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塔画廊非常高兴地宣布,我们即将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线上展厅呈现全新项目:DOMUS
与罗马住宅的理念相呼应,这次展览就像一个小宇宙,将关注于内在性、亲密性和家庭环境的主题,这些主题将转化我们隐秘的情感、隐藏的思想和信念。“DOMUS”将是一个有趣的体验,邀请我们进入隐私的概念;穿过线上空间的一件件艺术作品之时,它们有些指向了祖先和遗传的概念( 让-吕克·穆列内,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梁慧圭),有些涉及周围物体与政治形成的相互干扰(莫娜·哈透姆,里克力·提拉瓦尼加, 海默·佐伯尼格),有些是日常生活的诗歌(大卫·杜阿尔,沃尔夫冈·提尔曼斯),还有屏幕上的欲望(韦德·盖顿 )和沉思的内力(托马斯·赫塞豪恩)。
David Douard | 大卫·杜阿尔
Sans titre | 无题, 2014
Plaster, metal frame | 石膏、金属框架
190 x 125 x 3.5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Chantal Crousel, Paris | 致谢艺术家及巴黎桑塔画廊
Photo: Florian Kleinefenn
大卫·杜阿尔1983年生于法国南部佩皮尼昂。现生活工作于法国奥贝维利耶。
语言是大卫·杜阿尔作品的基础。他通过互联网收集文本和诗歌,并加以处理和改造,使之成为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注入他的雕塑作品之中。大卫·杜阿尔将语言作为一种成分,通过加以匿名、混乱、离间、病态和令人沮丧的诗歌,将空间重新定义为包含混合元素的集合体。他在一个真实世界中重新创造受侵染的环境,新的数字技术带来了更广阔的幻想空间。
大卫·杜阿尔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他的作品已在众多国际机构中进行展示,其中包括:爱尔兰现代美术馆,爱尔兰都柏林(2019);KURA. c/o Fonderia Artistica Battaglia,意大利米兰(2018);巴黎东京宫(2018,2014),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2017,2015),德国不伦瑞克艺术博物馆(2016);Fridericianum,德国卡塞尔(2015);纽约雕塑中心(2014);Astrup Fearnley Museet,挪威奥斯陆(2014);Fondation d’entreprise Ricard,法国巴黎(2012)。他参加过的重要双年展包括:第十二届里昂双年展(2013);台北双年展(2014);亚洲文化中心-光州双年展(2018)。大卫·杜阿尔曾在意大利罗马The Academy of France in Rome - Villa Medici进行艺术驻留(2017-2018)。
大卫·杜阿尔的全新个展正在法国巴黎Le Plateau, Frac Ile-de-France举办:大卫·杜阿尔(David Douard )个展在法国巴黎Le Plateau, Frac Ile-de-France
Gabriel Orozco | 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
Fleurs Fantômes 78 | 幽灵花 78, 2015
Oil jet painting on canvas | 布面微喷油画
92 x 61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Chantal Crousel, Paris | 致谢艺术家及巴黎桑塔画廊
Photo : 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
布罗格利王子和公主是一家庄园的最后一位私人所有者,此系列作品受到了他们庄园客房中那些曾把房间装点得光彩夺目的墙纸。作为卢瓦尔中心地区一个特殊委任项目的一部分,墨西哥艺术家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花了很长时间从挂在这些旧墙上的旧挂毯上汲取灵感。“幽灵花”系列捕捉了这些旧墙纸的细节和破损之处,艺术家用一种缓慢但独特的方式用油画颜料在画布上创作,来重现这些墙纸的样貌。
1962年出生于墨西哥韦拉克鲁斯,贾拉帕,墨西哥。 现于东京和墨西哥城生活和工作。
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从1990年代初开始崭露头角,并成为了他这一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 一。 在没有固定工作室的情况下,他经常移动,拒绝国家或地区的限制定义,并通过摄影, 雕塑,绘画和录像等不同媒介,以及从他生活和旅行的地方汲取灵感。
他的作品以对城市景观和人体的浓厚兴趣为特点。 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也会偶发些不寻常的 事,这种偶然性和矛盾性散发着诗意,滋养了他的作品。 艺术品与日常环境之间的界限被 故意模糊,艺术与现实被故意混合。 运动,膨胀,圆度,几何和有机物之间的关系,是他二 十多年来不断进行艺术研究的课题。
