样蹦跳着、喊叫着跳进水中。

好友blue也记得李鸿其的一些无厘头瞬间。有一次去逛街,人很多,忘了聊到什么,李鸿其突然开始唱歌跳舞,“不是优雅的那一种”,尬到blue都不敢坐在他旁边了。说到这里blue大笑:“他其实是一个蛮乐于分享的人,也很喜欢听别人讲故事。没有什么明星架子,在大庭广众搞这些。”

廖哲毅也是电影人,他和李鸿其的交流更多是在创作层面。两个人会创作出不一样的东西,但他很认同李鸿其的审美。李鸿其经常讲自己小时候看到的那些人群和景象,黑白两道、神鬼宗教,由于成长环境不同,这些对廖哲毅来说都是很新奇的素材。

除此以外,廖哲毅觉得李鸿其对两性议题很有想法和创意,“他的观点非常有趣,很多时候可以读懂女生背后隐藏的心思和含义。”这让廖哲毅感到不可思议。

在廖哲毅印象里,李鸿其不会把情绪带给身边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安静地待着,等消化好了,才会把事情说出来。两人2013年相识,尽管那时候年纪小,李鸿其也不怕生,话痨,噼里啪啦讲一大堆,但也不是自来熟,很多时候与人的交谈程度全凭感觉。

廖哲毅一直想去戛纳影展但没机会,而李鸿其是国际影展常客。有一次从北京回到台湾,李鸿其约了廖哲毅多次,因为各种原因都没见到。李鸿其最终说,你一定找个时间,我去找你,真的很重要。

见面后才知道,原来李鸿其只是为了把在戛纳买的一个纪念笔记本拿给他。这件事让廖哲毅一直很感动,尽管李鸿其近年工作越发繁忙,常常往返两地,但他心里始终记得好友的一个小小愿望。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风平浪静》

发型师blue和李鸿其认识的时候是工作关系,李鸿其是他的客人,后来越来越熟,开始分享生活,成了好友。那个时候李鸿其刚得金马奖,blue记得当时他还有点婴儿肥。在小鲜肉长相盛行的年代,blue心里还嘀咕了一下:这个人是个很红的艺人吗?

在blue心里,李鸿其是个注重承诺的人。开始合作后,李鸿其有一次突然说,给他几年时间,他一定带着blue去工作。blue那时候并没放在心上,他遇到过的画大饼的客户不在少数,以为这只是场面话。直到有一天李鸿其找他,说一起去内地工作,blue才意识到,原来这个人真的把自己当朋友,并且真的会兑现说过的话。

blue说李鸿其给的待遇都很好,他都没有主动去提,而李鸿其会为自己争取这些。成年人之间的友谊需要经营,blue也感受到了随着年岁增长朋友们的远去,但李鸿其是少有的会时不时问“最近怎么样”的人。

李鸿其喜欢给朋友推荐电影,blue跟着他看了很多“如果不认识这个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去看的电影”。尽管已经是很熟络的朋友,拿奖或者高票房这样的职业高光时刻,李鸿其也不会特地拿来讲。blue觉得李鸿其脸皮很薄,很多荣誉他都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下。

随着在内地工作的次数增多,blue感觉到李鸿其近来“一下红了”,他都跟着吓了一跳。看过李鸿其越来越多的作品,blue对他的印象也从一开始的“偏艺术性的演员”变成了“心灵层面很强大很富足的那种演员”,能够不随波逐流,始终坚持自己。 

04

李鸿其出生并成长于台湾的小地方,家里没有人从事艺术,他也曾受到家人阻挠。但他从小敏感,一个声音、一束斜阳、一间被阳光照射的林中小屋,都会在他脑海中形成画面。

回忆自己的艺术启蒙,他认为并没有一个实体的事件,艺术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媒介。他喜欢和自己相处,相处的方式可能是慢跑,可能是去海边踩沙子,他乐于跟大自然亲近,凡有接触,都产生一种与自我的情感勾连。

有一次他去海洋音乐节,海边有成千上万的人,乐队在台上表演,李鸿其听到鼓手踩那个大鼓,他第一次感受到被一种神奇的低频穿透了身体,感受到了,就被吸引了。彼时他一切乐器都听不太懂,只觉得在海边打鼓这件事情让身体很妙。

