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远古时期,人们将绳子打成一个个结,来作为记忆的手段。不同粗细的绳子、不同大小的绳结便成了先民手中的第一张纸、第一本书。但小小的绳结又如何能够尽收一个民族浩如烟海的叙事呢?
黄帝的史官仓颉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日思夜想要如何能得到一种更有效率的记事方式,日日仰观日月星辰,天际变幻,俯察鸟迹山川地理。
待到黄帝南巡至洛水之滨,阳虚山下时,仓颉一日忽见灵龟负书,在洛水浮现,丹甲青文,宛若字迹。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使他灵感迸发,于是创造了二十八个汉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从此往事可追,来者可叙。

传说中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的形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便是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便已广为流传,与“河图洛书”传说一样,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自然的观察和想象以及对文字的敬畏,极富浪漫主义情怀。
虽然仓颉其人多少带了些传说的色彩,但是造字这件事本身却是有法可依的,那便是“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作为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得出的系统理论,仍是今天研究文字的重要基石之一。有了这套系统,后来的人们再造新字时,终于不必再像仓颉最开始那样对着山川日月冥思苦想啦~

象形文字“鼎”(不是“猫”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次活动,我们将结合另一种非遗版画工艺,丝网印刷技艺,将汉字笔画们打散,让大家利用这些“素材”,效仿仓颉,重新造出一个新字,利用丝网印刷,印制在帆布袋上,体验造字的过程。




样品示范
你可以借助六书造字法,也大可以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期待各位的巧思!
往期回顾
滑动查看更多
上期活动:“瓁”猪——羊毛毡手工体验工作坊 活动照片回顾
活动简介

主题:【时•遗】寻迹六书——丝网印刷手工体验工作坊
时间:2020年12月20日(周日)14:00-16:00
活动地点:震旦博物馆一楼艺文厅
合作单位:廿四节气 | 手艺学堂
活动流程:
13:30-14:00 一楼钢铁侠处,签到及讲解须知
14:00-16:00 一楼艺文厅,手工体验
参与人数:12人
参与方式:活动免费,需预约
报名方式:本场活动将于12月15日(周二)下午六点准时于“震旦博物馆官方网站”开启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或识别以下二维码进入官网。
👇

报名提示:公益活动,名额有限,先到先得,请持续关注官方微信号,震旦博物馆将持续举办公益活动,敬请谅解与支持。
温馨提示
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在来馆时准备好随申码出示给现场的工作人员,入馆请全程佩戴口罩,谢谢你的配合及理解。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