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的大型巡回展览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09),巴塞尔艺术博物 馆(2010),巴黎蓬皮杜中心(2010)和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11)展出。 他的个展曾在东 京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 阿斯彭艺术博物馆(2015); 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2014); 布 雷根茨美术馆(2013); 墨西哥城国家美术馆(2006); 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2006);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2000);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1998)等多地展出。2019年,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被委任为将墨西哥城查普尔特佩克公园(Chapultepec Park )改造成集艺术,文化和自然综合一体的中枢地带的整体协调及改造工作的负责人。
Jean-Luc Moulène | 让-吕克·穆列内
Divertimento - Paris | 嬉游曲-巴黎, 2019
Terracotta, celluloid | 红(赤)陶,赛璐珞
50 x 28 x 24 cm | 19 5/8 x 11 x 9 1/2 inche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Chantal Crousel, Paris | 致谢艺术家及桑塔画廊,巴黎
Photo: Florian Kleinefenn
让-吕克·穆列内1955年出生于法国兰斯。现生活工作于法国Saint-Langis-lès-Mortagne。
素描和雕塑作品一直包含在他的创作中,近年来两者变得越来越重要,取代了摄影成为穆列内最近大型展览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驱动他与众不同的创作的基本精神却没有改变。穆列内的作品探讨了他所选择的媒介中表现的问题,同时利用其本质的物质性,孜孜不倦地涉及政治、社会和本体论问题的“肉体化”,特别是通过“交易”这样一个具有经济性和敏感性术语的概念,附加给想象和现实之间正在进行的事务。
他近期的重要展览包括:纽约雕塑中心,美国纽约(2019);Secession,奥地利维也纳(2017); 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巴黎(2016); Torre de los Vientos,墨西哥D.F.(2015); Villa Medici,罗马,意大利(2015); Transpalette,布尔日,法国(2014); 与Museo Jumex开幕式有关的特别项目,墨西哥墨西哥D.F.(2013); 贝鲁特艺术中心,黎巴嫩贝鲁特(2013); 牛津现代美术馆,英国牛津(2012); Dia:Beacon,Beacon,美国纽约(2011-2012); Carréd'Art - Muséed’Art contemporain,法国尼姆(2010); Centre d’art Passerelle,法国布雷斯特(2008); 罗浮宫,法国巴黎(2005); CCA,日本北九州(2004); 当代艺术中心,瑞士日内瓦(2003); Le Confort moderne,法国普瓦捷(1994)。此外他还参加了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2019); 台北双年展(2016); 法国圣艾蒂安国际设计双年展(2015); 阿联酋沙迦双年展(2011),巴西圣保罗双年展(2002)。
让-吕克·穆列内(Jean-Luc Moulène):抽象表现为一种思想和想象的力量
Rirkrit Tiravanija | 里克力·提拉瓦尼加
untitled 2020 (a hurricane in a drop of cum) (two maps, 1965) | 无题 2020(一眨眼的工夫就刮起了飓风)(两幅地图,1965), 2020
Tapestry, diptych | 挂毯,双联
229 x 178.5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Chantal Crousel, Paris | 致谢艺术家及巴黎桑塔画廊
Photo : Florian Kleinefenn
里克力·提拉瓦尼加1961年出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现生活并工作于纽约、柏林及清迈。
