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右上角“...”→“设为星标”


11月25日,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方法与探索——国际舞台美术教育论坛”在上海圆满举办。作为“国际舞台美术教育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胡妙胜为大家做主题演讲。今日学会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家分享胡妙胜教授当日以《舞台设计ABC》为题的演讲内容。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胡妙胜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方法与探索


↑胡妙胜教授当日演讲视频


“舞台设计ABC”意指舞台设计的入门,即初阶教学法,其基本原则为三。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一.

简单与复杂

任何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都是从简单至复杂。让一个对于舞台设计所知不多的初学者一开始就要面对一个多幕剧,设计是困难的。我们需要像《彻尔尼钢琴练习曲》那样的入门练习。小品、片断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多幕剧设计的“练习曲”。

小品练习是无文本的最多以一首乐曲、一首诗作为文本。片断练习是以剧本中的一幕或某些段落作设计的文本。全剧案头设计。

小品--片断--全剧,这就是舞台设计入门的“ABC”。

二.

分解与综合

舞台设计与作为整体的戏剧或其他演出形式的关系,称之为功能,舞台设计具有四个基本功能:

组织动作的空间;

再现动作的地点环境;

表现动作的情绪与意义;

组织演员与观众的空间关系;

对初学者来说,一下子就要综合地把握这四个功能是困难的,所以在初阶的练习中将它们分解,逐一作为重点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的还原为整体的综合练习。必须强调的是,分解只是手段,综合是目的。

三.

二维与三维

以往,舞台设计初阶训练基本上是从画面至画面,现在强调在三维空间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因此设计作业的主要表达手段是模型;自然,也不完全排斥草稿与设计稿。

舞台设计A

(第一学期,共7个练习)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1.自然的一角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要求模型作业逼真地再现日常生活场景的一角。“自然一角”是自然主义大师左拉对舞台设计的主张。

场景是人的活动场所,从作业中应可想象在其中活动的人。

强调细节的真实性。


2.动作的机器--节奏空间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该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动作的关系,舞台空间设计就是动作设计,“动作的机器”一说来自俄国的构成主义。

这个作业并不要求再现或表现什么,几乎是抽象的,如阿庇亚式的台阶、陡坡、走道或构成主义脚手架式的结构,或其他任何有助于动作的空间结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空间结构的元素:支点、区域、路线以及材料的转换。


3.场所精神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此说来自上世纪初美国舞台美术埃德蒙·琼斯当时继自然主义之后出现了新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被赋上了“选择”“暗示”“诗的”等字样以示与自然主义的区别。

这个作业不要求像“自然一角”那样模仿现实,而要求选择场所中最有表征性的部分、细节来唤起特定场所的意象,这是以部分代表整体的隐喻,如在空黑的舞台上以一根巨大的柱代表教堂。

在复制现实与抽象之间存在着无数的选择可能性,这些再现的片段也可以和功能性的结构组合在一起。


4.可变空间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现代舞台设计倾向于设计一个能适应全面需求的能动的空间结构。

探索舞台变化空间的手段如装置的拆解与重组,增加与减少,以及利用各种机械手段让景移动、旋转、升降、开关等难点在于通过简单的手段产显著的变化。


5.意象拼贴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重点在于要使学生了解舞台设计的表现功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所谓拼贴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没有现实连续性的物象或片断联结在一起。这是超现实主义惯用的手法。

拼贴从再现现实主义角度来看是荒诞的,但却会产生新的含义,尤其在戏剧的语境中,一旦与语言、动作结合起来,它就会生成丰富的内涵。


6.音乐小品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根据一段乐曲组织空间的色彩构成。

从这个练习,设计练习开始要受到文本的制约。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目前这种制约还是有限的。

四首情绪表现不同的乐曲有的沉重,有的昂扬,有的优雅,有的狂热。学生可任选其中一首,可以根据其中一个段落,或全曲的主旋律,制造相应造型旋律与色彩意象。这个作业也可以在三维中,也允许在二维的平面上完成。