小的时候就在合唱团,国中也是,他不想去学想睡觉,被老师叫去,就在那混着。这全部散落的关于艺术的启蒙尽管不成系统,其实也是偷偷埋藏的一个种子,到了高中,他真的开始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决定要学表演。

李鸿其时常反省自己,跟人对话,他会考虑这一句话会不会伤到别人,那一句话会不会过头了。采访的过程中,他不时问我有没有听清楚他的表达,确认后他再开始说下一句。温柔和善意似乎是他骨子里的东西,不光对朋友,对陌生人也一样。他无法给出这种处世方式的解释,只觉得这些东西从小就在心里了。

也是因为这样的敏锐,让他对于底层角色能够轻松拿捏。无论是《醉生梦死》《地球最后的夜晚》还是《宝贝儿》,对李鸿其来说共同点都是没有具体的剧本,导演讲一个感觉,他自己琢磨着演。这样的角色更容易让他释放自己本身的生命力,那种真实感是骗不了人的。

在拍《幸福城市》的时候,由于资金紧张,又是胶片拍摄,李鸿其始终处于压力之下。有时候技术人员出问题,导演会说“不要浪费我的胶片”,他在旁边都跟着紧张。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幸福城市》

《醉生梦死》之后,他有意没去接戏,突然来的奖项让他感觉这一切都不扎实,而且下一部作品一定不能跟第一部比,必须得给观众惊喜。

如今回想,他觉得年轻时的自己想太多了,把自己搞得压力很大,很多时候处于绷着的状态,表演就会看起来太用力、太紧张。“其实现在让我去演的话,会是另外一番风味吧,也可能演得更不好。”

《宝贝儿》是刘杰导演在开拍前一周找他救场的。没有台词,全靠手语、肢体和眼神。尽管电影本身没有获得太高的口碑,观众对于李鸿其的表演还是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他翻豆瓣,看到影迷说自己演得真像,总结出观众对他的喜爱跟他的台词数量成反比,话越少观众越喜欢。“就是不讲话,搞内心戏的。”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宝贝儿》

作为演技得到行业和奖项认可的90后青年演员,李鸿其还有很多可能性,他想演杀手的故事,想演犯罪悬疑剧。暴力、脏兮兮的,然后为了一件事情,充满正义地去复仇。

“重点是,一定要穿西装。因为复仇一定要穿西装,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像韩国电影里那样。淋着雨,冲出去。”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风平浪静》 导演李霄峰给章宇、李鸿其讲戏

05

对话李鸿其:表演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

人物周刊:你曾说表演是假的,摄影是假的,是导演和演员、摄影师在把这一切变为真的,那你会有“不相信”的时候吗?你是怎么去衡量你跟一个角色或者说一部电影之间的关系的?

李鸿其这个感觉是很微妙的,就像我们有时候听了一首情歌,很感动,可是这首歌到底跟你有什么关系?但是你却能跟它产生一种共鸣。那我觉得演戏其实就跟这个概念是一模一样。其实在说另外一种感受,就是我们在说谎,但是真诚去面对。那个东西是你吧?还是你。

包括我们现在,我真的在访谈,但我平时不会这样讲话,我跟我身旁的朋友不会讲得文绉绉的。(但是)我们都没有在演,我们在很认真地说出我们的一种感受。其实表演是天性,我们看到海产生表情,我们吃了很好吃的晚饭产生表情,我们很累产生一个表情,这都是在表演,是天性的。说白了表演就是第一本性,生活才是第二本性。

人物周刊:你对角色都很容易上手吗?比如《宝贝儿》小军这样的角色。

李鸿其:我的邻居很多都是聋哑人,这是很魔幻现实的。那个气质我很容易拿捏。因为我每次回到老家,一个月回个两三次,我都必须要手语大战,那可能是我自己出生的一个环境的优势。基本上就直接拍,拍完之后手语老师看一下,可以吗?Ok,换场。基本上都是很赶的时间。有时候表演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

人物周刊:你疑惑的点是什么?

李鸿其:我觉得很奇怪的是,观众很喜欢我的文艺片,文艺片很多没有剧本,我演的时候不知道我在干嘛,可是还是好多人喜欢我的画面。像林格这种我认真背台词演的,反而有争议。

人物周刊:那你得到答案了吗?