里克力·提拉瓦尼加的作品从未停止对于艺术品形式和展览系统的质疑。他的作品样貌集合了表演,雕塑,装置等多种形式,从而将艺术空间转变为社交互动的场所,其中常常伴随约会地点,偶遇和交流等不同形式。在一种非物质性的情况下,在一个基于互惠,欢乐和热情好客的世界中创建新的联系。无论是将艺术中心和画廊改造成宴会,印刷工作室还是海盗广播电台,艺术家都喜欢克服传统意义上的“白色立方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他近期的项目及个展包括:赫塞豪恩博物馆与雕塑花园,美国华盛顿(2019);“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做梦吗?”Chaos Omotesando,东京和法国阿尔勒的Luma基金会(2018); NG Teng Fong屋顶花园委托项目,国家美术馆,新加坡(2018); “无题2017(恐惧吃掉灵魂)(白旗)”,纽约Creative Time,和美国超过20家艺术机构合作 ;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2015)。艺术家其他个展还包括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2005);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1999);费城艺术博物馆(1998);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97); 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1994)等。
里克力·提拉瓦尼加的作品也被列入威尼斯双年展(1993&1999),惠特尼双年展(1995&2005),利物浦双年展(2002&2004),圣保罗双年展(2006)以及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2008)等展览中。他的作品还在众多机构中广泛展出:国立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2016); Plaza del Museo Jumex,墨西哥D.F.,墨西哥(2015); 当代艺术车库博物馆,俄罗斯莫斯科(2015); 泰特现代美术馆,英国伦敦(2013); 蓬皮杜中心,法国巴黎(2012); Kunsthalle Bielefeld,德国比勒费尔德(2010); CAC Centro de Arte Contemporaneo Malaga,西班牙马拉加(2009); Drawing Center,美国纽约(2008);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美国(2005); 波伊曼•范•布宁根博物馆,荷兰鹿特丹(2004); City Opera Gallery,日本东京(2002); Portikus,德国法兰克福(2001); Kunstverein,德国沃尔夫斯堡(2000)等。
里克力·提拉瓦尼加还获得过众多奖项,其中包括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颁发的Hugo Boss奖(2004);Gordon Matta Clark基金会奖,国家艺术视觉艺术家奖学金(1994)。
正在展出 | Rirkrit Tiravanija(里克力·提拉瓦尼加)无题 2020(从前)(在贾思培·琼斯之后)
Haegue Yang | 梁慧圭
The Intermediate – Ikebana Alienage, 2016 | 中间类型-花道外星人,2016
Artificial straw, powder-coated steel stand, powder-coated metal grid, casters, artificial plants, artificial vegetables, artificial stones | 人造稻草,粉状钢架,粉状金属格栅,脚轮,人造植物,人造蔬菜,人造石头
90 x 135 x 9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Chantal Crousel, Paris | 致谢艺术家及桑塔画廊,巴黎
Photo : 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
梁慧圭197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现于德国柏林和韩国首尔生活和工作。
梁慧圭创作装置作品,作品中还包含摄影,录像和雕塑等元素,并通过艺术家长期的哲学和政治调研所展现。艺术家为了回应作品展出的场地,特地去创作为场地定制的新作品,和展览空间的建筑特征相结合的同时,也从当地收集创作材料。她高度精致和对于物质感完美的处理,与优雅的空间感与氛围相结合,最终呈现出她具有包围性和共鸣性的装置作品。
她的作品曾在众多国际展览和展览中展出,包括:国立现当代美术馆,韩国首尔(2020);安大略美术馆,加拿大多伦多(2020);当代艺术与设计美术馆, 菲律宾马尼拉(2020);泰特圣艾夫斯,英国伦敦(2020); 现代美术馆MOMA,美国纽约(2019); 巴斯艺术博物馆, 美国迈阿密(2019); 南伦敦画廊,英国伦敦 (2019); 路德维希博物馆,德国科隆(2018);KINDL - 德国柏林当代艺术中心(2017); 汉堡美术馆,德国(2016); 蓬皮杜中心,法国巴黎(2016);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15); 三星美术馆,韩国首尔(2015); 古根海姆博物馆,美国纽约(2015); 泰特现代美术馆,英国伦敦(2012); 林根美术馆,德国林根(2011); 阿斯彭美术馆,美国科罗拉多州阿斯彭(2011); 布雷根茨美术馆,奥地利布雷根茨(2011); 新美术馆,美国纽约(2010);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2009); 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意大利威尼斯(2009); Sala Rekalde,西班牙毕尔巴鄂(2008)等。
