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梅迪·哈迪扬卢(Mehdi Ghadyanloo)@ 阿尔敏·莱希巴黎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阿尔敏·莱希荣幸宣布,2020年11月5日至2020年12月12日于巴黎画廊空间呈现艺术家梅迪·哈迪扬卢(Mehdi Ghadyanloo)的同名个展。
梅迪·哈迪扬卢(Mehdi Ghadyanloo)于1981年出生在德黑兰,是中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艺术家在生涯初期主要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其中尤以在德黑兰市区的视觉陷阱(trompe-l’œil)壁画作品闻名;他的布面作品也包括了超现实主义和极简主义的主题,令人回想起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或是乔治欧·德·奇里柯(Giorgio de Chirico)的风格。
通过作品,艺术家提供了一种自传体的视角,描绘了年轻时所看到的景象、对两伊战争(1980-1988)的记忆、以及在伊斯兰共和国的生活经历。
梅迪·哈迪扬卢
@ 阿尔敏·莱希巴黎
展期:2020年11月5日至2020年12月12日
64 Rue de Turenne
巴黎,75003
周二至周六:早11点至晚7点
在阿尔敏莱希巴黎的展览空间里,梅迪·哈迪扬卢的一系列作品中包含了密闭立方空间、游乐园地、螺旋阶梯等含有建筑元素的环境。 这些极具水准的透视景观具有丰富的叙事性。梅迪·哈迪扬卢以专业图纸的标准苛求线条的极度精细,同时又是掌控光影与留白的大师,如此在单调的画布平面上构建出了迷宫般错综复杂的空间。
艺术家以一种含蓄的方式玩味着画布之下的深度与空间:尽管对于光线有着极致的掌控力,他却会刻意使用棱角与阴影来淡化他的技巧,由此呈现出十分克制的整体氛围、并在这种氛围里开出深邃的空洞来。 这一系列眩目的滑梯作品往往呈现出趣味的表象,可它们的材质却是工业的、给人以深刻印象,甚至令人不安。探寻艺术家作品的本质,我们首先能感受到一丝乐观的情绪,可这种情绪转瞬就被灰暗悲伤的内涵所遮蔽。艺术家本人曾说:“我希望创造的是一种万事皆休的氛围,类似风暴前的宁静。”

色彩在梅迪·哈迪扬卢的作品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并直接影响了作品带给观众的感受。艺术家的作品唤起了他与他的家人在两伊战争中寻求避难时的经历,那时的他生活在只有昏暗光线且十分狭小的正方形房间里。艺术家在作品《失乐园》(The Lost Paradise)中用鲜活的颜色填补这些记忆,似乎是为了与其幽闭且密不透风的质感形成对比。在《早安,午夜》(Good Morning,Midnight)中,画面空间给观众带来的迫近感更强。这幅作品来自于《栅栏》(The Fence)系列,该系列中,一面栅栏明确地划分了空间以及自由活动的范围。

尽管画面空间中的每一个出口都显得不可触及,比如《希望纪念碑》(The Hope Monument)中反复出现的梯子,但艺术家似乎希望能为这样的囚禁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梅迪·哈迪扬卢致力于为作品中所有的空间提供一个视角的尽头(Vanishing Point):在他的每一件作品里,我们都能在天花板找到大小不一的洞口,作为希望的强力符号,贯穿艺术家的作品。
哈迪扬卢的美学唤起了一种异世界的景象。作品中螺旋形态的空间成为了我们意识深处的倒影,这种形态采用了以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为代表的20世纪现代建筑中的极简线条;而哈迪扬卢的绘画代表着希望总能从最黑暗的地方破土而出。
阿尔敏·莱希(巴黎 | 布鲁塞尔 | 伦敦 | 纽约 | 上海)于1997年创立,现代理70多位国际上重要的著名和新晋艺术家,并致力于探索现代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同时,阿尔敏·莱希也是阿尔敏与伯纳德·毕加索基金会(FABA)的两位创始人之一。

请长按并识别以上二维码,关注画廊最新动态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阿尔敏·莱希官方网站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