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系列课程由新华网客户端、上海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上海大学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和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承办、《博物院》杂志协办。该系列作为全国首个常规性的博物馆专业课程公益直播,将围绕与博物馆相关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馆、文物保护、展览策划、博物馆学理论、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博物馆、藏品管理、艺术史、文化发展等主题,邀请全国各大院校、博物馆的相关专家、教授、研究员为全体从业人员、相关专业学生、对文化、历史、博物馆、艺术等领域感兴趣的人群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途径、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
此外,《中国博物馆公开课》针对普通公众及青少年群体,还将推出更加有趣、更加具有普适性的“云博物馆”“社教在线”等栏目,为更多的人群提供博物馆线上资源,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中国博物馆公开课》
/ 讲座主题 /
/ 讲座简介 /
在中华文明最核心地区的黄河中游地区,文明是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又是如何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考古发现提供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本讲座从距今约一万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讲述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考察社会是如何从平等的社会,到开始出现社会贫富贵贱的分化,再到阶层分化加剧,导致出现王权和国家,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

/ 主讲人 /
王 巍
/ 讲座时间 /
/ 直播参与方式 /
扫二维码收看直播

◇◇◇
/ 主办单位 /
新华网客户端 上海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 承办单位 /
上海大学博物馆 刘海粟美术馆 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
/ 协办单位 /
《博物院》杂志
◆第二十六讲
《考古所见黄河中游地区文明的的起源与形成》
主讲人:王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第二十七讲
《考古周原》
主讲人:雷兴山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
◆第二十八讲
《尧舜“中国”——陶寺遗址发掘与研究》
主讲人:何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队长
◆第二十九讲
《青铜器之乡——周原的考古发现》
主讲人:徐良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
◆第三十讲
《一个考古学家与博物馆的爱恨情仇》
主讲人:郭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博物馆公开课
希望在大家的支持下,成为博物馆学术新思想的孵化器,让专家学者们来此开展理论思考和学术探讨,让年轻学者来此亮相、展示、交流;把公开课建设成为博物馆业务交流的"咖啡馆",让博物馆一线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来此分享经验总结与工作感悟;把公开课建设成为享受博物馆的休闲客厅,让广大博物馆爱好者和社会公众来此认识博物馆、熟悉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观展小贴士💌
/ 开放时间 /
9:00AM-17:00PM
请观众们合理安排参观时间,避免集中入馆。
/ 地 址 /
刘海粟美术馆
/ 目前开放展览 /
文字证源——刘海粟书法研究展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