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社摄影图书馆 Vol.30
" 赛博朋克(Cyberpunk)"
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朋克(Punk)
Litzsinger :“于我而言,赛博朋克确实内含政治因素。通常,主角都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或因犯罪高发,或因法律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这启发我们去思考,什么是合法的、又有什么是合乎道德的?而在很多赛博朋克剧情中,很多故事都与‘体制’背道而驰。”
赛博朋克是一个音译词,其英文名称Cyberpunk,是Cyber和punk的合成词。Cyber:即控制论(Cybernetics),由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于1948 年在著名的《控制论:动物与机器的控制与交流》一书中发明并提出,他认为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在人类神经和机器系统中达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个名词听上去非常学术,不好理解,所以它还有另一种翻译,叫作“神经机械学”。Punk:即朋克,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一种摇滚乐,不过,几经演变,朋克已经逐渐脱离了摇滚,甚至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符号。朋克音乐诞生于二战之后的英国,在那样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本就脱胎于摇滚的朋克音乐,更是天生就带有着解放自由和反叛主流的精神特质。两位科学家将“控制论”(cybernetics)和“有机体”(organism)进行结合,首次将这种被机械技术强化了肢体和体能的增强人类命名为赛博格(Cyborg),即后来科幻作品里常见的“义体人”。“控制论”和“赛博格”为赛博朋克的发展奠定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赛博朋克的各种元素——黑客、毒品、城寨、东方神秘主义等等——它们都非常迷人。赛博朋克科幻作品非常好看,因为它在描写技术之余,也能把视线聚焦在人本身上,尤其是那些高科技世界中低层的人们身上。这种“高科技低生活”的视角让赛博朋克作品读起来分外过瘾。赛博朋克最迷人之处,更在于这种风格的作品中与生俱来的悲观。无论赛博格、脑后插管、虚拟体验等等技术看上去如何酷炫,它都会让整个人类文明迷失。赛博朋克的世界里,人类文明是停滞不前的,这种原地踏步被烙在整个文明的灵魂之中,与技术的发展没有关系,只会带来必然的悲剧。这种悲剧表现为《攻壳机动队》随后毁灭世界的世界大战(《苹果核战记》),《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被辐射污染的地球,《神经漫游者》结尾冬寂对人类文明的漠视,《黑客帝国》被碾平的锡安等等。
某种程度上说,赛博朋克文艺作品终归想表达的是:文明倘若不锐意向前,则会走向灭亡,而在这其中,又浓缩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悲观和绝望——人类文明必然自我束缚,必然消沉下去。去沉溺在毒品、性和暴力中吧,去享受义体、脑后插管技术的便利吧,末日虽必将到来,但时间还早。
http://www.light-society.com
光社Light-society|
lightsociety_
北京市顺义区竺园路12号院56号楼(天竺综合保税区东门进)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 11:00-17:00
联系我们:(010)60407501
yanhao.yu@light-society.com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