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湖北美术馆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时间:2020 年 11 月 20 日 -2021 年 3 月 7 日
地点:湖北美术馆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主策展人:付晓东
策展小组:夏梓 黄静岚 符坚 刘鸿萧 林妍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 方力钧 胡永芬 胡莺 鲁虹 皮道坚 孙振华 魏光庆 杨小彦 殷双喜 曾梵志
展览总监:冀少峰 刘明
艺术总监:傅中望
展览统筹:刘力英 吴垠 胡莺
展览执行:何淑君 简杰 田颖
展览设计:乔杰 汪鋆 田野
公共教育:雷雅婷 宋灿
展览宣传:夏梓 符坚 曾静 车逸豪
藏品支持:马文婷 张丽
展览会务:黄利 王佳雯
Organizers: Hubei Museum of Art, Fine Arts Literature Art Center
Duration: 20th November, 2020 - 7th March, 2021
Location: Hubei Museum of Art, Fine Arts Literature Art Center
Chief Curator: Fu Xiaodong
Curators: Xia Zi, Huang Jinglan, Fu Jian, Liu Hongxiao, Lin Yan
Academic Committee (in alphabetical order): Fang Lijun, Hu Yongfen, Hu Ying, Lu Hong, Pi Daojian, Sun Zhenhua, Wei Guangqing, Yang Xiaoyan, Yin Shuangxi, Zeng Fanzhi
Exhibition Directors: Ji Shaofeng, Liu Ming
Art Director: Fu Zhongwang
Administrative Directors: Liu Liying,Wu Yin,Hu Ying
Exhibition Execution: He Shujun, Jian Jie, Tian Ying
Exhibition Design: Qiao Jie, Wang Jun, Tian Ye
Public Programmes: Lei Yating, Song Can
Media Publicity: Xia Zi, Fu Jian, Zeng Jing, Che Yihao
Collection Support: Ma Wenting,Zhang Li
Exhibition Coordinator: Huang Li,Wang Jiawen
编者按


▲ 忏悔者1号 木头 金属 电机
60×38×70cm 2018
作品介绍
迟世林,1991年生于山东莱阳,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获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这系列作品灵感源自于我在满是废墟的北京周边生活。生活状态与生活 环境之间发生碰撞,从废墟中提炼出“有生命的装置”其呈现的是在表达重复运动和自我观照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具体的、明确的,又是模糊的、抽象的。这些行为都是以自我状态为对象而产出的。


▲ 第八日
作品介绍
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猜测、了解和探索世界的手段,它们的结合理应是浑然天成的。科学一直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主题,但在中国艺术和科学的衔接环节稍显薄弱,因此果壳网携手空间站共同组织了名为“第八日 艺术与科学”的实验项目。取名“第八日”,意在表达当上帝七日创世之后,我们如何继续不受羁绊的创作和探索。
不同于以往我们所认识的展览(或讲座)的模式,“第八日”通过艺术家走访科学家实验室、和各学科学者交流的方式,开启一种对各种探索领域的延伸,不是单方面的阐述,不是即成结果的介绍。我们把艺术家带到科学家的实验现场,让双方暂时走出常规或封闭的职业环境,搭建一个跨学科交流的能量场、一个思想实验场,在此过程中,不同的知识系统也演变成一个更加开放的可被展示的过程,碰撞出的结论和作品是部分的产品。探访地点有物理研究所、生物实验室、书店、天文台,也邀请科学家来美术馆、展览空间做客。


▲做到正确的自己 多路视频 二十屏
4'57'' 2005
作品介绍
耿建翌,1962年出生于河南郑州,2017年去世。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即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989年以来他的作品广泛展出。


▲ 折叠的风景NO.2
170×550cm 2009
作品介绍
龚剑,1978年生于湖北荆州,200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武汉。
龚剑的创作媒介是多样化的,从绘画到装置都有涉及。艺术家一直致力于在社会干涉和体裁进步方面建立自己的道路,将油画材料与老式的前社会主义式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结合在一起。近年来龚剑的作品由更多的趣味性转向探讨更富有深度与真实性的学术性倾向,在某种混乱和粗糙的美学中揭示出现实的力量。


▲ 无名柱2.0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现场创作
作品介绍
胡介鸣,生活工作于上海,从事新媒体、影像装置、摄影艺术作品创作并参与展览。
无名柱计划是关于日常与科技主题的研究计划,基本实施方式是运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将经典的建筑部件柱体的视觉样式与展览地的日常材料参数进行演算,得出作品的基本形态,再用在地材料进行制作搭建而成。


▲ 第五工作室到黄边站
作品介绍
黄小鹏,1960年出生于山西,祖籍广东汕头。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92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硕士学位,曾生活、工作于广州和柏林两地,2020年10月7日在柏林逝世。曾参与创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和《黄边站》;逝世前为香港浸会大学高级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其研究项目主要聚焦于全球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误译》、《错位》及其《溢出》这一主题。
第五工作室是油画系于2005设立的以观念为基本架构的实验性(涵盖绘画、素描、雕塑、装置、录像、照片、 电子媒介、版画印刷、行为、声音、文本等不同艺术形式)工作室。第五工作室采用类似于责任制的方式,在课程的设置上,每位教师分别担任平面方案、材料实验、观念创作的课程。第五工作室意图建立起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交流平台“我们都被局限在认为所有事物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情形中。这可以追溯到学校的教育体制,只有当我们回答出老师期待的唯一正确答案时,才会获得嘉奖。为了突破这种限制,应该尝试去思考出三个正确的答案。”
— Claude Leqrande


