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岩寺位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县万德镇不远处,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是山东少有的大型古寺,现存有千佛殿、大雄宝殿、辟支塔、龙虎塔、慧崇塔等建筑,寺西有现存最大的石塔林,此外还有般舟殿、五花殿等多处宫殿遗址。
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千佛殿建于明代,是寺内保存下来最早的木构建筑,因周壁供置众多佛像而得名。殿内正中有通体贴金的铜铸三身佛,中为法身,名为毗卢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由钱塘运至灵岩;东侧为报身,名卢舍那佛,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铜铸成;西为应身,名释迦牟尼佛,也为铜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铸造。佛头顶有螺形肉髻,体态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3尊佛像皆仪容端庄,衣纹流畅,服饰简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殿内分布在四周台座上的40尊彩色泥塑罗汉像,为我国古代泥塑罗汉中的最佳作品。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把这些罗汉像称为“海内第一名塑”。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观后亦作评价:“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这四十尊罗汉均为坐姿,比真人稍大。据考证二十七尊为宋塑,另外十三尊为明代补塑。八十年代初曾对罗汉造像进行维修,在西起第11尊罗汉里剥离出一尊铸铁罗汉,动态与外层泥罗汉相同,坛座周围铸文“大宋兴德军长清县和平乡,天花、南管寺庄、候秋三村□,首创铁铸□罗汉。都维那头李宗平。时熙宁三年岁次庚戌□□月□日……”。在西起第17尊罗汉的骨架内腔前胸里侧木架支柱上发现有“宋治平三年六月临邑盖忠立”朱笔题名,另在部分塑像体腔内发现有唐宋时期铜币以及宋代风格的铜镜。
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形象时,侧重于写实,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入微。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勇猛果敢,有的寒眉愤怒,有的老成和善,有的闭眸默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满面悲愤,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纵目远眺,表情生动,喜怒哀乐,惟妙惟肖。体现出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40位罗汉好似凡人,有血有肉有悲有乐。充分显示了我国造型艺术在北宋时期写实倾向。
此外,衣饰的细部制作也十分精致,即使衣带的来龙去脉和结扣的穿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这些罗汉塑像或补衣,或拄杖,千姿百态。他们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装束,有的垂袖,有的露肘,有的赤足,尽管这些罗汉均采用坐姿,但动作各异,竟无单调的感觉。
当时的艺术家们也为他们塑造了体腔,其腹腔里面用丝绸包裹着香料做成的五脏六肺,这在我国各处寺院现存的罗汉像中是唯一的。
西一 宋代
西二 宋代
西三 宋代
西四 明代
西五 宋代
西六 宋代
西七 明代
西八 宋代
西九 明代
西十 宋代
西十一 明代
西十二 宋代
西十三 宋代
西十四 宋代
西十五 宋代
西十六 宋代
西十七 宋代(体腔内前壁工匠墨书题记一则:“盖忠立,齐州临邑,治平三、六月”)
西十八 宋代
西十九 宋代
西二十 明代
东一 宋代
东二 宋代
东三 明代
东四 明代
东五 宋代
东六 明代
东七 宋代
东八 宋代
东九 明代
东十 明代
东十一 明代
东十二 明代
东十三 宋代
东十四 宋代
东十五 宋代
东十六 宋代
东十七 宋代
东十八 明代
东十九 宋代
东二十 宋代
铸铁罗汉(此尊铸铁罗汉是从西十一尊里剥离出的)
以上资料整理自网络
| 广而告知 |
▼
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
这一次
宋之美
从瓷器、建筑、绘画、书法、花笺、
服饰、石刻、宋陵、赏石、苏东坡艺术
全面反映宋代的艺术成就
可谓国内首次
欢迎扫码了解
古建之美
特邀国内顶级院校专家学者和活跃的民间古建筑大咖
共同打造“0基础读懂中国古代建筑”的系列专题课程
以飨热爱古代建筑的朋友
《梵物志》
《梵物志》属于漫谈性质的经验分享,是太阳很大(阳新)多年来对造像研究的总结整理,书中有理性的分析,也有很感性的描绘,关于造像的审美认知、断代、真伪鉴别等等。
—————————— END ——————————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
感谢关注
【 南山供秀 】
关注你所关注的,分享你所需要的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