梁慧圭于2018年获得了路德维希美术馆的沃尔夫冈哈恩奖博物馆奖。
她的作品被许多知名机构收购,其中包括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 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艺术博物馆; 韩国首尔三星美术馆; 美国洛杉矶郡美术馆; 路德维希博物馆,德国科隆; 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中国香港M+; 韩国国家现当代艺术博物馆; 和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美国纽约等。
“现代汽车大展2020: 梁慧圭 - O₂ & H₂O” | 韩国首尔国立现当代美术馆
梁慧圭(Haegue Yang)将参加上海昊美术馆展览"暗光"
Thomas Hirschhorn | 托马斯·赫塞豪恩
Hard-Medaillon 1 / 硬圆形, 2020
wood, collage, felt pen | 木头,拼贴,水彩笔
2 Ø 42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Chantal Crousel, Paris | 致谢艺术家及巴黎桑塔画廊
Photo: Thomas Lannes
1957年生于瑞士伯尔尼,现工作生活于法国巴黎。
托马斯·赫塞豪恩在1978-1983年就读于苏黎世,并于1984年移居巴黎。自八十年代中期起,艺术家开始进行他的展示(“脚架”,“窗户”),用纸板、铝箔、粘着的棕色塑料等材料制成的脆弱结构。通过添加拷贝复印件,以及从报纸或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片以及照片,他开始对反复出现的主题——文化、经济、政治、宗教进行评论或提问。随后,电视显示器和视频设备也逐渐被整合到其中,设置成为可放置在公共空间内的移动和临时性的作品。
托马斯·赫塞豪恩曾在以下机构举办/参加个展和群展,包括:东京森美术馆(2018);明当代博物馆,中国上海(2018);斯塔克别墅博物馆,德国慕尼黑(2018);丹麦奥胡斯美术馆(2015);德国不来梅美术馆(2015);法国巴黎东京宫(2014);MAZ,Zapopan,墨西哥哈利斯科州(2014);丁格利博物馆,瑞士巴塞尔(2013);迪亚艺术基金会,美国纽约(2013);现代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布里斯班(2013);Mudam,卢森堡(2012);迪亚:切尔西,美国纽约(2012);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瑞士馆,意大利威尼斯(2011);Dhondt-Dhaenens博物馆,比利时杜尔(2010);比耶尔·斯宾诺莎音乐节,荷兰阿姆斯特丹(2009);El Tameo Arte Contemporaneo博物馆,墨西哥(2008);当代艺术博物馆,加拿大魁北克(2007);Museu Serralves,葡萄牙波尔图(2006);瑞士文化中心,法国巴黎(2004);蓬皮杜艺术中心(马塞尔·杜尚奖),法国巴黎(2001)。
托马斯·赫塞豪恩被授予2000年马塞尔·杜尚奖(Marcel Duchamp Prize),2018年被授予梅拉·奥本海姆奖(Meret Oppenheim Prize)。
托马斯·赫塞豪恩 (Thomas Hirschhorn):永恒的毁灭(Eternal Ruins)
Heimo Zobernig | 海默·佐伯尼格
Untitled | 无题, 2014
Acrylic on canvas | 布上丙烯
100 x 10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Chantal Crousel, Paris | 致谢艺术家及巴黎桑塔画廊
Photo: Rebecca Fanuele
1958年生于奥地利茂森(Mauthen)。现生活和工作于奥地利维也纳。
80年代初,在维也纳学习了布景设计之后,海默·佐伯尼格转向了抽象派。他的早期作品探索了抒情抽象和重复几何图案。在维也纳的新浪潮之中,海默·佐伯尼格展现出了对视频和表演的强烈兴趣。他作品的灵感来自于电视屏幕的极简美学,同时艺术家还喜欢研究双重工作:艺术家的双重感,双重空间,以及作品的双重性。在其近期的实践中,佐伯尼格的绘画表现出一种神秘感。绘画的形式非常纯粹且极简,构成一团浓雾,慢慢从中浮现能够定义单词的字母。
