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岁的小孩——三毛”
专题讲座回眸
11月29日下午,“85岁的小孩——三毛”专题讲座在中华艺术宫举行。
主讲人张慰军以父亲张乐平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创作为主线,讲述了张乐平的童年经历、创作三毛形象的起源,抗战时期宣传救亡抗日的种种经历,展现了张乐平先生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成就。
你知道吗?
浙江海盐,背靠杭州湾,沙滩是画纸,芦苇是画笔。正是在此,张乐平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目前所发现张乐平最早的作品,是1929年4月10日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创作的刊头画。
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三毛漫画,刊登在1935年7月28日的《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讲座现场据张慰军介绍,早期的三毛漫画里也有他父亲张乐平的影子。

张乐平笔下的家乡和童年装束草稿

1929年4月10日,张乐平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创作的刊头画。

张乐平创作的第一幅三毛漫画,发表在1935年7月28日的上海《图画晨报》上。
说三毛
三毛在最初是一个出生在上海普通家庭的小男孩,活泼可爱,好胜心强,又会耍些小聪明。发表于1935年的早期三毛作品《回复青春》中,讲述了三毛在看到光头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中有着浓密的头发,于是趁父亲睡着就用毛笔在父亲头上画头发,父亲醒来大吃一惊的故事。

发表于1935年的早期三毛作品《回复青春》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各界成立了抗战后援会。张乐平同上海漫画同仁成立了救亡漫画宣传队。
除了宣传抗日的漫画,张乐平在当时还创作了许多战地速写的作品,画了许多战争的场景和战士平时的生活。
抗战胜利后,张乐平重返上海,以抗战前线的经历见闻,创作了《三毛从军记》。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也演变为一个心系民族安危的小战士。



(左上)1937年8月30日在上海铁路西站,漫画宣传队队员在等火车准备出发去宣传救亡抗战(右一为张乐平)。
(左下)全部三毛上前线(1937年)
(右)在前线写生的张乐平。
张乐平《三毛从军记》
在《三毛从军记》发表后的第二年,另一部更广为流传的作品《三毛流浪记》发表。三毛在旧上海遭受的种种欺凌和压迫唤起了广大民众的同情心,张乐平用漫画这一形式大胆反应了社会现实和矛盾。


(上)《三毛流浪记》001 孤苦伶仃
(左、右上)1949年春,上海街头大量流浪儿衣食无着处境凄惨。宋庆龄看了深受触动,通过张乐平笔下的流浪儿童“三毛”的影响,举办了“三毛乐园会”和“三毛原作展览会”。在会上举行义卖,救济上海街头流浪儿童。
(右下)1959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毛流浪记》选集,封面上的“三毛流浪记”由当时年仅5岁的张慰军所写。


上海解放后,张乐平在漫画中依然保持三毛的儿童形象,“新三毛”摆脱了流浪与贫困,在新社会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
自1935年,张乐平用寥寥数笔画下了一个中国儿童形象“三毛”,在他的笔下这个善良正直勇敢淘气的小男孩经历了从军、流浪、迎解放、新生等一系例历程,影响了几代读者,为他们带来欢乐与感动。张乐平先生用他一生的心血浇灌了广大读者的心田,给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2年1月15日,张乐平在“三毛杯”全国中小学生文史知识竞赛的赛标“三毛”上签名发表。这也是张乐平生前最后发表的三毛作品。
讲座最后
讲座最后有观众提问:“三毛”作为一个经典IP,有没有考虑让其形象继续延续下去?”张慰军表示,“三毛”这个家喻户晓的漫画形象在2020年全球抗击疫情的重要时期也没有缺席。
今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就以疫情时代的儿童教育为主题出版了《三毛抗疫记》,把抗疫期间有趣的生活细节用幽默的漫画语言表现了出来,让三毛乐观向上,正义善良的形象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END·
编辑:华怡、王玙洋 | 责任编辑:张昊翀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