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右上角“...”→“设为星标”
本文转自:古玩鑫及网络
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策划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先锋戏剧青年设计师提名展”,继续保持着一贯的实验探索精神,在长沙铜官窑古镇的“铜官草市”再次呈现其与众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当今的舞美设计已由剧场走向大自然,迈向了更广阔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大舞美”观念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舞美设计广泛涉及旅游演出、民俗文化活动、特色小镇建设、创意产业规划等等,形成了特殊场域的表演设计。
“第七届中国先锋戏剧青年设计师提名展”以世界多元戏剧文化为背景,以当代表演设计理念为指导,以“大舞美”观念为思考定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作本源,力图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激发青年设计师的创作热情,梳理当代戏剧艺术理论及表演设计实践的国际性经验,建立中国当代剧场艺术的话语结构,开辟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语言兼容的表演设计新路径。”
本此次展览没有选择常规的展览馆、美术馆,而是把以“圆·聚·力”为策展理念的展场选择在铜官草市,形成戏剧化的特殊场域。铜官草市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大众旅游人文景点——初探草市的条条小巷,虽是人为规划设计的街道,但映入眼帘的是市井生活的场景,烟火气扑面而来。可以说,这里的一切都有着戏剧化的艺术特质,是具备当代戏剧艺术元素的特殊场域。展览在这样特殊场域中举办,当代艺术与生活场景互相碰撞,带来不同于常规戏剧表演与艺术展览的审美体验。正如此次活动的总策划曹林所言:“在这里,可以把专业性学术交流活动,与诸多免费开放的表演设计作品相结合,形成沉浸式、常态化的媒体艺术季,让观众游客充分体验媒体艺术的表演特质和感染力。”我想,此次展览就是是文化旅游产业与表演设计相结合的完美诠释。

这种对特殊场域表演设计的理念在每个创作作品中得以体现,比如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设计师倪放的《草市·戏宴》,通过一组刻意设计的民间饭桌,把草市和戏曲这两个看似互不相干,但又同属中国传统文脉的生活与艺术形式,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作品本身就像是一场演出,让景区游人停下匆匆忙忙的脚步,驻足静观。作品利用二维码这种当代科技成果,链接古代与今天,使观众用意想不到的手法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
当我在草市游走穿梭,观赏12名行业先锋设计师通过自己独特处理方式呈现出12个各具特色的先锋艺术作品,品读他们对当代舞台美术的理解——“现场性”、“互动性”、“表演性”和“动作性”这些词条跃然脑海。此次长沙铜官媒体艺术季的主题词是“新媒幻景,烟火留诗”。顾名思义,这些作品样式囊括现场表演、光影秀、装置、模型、图片等等,包含对空间、表演、视觉、声音等各方面的探索。这些作品广泛地应用了新媒体数字技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与观者产生互动关系,把观众、作品与戏剧连接起来。参展的设计师们不仅在设计方案上高度契合展览主题为表演而设计, 而且考虑到了草市的空间特点和观演关系。

中国歌剧舞剧院金卅的作品《观望》,用巨大的氦气气球装置把观众的视线引向高空,这不仅在观演关系的审美意义上有所突破,更以独特的方式,引发人们对自然世界、宇宙空间和个体生命之间的思考。上海京剧院的孙浩把作品安置到流经古镇的小溪中,名为《水中月镜中花》的动态装置作品,在水雾氤氲的气氛中,把观众带入千年古窑的时光当中,用无声的表演,述说着大时代中的文明延续。
“当代数字技术自身所具备的表演性,材料质地的肌理效果、温度感,以及光与影的精神特质,也同样极大地影响着当今的舞台美术设计审美走向。”在当下的数字网络化时代,数字技术给舞台美术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给戏剧带来了新的形态。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也愈加模糊。


曹林的作品《行走的剧场》,极具机动性的戏曲人偶装置彻底打破了“剧场”、“舞台”的概念,随着由人扮演控制的充气人偶自由地行走在大街小巷,“舞台”、“剧场”也随之移动,整个草市街都变成了这件作品的舞台,正如作品名称一般,《行走的剧场》。值得一提的是,我有幸参与其中,扮演作品中的人偶与观众交流、互动。人偶表演的灵活性、随机性、互动性也使作品本身也充满了变化,这使我更加理解作品想要传递的情感与信息,更加理解举办本次展览的意义——激活当代艺术与生活场景的碰撞。展览不只是简单地缔造一场视觉盛宴,更重要的是追求把艺术植入日常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在艺术之火的点燃下绽放出璀璨的烟花,让艺术花蕾的馨香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芬芳。
总而言之,当代艺术观念背景下的舞台美术,新型观演关系不断出现,带来了关注内容上的外延和拓展。专业的跨界融合,观演参与互动,是戏剧和舞台艺术的新形态。文化资源和文化创意将从不同角度介入社会生活,戏剧无处不在。
撰稿:张书玉
责编:卫荣
媒体合作平台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