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王寅
金宇澄
作家
VOL.05
金宇澄:文学能把时代表情留存下来
对话金宇澄
Q:曾经或现在在上海生活中,对你而言最重要、最喜欢的书籍/杂志等出版品是什么,为什么?
金宇澄:20岁看过一本原中央大学建筑系《钢笔画教程》,非常残破,即使离开了“地下阅读”时代,我仍然非常怀念、珍惜,它展开了一个极陌生的世界。
还有一本,是我最近总介绍的《这里》,美国绘本作者理查德·麦奎尔的作品,时间跨度为史前8亿年至2314年,具体的空间落实在一座房子的客厅中,比如两百年以前,这里只是一条小河;第二页翻开,这里出现了印第安时代一个生灵;第三幅,是1880年代,开始盖这座房子……脑洞奇大,子虚乌有发生那么多家庭琐事的舞台、只集中于客厅这么小的范围,最后,回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引人思考。
《这里》内页,一间客厅,横跨四个时代
Q:曾经或现在在上海生活中,你最喜欢的书写工具品牌或产品是什么?为什么?
金宇澄:这方面我很随便,大概是八年乡村经历的关系。譬如去地里干活,要吃饭了就随便割两根柳树条当筷子;大伙吃一个盆里的菜,难得一回吃肉,有个人夹出一只小老鼠,很自然把它扔掉继续吃。16岁开始养成的不讲究、拿起来就用,纸笔都不讲究,电脑也是。
Q:你记忆最深刻、尤其是在上海生活,独特的休闲活动是什么?请举个例子。
金宇澄:看展览,喜欢美术;一度老逛花鸟市场,长期养小动物,养松鼠、热带鱼,搬家前我把八个大龟送到一百货公司大水池里,少年时代对植物非常感兴趣,现在也是。很多爱好没有理由。
江阴路花鸟市场旧照
Q:你是否有最重要的哪个随身用品或是服装配件?为什么?是否有个人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
金宇澄:没有,最重要的随身物就是手机,不可避免,否则真的会感觉跟世界断了联系。
Q:你认为上海的日常生活中的智慧是什么?例如一种行为、或是一种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金宇澄:就是上海人天天说的词“不响”,心知肚明,保持沉默。生活中常遇到以不响应对的情况,达成一种默契,不予回应,意味深长,意思广泛,可说是默认、妥协,也代表有保留……
由《繁花》改编的同名剧集由著名导演王家卫监制
◇ 上海明日谈话 ◇
VOL.01
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交流,让城市伟大
VOL.02
投资人仲雷:一流的城市,是有意思的人常来的人气制高点
VOL.03
创业者、企业家茅矛:
懂得吸收、合并,重新找到突破,这才是上海的精神
VOL.04
陈丹青:我非常想说上海的好话,但其实有点嫉妒
策划/令狐磊
文字/frola
设计/Lilian Zhang
编辑/大陶、小盈
除备注外图片来自网络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