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美观察

“鸿美观察”系列微信推送是以鸿美术馆办馆宗旨为主线,上海当代中青年画家为视野的系列研究性推文。目的在于用微信简文的形式展现上海当代中青年绘画现状,发掘与推广上海优秀中青年画家。“鸿美观察”将立于当代美学开放的视角,打破架上绘画与表现形式的局限,尽力全方位展现上海地区中青年绘画的时代思考和优异成果。期待广大艺术家的鼓励与支持。
作为前期,“海派油画名家”系列微文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好评,在感谢广大读者给予支持之余,我们积极延续上海海派文艺的发展研究。现计划于2019年7月起,分期推出“鸿美观察”系列推文,敬请广大读者持续关注与批评。(推文仅代表鸿美术馆学术观点)

马佳慧
1995年7月生于江苏南京。
2017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观念•形态艺术工作室 ,202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谭根雄教授 。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横竖之风NO.1》 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7

《横竖之风NO.2》 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7

《横竖之风NO.3》 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8
“横竖之风”系列架上作品中图示变化的造型基础,源于对自然界中的植物形态进行抽象化提炼:其类似“发丝”或“枯枝”的视觉形象,既孱弱、娇柔、细腻,却又流畅、刚硬、有韧性,使画面形式摇摆于抽象与具象之间。中国传统绘画对“线”的执念,加上日本“物派”(MONO-HA)作品中对“点线面”的理解,影响了我对画面线条的凌乱或有序组织。在系列作品的影像中,线条配合背景风雨、虫嘤、脚步声等白噪音麻木晃动,暗示着万物生衰的自然规律。

《横竖之风NO.4》 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9

《横竖之风NO.5》 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20

《横竖之风NO.6》 100x120cm 综合材料 2020

《横竖之风 06》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7

《横竖之风 09 》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7

《横竖之风 创作草图》 50X60cm 布面油画 2020

《横竖之风 创作草图》 50X60cm 布面油画 2020
有人说“横竖之风”系列作品透露出宠辱不惊的娴静之气,它的确是极“娴”致“静”,反映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辩证思想。平面化的形式处理、硬边的创作手法使得作品构成感强烈;低饱和度、微小反差的色彩选用,奠定了冰封、僵硬、沉静的画面基调,也传递出冷漠、萧瑟的禁欲感,这与当今快频率的生活节奏和浮躁的社会常态形成鲜明对比。极端形式的“简”,是对纷杂世界的反叛,这与日本画家东山魁夷(ひがしやま かいい)的《听泉》文章里“每日烦乱的生活遮蔽了每个人心中的清泉”叙述遥相呼应。

《迁徙 01》 材质:金属粉末、碳粉、丙烯、墨汁、油画棒、粉笔、油彩 60x128cm 2019

《迁徙 02》 材质:金属粉末、碳粉、丙烯、墨汁、油画棒、粉笔、油彩 70x70cm 2019

《迁徙 03》 材质:金属粉末、碳粉、丙烯、墨汁、油画棒、粉笔、油彩 60x80cm 2019
“迁徙”系列作品中背景部分借助水性材料的流动性,在液体流淌的过程中泼洒少许碳铅粉末,使得“飞鸟”的抽象形态自然融入星宿般的场景之中,符号化的“山”形象占据画面大面积,矿物质颜料的沉淀特性,使得不同材质间相互融溶或分层,呈现斑驳的肌理效果。“一沙一世界”的人生智慧,启发我对当今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印记 01》 30x40cm 纸本木炭 2020