▲无题 布面油画
170x207cm 2008-2013
作品介绍


▲ 帐篷 、骨头、 记事本、 瘫掉的烛、一页纸、
有涟漪的湖水、平坦之书、纸团
布面丙烯
尺寸可变 2018
作品介绍
李继开,1975年生于四川成都,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生活于湖北武汉。
做这些东西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玩泥巴的感觉,相较架上绘画而言做陶土作品是天真又原始直接。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同时又是认认真真的。在每一个制作阶段,因为不同的材料触感和随意自然流露出来的相应的手法。其实不管怎么样的劳作,这都是应对成年人空虚生活的办法,我离自己身体肌肉与大自然接触的劳动已经很遥远了。年龄越大,越在这个世界上有挫败感,而泥土和水可以给人安慰。这些碎片就像是一条大鱼身体上掉落的从前的鳞片,就是一只飞鸟落下的羽毛,无论在河流里还是天空中,这些故事的碎片注定来自身体而又最终消失不见踪影。整个过程多多少少有点在回溯自己己经遗忘掉的儿童时期,让自己感受到了泥巴和水,火与灰尘,阳光照进来和微风吹进屋而窗外树叶子在点头的样子。


▲ 出手的云 单屏录像
1'28'' 2016
作品介绍
廖文峰,1984年生于中国江西省,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获得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德国于柏林。
除了持续的影像创作,廖文峰有大量的手稿和绘画作品。他擅用鸡蛋、铅笔、牙齿等细小的事物营造幽默的场景,将视错觉、双关语、艺术史指涉、政治意味的象征符号杂糅在一起,让简练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为日常物件注入新的含义。与绘画实践并行的是廖文峰的GIF创作,这些近乎卡通质感的动画在循环的律动中增强了静态图像的视觉语言,艺术家作品中的斧子抖动出旗帜飘扬的样子,不停旋转的座椅与奔马重叠,飞鸟翅膀的扑闪与剪刀同步……它们都在轻巧诙谐的同时提醒观众某些悖论式的处境。


▲ 地质故事 综合媒材装置
Variable Size 2020
作品介绍
毛晨雨,1976年生于湖南,曾于1996-2000年就读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现工作及生活于上海。
在气候危机的焦虑和病毒的切身性场景上,物,一方面作为临近的感应性的实在,另一方面作为地质性的幸存者角色,如何给出它的故事,来帮助我们理解走向未来的“幸存者游戏”,这就是地质故事的视角。为了讲出那一故事,我们需要制作和再现出编辑所需之物,学着土著部落的请神仪式,把光和记忆形式悉数请入物性范畴,或者说,它们内在地包蕴着一种运动情势,亦即生命。


▲ 彩虹的背面 布面油画
150×170cm 2017
作品介绍
这次展览的作品是《星尘博物馆》系列的延续,我将人物放置在一些想象的空间之中,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荒诞感。同时我运用“博物馆学”概念将多种学科的具体内容集中于同一个画面,尽可能的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框架。


▲ 陈宝桂 触摸惊心的罩具 纸上马克笔
38x26cm 2016

▲ 丽洁 灵异 纸上水粉
53×38cm 2017

▲ 梁华 宝塔怪&蜈蚣精 纸上马克笔
38x26cm 2017

▲ 乾玮 父 纸上马克笔
39×27cm 2020

▲ 许健 荷花 纸上水笔
38×53cm 2018
作品介绍
南京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2006年起步,2014年创立全国首个“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致力于为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和康复者的艺术潜能发挥提供创作环境和条件,通过向公众展示与推介其原生艺术作品价值、开发衍生产品,助力其融入社区和社会。


▲ 缺角方块 布面油画
310×300cm 2013-2014
作品介绍
仇晓飞,1977年出生于中国哈尔滨,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仇晓飞的艺术实践主要为绘画及与其绘画实践相关联的装置和雕塑,将概念与美学以独特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他的画唤起了记忆的梦一般模糊不清的情态,艺术家将源自其童年的个人经验、时而克制时而张狂的绘画性及一些潜意识以即兴的方式在绘画中调动起来并重新组合。与通常的即兴绘画不同,他的实践不仅仅局限于绘画内部的形式、材料和表现手法,也不是一种单纯的美学探索,而是在绘画过程中将“外部”不断的引入进来。一些现成品或是废弃物、与绘画无关的工具,还包括一些反向的思考与行动,都被他当作图像生成的工具加以利用。


▲ 玉头 玉石及机械装置等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20
作品介绍

下期预告
-END-
第五届美术文献展“大地母亲”单元
观展提示
// 展出地点
//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六 13:30—16:30
// 展馆地址
武汉武昌和平大道716号恒大世纪广场18栋
// 预约咨询电话
+86 027-88916241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