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述海派艺术的“中国故事”
林风眠
广东梅州人,
家名绍琼,字凤鸣,
后改风眠。
致力于探索传统绘画的改革,
对纯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绘画的学贯中西,
造就了林风眠的艺术成就。
林风眠
(1900—1991)
/

林风眠自幼随祖父学石匠手艺,后跟父林雨龙学画。1914年就读于省立梅州中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入第戎国立美术学院,习西洋画。同年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柯罗蒙工作室学油画,1923年赴德国游学。
1925年,林风眠回国任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同年改名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教授、教务长、兼西画系主任。其间主持增设音乐系、戏剧系、雕塑系。次年7月辞职,任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林风眠
《捧白莲红衣仕女》
/

1928年在杭州筹建国立艺术院,任院长。主持设中国画、西洋画、雕塑、图案四系及研究班。1930年10月,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任内,主持改系为组,将学制由五年改为三年;主持增设附属高级艺术职业学校,停办研究班。1938年学校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任校长。未久辞职,专事创作。
1945年10月,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恢复后,任西画系教授。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晚年定居香港。
林风眠《仕女》
/

在油画之外,林风眠致力于探索传统绘画的改革,在水墨仕女、静物瓶花、江南水乡、戏曲人物等题材方面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方形构图的运用也日趋成熟,具有强烈的现代风格和装饰趣味,成为中国画走中西融合道路的成功范例。对纯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绘画的学贯中西,造就了林风眠的艺术成就。
于中国传统,钟情画像砖和民间瓷画艺术的单纯、概括和力度;于西方绘画,则心仪印象主义和主观的感受及表现,把自然和心灵视为创造艺术生命的源泉。由于画家是如此的“居高临下”,他的以光、色、线条构成的作品,像他的性情一样,通常都呈现一种平和安逸的氛围,一种至静至远的意境,他的中国画作品既有单纯的水墨大写意,也有在水墨基础上的秾丽重彩,或主意境,或重光影,用笔迅捷遒练,不求力透纸背,不题诗句,但落名款而已。水墨人体画,肌肤光洁,躯体圆润,艳丽明快。风景、花卉,追求平和美感。
林风眠《花卉》
/

林风眠的代表作品有《秋艳》、《仕女图》、《樱花》、《双鹭图》、《夜枭》、《风景》等。出版有《林风眠画集》,著有《艺术论丛》、《原始人类的艺术》、《中国绘画新论》、《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什么是我们的坦途》等。
相关展览

“水墨缘——近现代海派艺术大家系列展”(一)
展览地点:33米层展厅
展览时间:2020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