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进倪老师位于上海外滩旧英租界地带的工作室,你会发现这里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光影交错间,你能感受到时间往来的痕迹:
上一秒还沉浸在老洋楼的复古红砖墙与走道中绿白相间的马赛克瓷砖,一进门,跃然眼前的又是积累十几年颜料“污渍”而自然形成的彩色地板,令人惊叹。午后的阳光成束地涌进宽敞的老式窗户,让房间的物件都散发出迷人的质感…一侧的彩色布料堆砌成山,器皿、颜料、刷具等用品随意散落其间却又形成某种秩序。如果不是窗外的外滩景色,差点会以为自己正身处欧洲某一个艺术小镇。
在学校里,他从不让自己的学生挂科。除了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倪老师还会带学生去咖啡馆上课,不上课的时间则回到工作室创作。“各种不同的天气都会影响我的创作。所以我会在不同的天气里放不同的音乐,音乐影响了情绪,情绪最终又会反馈给作品的呈现方式和色调。”
△《阿尔罕布拉宫》系列通过微妙的色彩冷暖变化、对废弃材料的再利用来表现这座中世纪阿拉伯宫殿的建筑美学与历史性,它也是本系列四件套床品的灵感来源。
老师偏爱带灰度的颜色,比如饱和度低的奶茶色、黄褐色、蓝灰色和奶白色,久而久之也有了“倪调”一说。低饱和的“倪调”融入到日常中生活物体时粗粝与真实,多元创作材料凹凸的肌理和细节美感不断地放大,都成了创作最真实的痕迹。
“我想在我的作品中表达时间的痕迹。”倪老师说。

倪老师有一双在废墟中发现诗意的眼睛。
深受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人人皆是艺术家”艺术观念的影响,倪老师热爱收集身边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并从中寻找灵感,如今这个习惯已养成了近30年。从PVC到塑料包装再到布料,通过拼贴与重组,倪老师把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像变魔法一般赋予全新的灵魂与生命。其中也不乏有诸多由JNBY集团提供的累积20多年的库存闲置面料。
△LOB系列旅行箱
“最近我追求的是带有一定质感的东西。从手工纸,到皮,到棉布等面料,尤其跟你们合作以后,我发现许多废弃的、过时的面料都很好。为什么好呢?你们20年前的面料是有时间性的。”倪老师娓娓道来,“这20多年的时间里面,这个材料跟空气和时间发生了关系,又慢慢沉淀。这种关系如果把它做成新的作品来呈现,是不一样的。”
“我感觉这些面料是活的,有生命的。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的颜色会稍微褪去了一点,但这个感觉非常好,有时候比新的布料更好。”
△合作款布艺拼接收纳包

JNBYHOME:在工作室里的这么多家具/家居选品中,哪件是你最珍视的?
倪志琪:书柜前这两把我自己设计的不锈钢座椅,还有路易十四时期的这把古董椅都跟随了我蛮久的。
△合作款棉麻四件套
△合作款布艺拼接收纳包
JNBYHOME:我们的合作系列四件套,使用的是您的作品《阿尔罕布拉宫No.34》的图案元素,是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倪志琪:数年前,意大利的一位艺术家好友Robert David送了我一本名为‘The Alhambra of Granada’的画册,说你一定会喜欢那里。后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如愿参观了西班牙历史上最后一个穆斯林王朝的宫殿,并被建筑里色彩和谐且充满质感的瓷砖深深打动。结果第二年他过世了,那次见面也变成我们的最后一面,后来我出了《书上的记忆》这本书,这里面也承载了我对他的回忆。
《阿尔罕布拉宫No.34》里面有我对阿尔罕布拉宫背后璀璨历史及多元文化的思索,也希望以这种看似简单菱形的组合,同时结合各类手工纸张、亚麻画布及色彩微妙的冷暖变化,向大家传达了我对阿尔罕布拉宫及故友的纪念。
△倪志琪 《阿尔罕布拉宫No.34》
JNBYHOME:最开始吸引我们看到倪老师作品的,是关于一些废弃布料拼接的艺术,可以聊聊这一块的吗?
倪志琪:跟江南布衣的缘分,要回到上世纪我回国那会儿在逛商场的时候看到的,感觉你们有点GUIDI的气质,和欧洲一些设计师品牌气质很吻合,后来一看价格还挺便宜的,那时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后来因缘际会也开始用了你们的库存面料做创作。当时就觉得,如果闲置的面料放了这么多年还能保持得这么好,就说明这个面料是好的。你们给我的面料有的都20多年了,但我觉得质感很好,现在的反而没当时的面料纯粹了。物质的东西回归原本,回到单纯的阶段,我感觉最纯粹的。这种纯粹也是我对艺术的追求。
Lab-Replay是JNBYHOME从品牌创立之初延续至今的关注创造、环保与再生的材料线,我们利用集团多年累积的精选库存面料,希望用技术与设计手段让面料重生,响应并推广可持续发展、节约物料资源的环保理念,回归本真与自然的艺术。
设计师设想作为一个策展人,将倪志琪老师利用闲置面料创作的艺术品以家居产品的形式呈现。通过挪用和再现的形式,将其标志性的“拼贴”手法进行发展深化并赋予产品新的故事,使之变成一个可移动的画展。本系列产品包含床品四件套、盖毯、布艺拼接环保包、布艺拼接手机壳及挂件。
以上图片与文字特别由JNBYHOME提供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