7.诗词小品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个作业,其特点是功能综合。

不少诗具有叙事的5个W(when where Who What why)。诗的不确定性比之音乐大为减弱,换言之,诗更接近剧作文本。

舞台设计的三个功能在这个作业中被综合在一起,所谓综合不是三等分,诸功能之间有主次、强弱之分,它提供给学生的依然是自由创造。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恐怕是对这个作业的设计过程及效果最恰当的描述。当然,我们的作业是模型,而不是设计图。

舞台设计B

(第二学期,共4个练习)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第二学期进入剧本片断设计。

学生从指定的剧目中选择其中的主要片段(幕或若干场),选择过程就分析剧本的过程,然后延展舞台设计A的方法,以建构动作空间,再现动作环境,表现动作的情绪与意义三个功能分别进行构思与设计,第四个作业是综合,共完成四个模型,当时采用的文本是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


1.动作空间片断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首先让学生先分析所选片段(甚至全剧)出场人物的动作,即做什么,如何做。这就涉及前述的5个W。

其次,学生应像导演一样想象每一场景的舞台画面及空间结构,并据此画出“情节示意图”。

根据情节示意图,构想动作的支点、区域、路线,创造一个有造型个性的动作空间。


2.环境地点片断--场所再现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重点是再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这意味着它包含家庭、道德、宗教、法律在内的历史环境。

继之是搜集素材、主要图像资料,例如在《大雷雨》中的教堂、伏尔加河的景色,俄国十九世纪中产阶级家庭的客厅布置等。

然后创造具有社会、历史真实感的事件发生地点的再现型模型。

再现要求细节的真实,但不一定走向模仿。


3.情绪意象片断--视觉隐喻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再读剧本,重点分析人物的身份、性格以及在冲突中的内心世界、情绪、思想、意志等。

要求探索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设计者对其视觉意象的个性化阐释。

要引导学生探索主导性的意象,或所谓形象的种子、主旋律等。它们可能是一句台词,也可能是个隐喻。

隐喻思维打破了现实的再现逻辑,表述了某个场景或整出戏的内在含义,在《大雷雨》教堂一幕,有的学生选择东正教教堂特有的“洋葱头式”的尖顶,将4个尖顶正吊、反吊地聚集在舞台上空,也是对卡杰林娜内心世界的隐喻。


4.功能综合片段--综合建构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综合就是指应该在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舞台设计的四个基本功能。

应该重读剧本,确定剧本的主题、思想、风格等内容。

综合不是三等分,突出哪一个功能需取决于设计者对设计风格、形式的确定。

舞台设计是多元的,需要设计者的创新精神。

综合是在整个戏剧或演艺的语境中完成的,中国戏曲没有再现性的场景,但通过开门、关门的动作,门就出现了。新媒体使舞台灯光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它也极大地影响舞台设计。

至此,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对舞台设计不熟悉的学生已走近舞台设计大门了。

舞台设计C

(第三学期,全案头设计)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小品一片断一全剧,通过2至3个全案设计的训练,已可以把学生引入门,这里有几点说明: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1.作业的数量一般是二至三个多幕剧,每个作业完成从剧本分析至平面图、制作、全部案头工作,设计构思仍以模型为主。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2.其实也可以用演出设计取代单纯的案头设计,由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实习演出,我们也只能把实习演出设计放在这个时期了,实习演出的设计者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3.全剧案头设计学期,上海戏剧学院开设了“舞台设计原理”理论课。

4.关于舞台技术、制图的课程设置在一年级。舞台设计与舞台技术作为分离的两门课,也许正是现在教学需要改革之处。


延伸阅读

“阅读空间——胡妙胜舞台美术理论研讨会”隆重召开


更多相关内容,

请关注学会微信公众号近期发布内容



文字整理:闫妍

摄影:张吉才 陈琛

图片:截取自视频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媒体合作平台

胡妙胜:《舞台设计ABC》 胡妙胜 舞台设计ABC 上方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右上 星标 上海戏剧学院 方法 国际 舞台 崇真艺客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