《印记 02》 30x40cm 纸本木炭 2020

《印记 03》 30x40cm 纸本木炭 2020

《印记 04》 30x40cm 纸本木炭 2020

《印记 05》 30x40cm 纸本木炭 2020
虚拟的自然形态,在于我对未来世界的构想,这使画面徒增几分惆怅情愫,和直面现代荒芜的焦虑情绪。其中凄凉图景令观者不由得发问:人都去哪儿了?在此对工业化、科技化进程中人类生存前景拷问(例如写本文期间恰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时,偌大的上海、南京、武汉等都市的以往热闹景象瞬间不再,到处静悄悄的,它们睡着了,还是“人走楼空”?这种现象,及所出现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人类过度开发与享乐的负面作用,对自然的贪婪索取,雾霾、污染、植被破坏等生态灾难;在被“物化”的现代社会下,无度的生产与浪费使得个人空间拥挤和压迫,无限弥散的物欲和贪念,到底给人类带来了多少利益,抑或是失去的更为宝贵。

《影01》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6

《影03》 60X80CM 布面丙烯 2016
我的《迁徙》、《横竖之风》等作品,均体现出当代社会中工业挤压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主题。避免符号化的艺术生产,或制造出与人文语境呈平行对峙状态的艺术作品,重视创新和自我突围,以求寻觅个人化的艺术立锥之地,是我一直以来的艺术探索目标。
《艺术札记》/马佳慧
重要展览
重要展览
2020 个人史料——第十八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中华艺术宫 自然而然——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上海世贸商城展览馆 幸福小康 大美上海——第八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毛麻仓库,上海(三等奖) 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巡回展, 梓桐艺术馆,浙江 秘境•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 崇明前哨当代艺术中心, 上海 2019 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中华艺术宫,上海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海选拔展,上海宝龙艺术中心 世纪经典匠心营造——上海历史建筑风景油画创作展,久事美术馆,上海 2018 梦师大——首届校园风景油画作品展,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 (优秀奖、收藏) “奋斗在路上!奋进新时代!” 第七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浦东展览馆,上海 | 2017 “融合”2017上海小幅油画展,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东外滩艺术空间,上海 “杏林撷英”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学生作品邀请展,中华艺术宫,上海 “融古汇今艺术大通”油画名家谭根雄师生崇明风光写生展,大通艺术馆,上海 2016 “光辉历程”第六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虹桥当代艺术馆,上海 “悟·微”2016上海小幅油画展,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东外滩艺术空间 ,上海 “清气满乾坤”写生成果展, 华东师大美术馆,上海 “空间对话”艺术展华东师大美术馆上海 2015 “现场作业”艺术展,华东师大美术馆,上海 “乱七八糟”艺术展,华东师大美术馆,上海 2014 “自由的光芒#2”艺术展,华东师大美术馆,上海 |

往期链接
鸿美观察

科技的进步引领着人类的脚步,社会结构、生活环境、使用工具、文化思想、交流形式等随之发展。这一切的改变都会映射在美术作品中,绘画来源于生活,不同时代的艺术家自会创作出属于时代的作品,优秀的作品也应该基于时代的思考反映个人审美理想。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其自身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历史发展进程,是美术创作的时代源泉,是艺术家的艺术灵感培育地。上海有很好的经济条件、物质基础和文化视野,更是艺术家赖以生存的良好社会环境,有健全的美术教育系统、展览机构、社会交流途径和扶持政策,还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具有较高文学素质的审美大众。这一系列条件,都为上海当代油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当代油画必定有其独特的创造。
上海油画发展的百余年历史中,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驾驭中西方文化的著名画家、美学家和艺术批评家,为中国本土油画的发展推波助澜。在这一基础之上,现今的上海油画界更是异常活跃,展现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奋进的求知欲望。这一批时代绘画的弄潮儿,思维活跃,追逐自我,学有所长,技艺独特。他们思想自由,形态各异,面貌丰富,是上海当代绘画的中坚力量,也定会是历史的创造者。
“鸿美观察”系列微文正是基于此,放眼于整个上海地域的当代绘画发展,继“海派油画名家”而更进一步研究上海当代中青年绘画成果,形成学术延续性和综合性,从而衍生美学判断。“鸿美观察”将立于当代美学开放的视角,打破架上绘画与表现形式的局限,尽力全方位展现上海地区当代中青年绘画的时代思考、优异成果和多元现象。欢迎广大艺术家自荐与推荐。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开馆时间:9:00 — 17:30;周一闭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