他的作品曾在多家机构展出,其中包括:国立美术馆,日本大阪(2019);伯尔尼艺术馆,瑞士伯尔尼(2018); 路德维希博物馆,德国科隆(2016); Kunsthaus Bregenz,奥地利布雷根茨(2015);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奥地利国家馆,意大利威尼斯(2015); 卢森堡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卢森堡(2014); Kunstforum Baloise,瑞士巴塞尔(2014); 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西班牙马德里(2012); Bärengasse博物馆,瑞士苏黎世(2011); 现代艺术中心,葡萄牙里斯本(2009); deSingel国际艺术中心,比利时安特卫普(2008); artspace,澳大利亚悉尼(2006); 布伦瑞克艺术协会,德国布伦瑞克(2005); 巴塞尔艺术馆; K21 Kunstsammlung Nordrhein-Westfalen,德国杜塞尔多夫; 现代艺术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 布雷根茨美术馆,奥地利布雷根茨; 波恩艺术协会,德国波恩; 现代艺术博物馆,希腊锡罗斯 - 基克拉泽斯。
Wolfgang Tillmans |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
Delta, 2018
Inkjet print mounted on aluminum, in artist’s frame | 喷墨打印覆于铝塑板上,艺术家特制框装裱
64.1 x 85.6 cm | 69.5 x 91 x 3.3 cm (framed | 含框)
Edition 2 / 3 + 1 AP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Chantal Crousel, Paris | 致谢艺术家及巴黎桑塔画廊
© Wolfgang Tillmans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1968年出生于德国雷姆沙伊德(Remscheid, Germany),现生活工作于英国伦敦。
提尔曼斯作为他那一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以突破摄影和图像制作的极限而闻名。他作为艺术家的野心,通过紧紧抓住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来体现。提尔曼斯的作品涉及广泛的媒介及题材的多样性,其核心思想是作品的可见度。什么时候事情变得可察觉?我们所感知的,和我们所知道的之间有什么关系?新技术对我们如何看待世界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揭示了提尔曼斯作品的政治影响力。从他的第一批照片见证了以艾滋病危机和柏林墙倒塌为标志的一代人带来的新的社会和文化范式以来,提尔曼斯一直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多年来,他的政治承诺已经超越了艺术实践,通过他的基金会“桥梁之间”(Between Bridges),以及他发起的一系列亲欧盟运动,进入社会活动,捍卫民主和少数人权利。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的作品曾于众多艺术机构展出:比利时布鲁塞尔WIELS(2020),刚果金夏沙当代及多媒体美术馆,而后巡回到肯尼亚毕罗内及南非约翰内斯堡(2018);法国尼姆当代美术馆(2018);爱尔兰都柏林当代艺术博物馆(2018);德国汉堡Kunstverein美术馆(2017);瑞士巴塞尔贝耶勒基金会,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17);苏格兰格拉斯哥现代艺术美术馆现代艺术美术馆(2016);葡萄牙波尔图Fundação de Serralves(2016);德国法兰克福锡恩美术馆(2016);德国柏林汉堡火车站现代美术馆(2016);日本大阪国立艺术博物馆(2015);瑞典哥德堡美术馆Hasselblad Center(2015);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2015);法国梅斯蓬皮杜分馆(2014);卢森堡现代美术馆(2014);瑞典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2012);巴西圣保罗现代美术馆(2012);英国伦敦蛇形画廊(2010);德国柏林汉堡火车站现代美术馆(2008);墨西哥塔马约当代艺术博物馆(2008);德国慕尼黑Kunstverein München(2007);美国纽约MoMA PS1(2006);美国芝加哥现代美术馆(2006);日本东京歌剧院画廊(2004);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03)等。
10, rue Charlot 75003 Paris
T. +33 1 42 77 38 87
F. +33 1 42 77 59 00
galerie@crousel.com
opening hours: Tuesday-Saturday, 11am - 7pm
▼ 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 For more informatio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