李鸿其:所以今年我真的在重新理解这些事情,到底什么是电影?其实电影就是一个表达吧,我觉得那个表达不是说故事,因为其实跟镜头有关系,举例来说可能一些电影喜欢拍特写,但有时候电影未必需要拍特写,它是一个整体的一个画面里所产生的一种气氛。

我们看一些大师电影,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会去观察桌子上放了什么,光在哪里,声音在哪里,有什么事,几个人,在干嘛。我们去看这个环境,这是我这几天才理解的。

人物周刊:你还蛮导演思维的。你也在筹备导演作品?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念头的?

李鸿其:从我开始念艺校的时候。我以前就是很喜欢挑战老师,凡事就问老师,人真的是这样吗?是那样吗?我最爱问的就是这一句话,然后再去解决。

当导演就是觉得我还是必须有自己的表达。我说拍戏已经说了好久,都没有成。我今年5月就30岁了,三十而立是吧,我觉得应该为我的30岁开始画下另外一条人生道路。

人物周刊:是个什么题材的故事?

李鸿其:跟你说我一直在变,故事都在变,我要拍一个24小时的故事,但我现在又改了一个故事了。我现在要变成自编自导自演,原本我是要拍别人的,试一些素人演员,可能能力不到,他们不太好意思演,但是大家很爱跟我演,我就觉得,噢我跟你一起演。

我现在就是要拍一个当代年轻人的片吧,30岁左右,大家对于未来与当今的经济社会结构的一种无力感,未来是什么?现在是什么?大环境下无可改变的那种,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企业家,不是每一个人都成功。当今天家里发生的一件事情需要用到一笔钱的时候,这笔钱就会使你喘不过气,不是说要几百万,可能几十万就会让人崩溃。所以故事梗概就是家里发生一件事情,需要一些钱,然后一个年轻人开始面对社会。

人物周刊:找钱困难吗?

李鸿其:我觉得找资金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某种层面不太难,因为始终我是一个有经验的演员,我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笑)摄影师全部都是找熟悉的朋友来帮我拍,而且我的团队只有三个人——摄影师、录音师、制片,加上我和演员,我们五个人在一个地方拍,可能多一个美术,可能我周一到五写剧本,写完之后,周末大家去拍一拍,玩一玩,在海边走一走,一天拍一场戏,然后拍完了剪一剪,之后我们看一下,很浪漫。

人物周刊:毕赣也很年轻,他对你当导演有什么影响吗?

李鸿其:其实我一直跟他聊,我也在学习。我之前会去了解我欣赏的一些导演,因为我自己看一些素材都没有很到位,所以我就会问一问一些新导演,比如说毕赣、《郊区的鸟》的导演仇晟,包括这几天可能要联系那个《房间》的导演,他也是独立制片。

我跟章宇聊天,聊胡波导演,我觉得是很有才气的,很迷人。我都去了解这些新导演在想什么,新导演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也是新导演。我觉得新导演的态度都很好,很生猛,表达欲望很强,所以多跟他们学习。

人物周刊:你去拍《虎尾》的时候见到了李安导演对吧?他跟你的谈话最触动你的是什么?

李鸿其:平静的力量,就是我们看到的李安导演,都是偶尔笑一笑,我觉得他就是会让你觉得不要想太多。我们一定要去表达,然后很用力,会过火,其实我们好好地说一个简单的话,然后好好地分享一件事情,就很有力量的。我们不需要去批判什么,那个是年轻人会做的事情,就是反判的、摇滚的,但其实李安导演就是没关系,我就好好地去做,就分享一个美好的事情,其实就够了。

他让我去演一些不同的戏,不能一直演死气沉沉的方向,他觉得这样才会健康。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好文推荐
1.女性的“秘密”,被这部剧扒个精光
2.BBC神剧回归,这部暗黑魔幻剧被严重低估!
3.坂元裕二:年轻人总是和逆境、痛苦纠缠不清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点赞、在看、分享,一键三连
文艺片新晋男神的“内心戏” 文艺片 内心 男神 上方 影院 页面 右上 星标 本文 南方人物周刊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